真的意思的一篇文章耶...!!

所謂有圖有真像... 在這時... 就是難以相信的.. 或著... 不可全信的了... ^^
說到解讀照片也可以使用「框架」的分析取徑

根據van Gorp (2007) 提出的框架包裹理論提到

「框架」都包裹了三個內涵:(1)明顯的框架裝置 (2)明顯或潛藏的推理裝置 (3)隱晦的文化現象


明顯的框架裝置:包括字詞選擇、 隱喻、範本、描述、論據和視覺影像等。這些框架裝置都直指相同的核心概念,並在中心組
織主題的引領下被結合,提供框架包裹一個連貫的結構。

明顯或潛藏的推理裝置:意謂明確和隱晦的陳述,處理理由(justification)和因果關係。有助於定義和了解框架的特質。


隱晦的文化現象:指的是社會集體記憶所共享信仰、法規、神話、刻板模式、價值、規範等的組成。最深層的文化現象,在框架
包裹中亦可作為中心主題來使用,像是原型(如受害者)、價值觀、神話人物、敘事等。


除此之外,說到真實。個人認為只有所謂的「媒介真實」,然而事件真實在照片拍下,在被報導後,都帶有了攝影者、記者的主
觀意識,甚至是媒介組織的意識形態,因為鏡頭選擇讓觀中看到什麼,不看到什麼,用什麼角度看,用什麼距離看都是挑選的過程
。假照片實在不該,但是即便「貼近事實」的好照片,也只不過是經過層層撿選框架後的產物。「新聞」,看看就好認真就輸了。
powerslide wrote:
????先生,你好像...(恕刪)


請看
「因為那不過是整個事件時間的片斷(不管時間上或空間上)罷了,怎麼能說是真確地紀錄了整事件的全部,而反映了真實呢?」
這一段問句。

我只提這一段。

問句,表示對這事質疑。

所以我才說,那是常識,也是大家的了解的事。不必再質疑。
不然,
就是你認為:大家都不懂,大家都認為「照片是真實紀錄了整事件的全部」。

所以,你才沒弄懂我的意思。
dgg wrote:
請看
「因為那不過是整個事件時間的片斷(不管時間上或空間上)罷了,怎麼能說是真確地紀錄了整事件的全部,而反映了真實呢?」
這一段問句。

我只提這一段。

問句,表示對這事質疑。

所以我才說,那是常識,也是大家的了解的事。不必再質疑。
不然,
就是你認為:大家都不懂,大家都認為「照片是真實紀錄了整事件的全部」。

所以,你才沒弄懂我的意思。


那麻煩您也請把這段文字看完,不要斷章取義



而這種強烈的「指涉效果」,套句羅蘭‧巴特的說法,就是「神話言談的素材(語言本身、照片、圖畫、海報、儀式、物體等等),無論剛開始差異多大,只要它們一受制於神話,就被簡化為一種純粹的意指功能」(頁174)。但我們常惑於「形式」,接受了虛構的幻相(「概念」)為真,使得「神話」的設計者得遂其功。



有了以上的概念,我們再回頭來看Brian Walski的造假照片,便不難理解Brian Walski或洛杉磯時報的行為,其實就是要在塑造一種『侵略者』的假象,來說服讀者支持其反戰的論點,並進而達到宣傳的目的,所以其報導事件的真實存在與否,並不是重點,其希望訴求的目的能否達成,才是其關鍵。




顯然您仍然是沒看懂,這裡說的真實是觀賞者心理相信的真實

而非照片所紀錄的真實


我想您的常識應該不會告訴您,即使是片段紀錄的真實或者假造擺拍的真實

仍可透過[言說系統]的方式騙倒說服大多數人

下面的一張照片就是個明證



We don't see things as they are, we see things as we are. .—Anais Nin


另外我也可引友人藏策在博聯發表的一篇文章『直擊的力量』,來說明,尤其以下的話語:



現實、想像和象徵,共同構成了我們意識深層的“經絡”,所謂“直擊的力量”其實就是攜帶著“物象的記憶”的能指,為渴求“真實”的心靈提供了某種新的象徵。



更是深擊人心,傳統的見解一直認為,照片的真實性是來自於它對現像界的複製,但這樣的說法是錯的,照片的真實性從來不取決於它所複製的對象,而是在於它的內在結構,照片作為一個記憶(死亡)的提醒物,它觸發了我們內心被遺忘的潛意識,而這潛意識建構了一個幻想的經驗,再會回饋到照片本身,與主體的記憶產生連結。在這來回交錯的過程中,主體(也就是照片的閱讀者)為著照片建構了一個幻想的空間,這空間則就是照片真實性的來源,換句話說,一張具有真實性的照片,其所能製造的幻想空間越大,越能在我們的心靈裡佔據地位,反之一個真實性越低的照片,越無法引發這種幻想,更遑論取得我們的信賴了。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的家族照,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或多或少擁有自己親人的照片,而這些照片,則是自己些人生活關係的最佳證明。然而,我們對於這些照片的信賴度,並非源自於它對於現實的再複製,而是在於,他提供了我們一個想像的空間,讓我們去回溯與想像那樣子的生活記憶,不管是悲傷的、痛苦的,還是歡樂的,喜悅的記憶,如果它不能製造這種幻想,那麼這一張照片就與一張路人甲的照片無異,無法將其與我們的生命記憶聯繫在一起。而在這幻想的過程中,我們又會不斷地去美化、改變我們的記憶,最後再與這張照片作成連結,儲存在我們的長期記憶之中,當我們下次再看到這張照片,那麼之前由幻想所建構的長期記憶便再度的被提取出來,提供我們更進一步的幻想,而最後又再儲存回我們大腦的記憶之中,就在這往復的來回記憶提取與創造之間,我們的幻想為了這張照片的真實性,作下了一個堅強的註腳,而這一些,都與外在現實無關,而完全取決於照片的內在結構,這就是照片真實性的唯一來源,一個由現實、記憶與幻想所共同構築而成的內在自己自給自足的空間。




http://powerslide.artistswanted.org/exposure2011
powerslide wrote:
儘管,在傳統的觀念裡,一直是認為,攝影,特別是新聞攝影,它的目的是在反應真實,報導社會現象,然而實際的結果卻並非如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攝影記者為了追求完美衝突的畫面,而選擇其取鏡角度,甚至要求當事人擺照,故作姿態的表演,以求得完美的新聞效果,這一切都是違背『真實』原則的。而即便就算攝影者放棄了以上的技巧,質樸地記錄了現場的真實情況,其所記錄下來的影像,是否可稱為『反應真實』,亦不無存疑。因為那不過是整個事件時間的片斷(不管時間上或空間上)罷了,怎麼能說是真確地紀錄了整事件的全部,而反映了真實呢?最多也只能說,是攝影記者對一個新聞事件的諸多面向中,擷取了一個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而作為他(攝影記者或報導者)對於此一事件的『詮釋』觀點罷了。
...(恕刪)


powerslide wrote:
這裡說的真實是觀賞者心理相信的真實
而非照片所紀錄的真實
...(恕刪)


不好意思, 我路過又想介入討論, 希望大家也不要火藥太重~

power兄第一次所引用的兩張及提及的真實, 我個人覺得是 "真實世界" 的真實,
加上你的文字, 更讓我想到這點.
我覺得若對照片進行是否真實的批判,
也意味著心中有個底: 製造假象欺騙大眾, 要他們信以為真.
但到了最後卻又轉向觀賞者心理相信的真實,
我目前是想不透這樣的轉向的用意何在?
更重要的是,
這些影像本身就是要我們信以為真, 這有什麼好批判的?
除非,
我們心中認為它是做假, 要揭穿它~
然而這時, 同樣地, 就又回到 "影像vs.真實" 的問題去了.

雖然power兄後面又補增了很多你對照片中真實的定義,
但我覺得對理清問題的幫助不大,
因為討論的層次一下子拉太遠了.
如果power兄一開始就用那一大段說明 "觀景窗外的真相",
即一開始就界定了你自己的真實, 也就不會引發自圓其說的真實和外在世界的真實之爭論了.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weechia wrote:
power兄第一次所引用的兩張及提及的真實, 我個人覺得是 "真實世界" 的真實,
加上你的文字, 更讓我想到這點.
我覺得若對照片進行是否真實的批判,
也意味著心中有個底: 製造假象欺騙大眾, 要他們信以為真.
但到了最後卻又轉向觀賞者心理相信的真實,
我目前是想不透這樣的轉向的用意何在?
更重要的是,
這些影像本身就是要我們信以為真, 這有什麼好批判的?
除非,
我們心中認為它是做假, 要揭穿它~
然而這時, 同樣地, 就又回到 "影像vs.真實" 的問題去了.


其實我要說的很簡單啊

傳統的見解一直認為,照片的真實性是來自於它對現像界的複製,但這樣的說法是錯的,照片的真實性從來不取決於它所複製的對象,而是在於它的內在結構

這在我另一篇的文章,也是同樣的觀點啊

至於您說的

我覺得若對照片進行是否真實的批判,
也意味著心中有個底: 製造假象欺騙大眾, 要他們信以為真.
但到了最後卻又轉向觀賞者心理相信的真實,
我目前是想不透這樣的轉向的用意何在?


那並不是我的重點,我的重點是,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仍然會信以為真

所以我才會花了那麼大篇幅引用巴特神話學的觀點來說明啊

而我最後的結論

所以,當我們下一次再看到一張聳動的『新聞照片』時,請不用再去質疑他的『真實性』,而不妨去思考他的『神話性』。


不也正在強調這點嗎?去探討一張照片所記錄的真實為何是沒意義的,相反地,去找出隱藏在這張照片背後的意識型態才是關鍵啊!!!!

http://powerslide.artistswanted.org/exposure2011
powerslide wrote:
其實我要說的很簡單啊...(恕刪)


我突然想到, 或許你可以為大家示範,
如何戮破照片中的神話?

其實若一開始樓主就擺明說這是一篇揭穿紀實攝影內藏的意識形態會更直接,
加上巴特說了, 符號學是處理價值的科學,
而且從語言學到神話又是一個雙層結構,
我想這樣的戮破雖然不難, 但也很好玩~

或許又像我之前說的,
可能是時代的關係,
現在人對於影像的解讀已相當熟悉了,
尤其是影像和他的知識背景相近的話.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weechia wrote:
不好意思, 我路過又...(恕刪)


「...........
我覺得若對照片進行是否真實的批判,
也意味著心中有個底: 製造假象欺騙大眾, 要他們信以為真.
但到了最後卻又轉向觀賞者心理相信的真實,
我目前是想不透這樣的轉向的用意何在?
更重要的是,
這些影像本身就是要我們信以為真, 這有什麼好批判的?
除非,
我們心中認為它是做假, 要揭穿它~
然而這時, 同樣地, 就又回到 "影像vs.真實" 的問題去了.」


我只是不想打那麼多字。
謝謝weechia兄


==============================

昨晚我接到一私訊
也不是powerslide兄署名的
標題只寫「給我電話」
初看還嚇了一跳,以為是什麼威脅。

我只回「免了,謝謝」

這討論串,我就退出了





dgg wrote:
初看還嚇了一跳,以為是什麼威脅。
...(恕刪)


會不會只是詐騙啊?

另, dgg兄的電話很多人知道嗎?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weechia wrote:
會不會只是詐騙啊?另...(恕刪)


哈哈
不是詐騙啦!
我知是誰

不給陌生人電話
這是常識

算了,這裏是人家的地盤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