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疑問:小孩子很難拍嗎?是因為高速運動的關係嗎?

常逛相機版,發現許多購買相機來發問的除了去XX旅遊要帶什麼鏡頭,還有就是XX相機是不是有辦法拍到小孩子。民國91年買的第一台數位相機,就是一般傻瓜相機而已,拍小孩也拍得很輕鬆很清楚,怎麼過了十多年,似乎拍得到小孩子變成艱鉅的任務,似乎要機皇鏡皇類的才拍得到?是因為現在小孩修練了凌波微步或瞬間移動嗎?孩時因為隨時在高速運動呢?所以滿好奇,現在拍小孩子需要動用到什麼等級的機身,例如Canon的話,百位數的拍得到嗎,或是要7d2或1dx才能勝任?
請用1DX

因為接觸比較高階相機後,人變得機車又龜毛......所以,請繼續龜毛下去
記得小時候使用軟卷底片傻瓜相機,拍照時大家都要很有
默契的玩123木頭人遊戲,照片拍糊掉不是罵攝影者,是念
那個愛亂動的,又浪費一張洗底的錢...

現在的小朋友比較幸福了,不用在玩這種遊戲,該跑的跑,喜歡灰暗躲角落的繼續躲...拍不好一定是攝影者技術不好,不然就是設備太差。
因為小孩都靜不下來,
除非你都拍小孩在睡覺.

還有你叫小孩乖乖讓你拍, 其實表情都不太自然,
通常他在玩你在一旁偷偷拍的, 會比較自然好看.

由以上得知,
對焦快、高可用iso才是正解.

當然, 如果你不是很要求畫質, 手機隨便拍一拍就可以了~
我覺得不容易,小孩好動只是原因之一,最重要的是還要保護好小孩,如下狀況~

1.烈日的大草皮上,5歲小妞手拿大泡泡劍玩耍,並對拿相機父親,與手拿外閃的母親轉圈奔跑,完全無法預知下一秒妞往哪跑,這是想要將妞+開心奔跑+超大的泡泡+草皮+藍天白雲風箏,拍攝近百張閃燈打到發燙,只有幾張入眼~

2.夏日海邊兒童玩沙區,3歲小孩聰明的背對艷陽玩沙,非常嚴重逆光~猛縮光圈快門還能飆到1/500 s,這時想要拍攝一張小孩開心潑沙子畫面,還要沙子直接潑向鏡頭,想要閃燈補光後小孩臉曝光盡可能正確,天空與白沙不能過曝太多,除拍到滿手全身機身都是沙外,還必須一手相機一手外閃,這時對焦好難喔,拍到手痠一張入眼馬上收工~

3.航空博物館內直升機駕駛倉區域,愛飛機的小孩看到駕駛倉立刻失控,這種狀況能不拍幾張紀念嗎?燈光昏暗且需隔老舊的玻璃拍攝,在排隊中發現前方爸媽拍攝問題如~開閃燈會被玻璃彈回來,單眼相機很難自動對焦,類單在此區拍攝快門1~5秒以上,手機拍攝成品很搞笑,人多非常擁擠別指望手有多穩!構圖對焦限時還要保護好小孩~
參考前方眾多失敗拍攝讓我一張成功,很完美相片,小孩笑的好開心喔。

4.一堆小鬼在公園玩溜滑梯,有溜滑梯吊橋爬梯隧道獨木橋一體那種設備,想拍攝小幼幼門在沒父母親關注下狀態,這是小孩互動與表情會很不一樣喔,需用200~300焦段鏡頭,盡可能不讓小孩發現相機存在,別想只用觀景窗拍攝,也別指望入門鏡自動對焦堪用~

拿單眼快二年技術也沒什進步,什攝影眼構圖腦袋貌似跟我無緣,01雖很尖酸但網友也很熱情,有時會很熱情的鞭,想當初原廠閃燈m模式出力不會算,爬文買書也弄不懂,結果有人回一句話:[管它光圈快門iso,您閃燈上不是有打光距離提示嗎?]



狄拉克 wrote:
常逛相機版,發現許...(恕刪)
我家小妞蛀牙了~
要求屢創新高,預算屢創新低,然後再補上一句什麼什麼"新手(父丶母)",很忙沒時間,

反正意思就是說沒預算也沒時間(當然也不會"浪費時間"去爬文),

然後要大家推薦個無腦神器,只要按下快門就可以解決;

假如抱持著這種心態,機皇鏡皇拿在手上也是枉然!

再昂貴的器材也只是工具,通常愈高階的僅意味著"限制相對較少"而已,

任何工具(器材)都是看"人"在用,否則拿相同器材一定會有相同結果,是不是?

有個美國家庭主婦也是為了紀錄她的孩子與家庭生活,所以她就上網找資料,

買書來看,還去上攝影課程,結果拍出了興趣也發掘了自己的天份,作品大受好評;

她用的不過是入門單眼+kit鏡而已!


無論什麼器材拿在手上,攝影的原理和本質還是不變!科技還沒有進步到可以忽略人的因素;

大多數PO上來問的,都只想花錢了事(而不願"浪費時間"打基礎),根本就沒認清問題的本質!

若是問題的根源不在於器材,那"只問"買什麼器材有用嗎?

反正隨便問問不痛不癢,濫用網站資源又不犯法,所以一樣的問題一問再問還問,

惟獨不自問"打算付出多少時間精力"來克服困難!

攝影並不特別,如同所有世事一般,想得到像樣的成果,就必須付出相對的時間精力與成本;

拍小孩難嗎?

這該問自己,不是問別人!
拍小孩很難是因為,你無法預測下一秒她的表情跟動作,
當你發現她笑得開心,拿起相機要拍,她的頭已經轉向另一邊了,
或是你一直拿的相機等待拍攝的時機,結果她一直就是不往鏡頭這邊看,
除了拍攝的時機難抓,快門速度也不能太低,
就算是 1/100 的快門,拍攝的成功率還是很低,
夜晚室內不開閃燈,要維持 1/100 的快門,
就算拿 f1.4 的定焦鏡,iso 還是飆高到 1600,
如果是較小的片幅,此時畫質已經不佳。
但是不一定要用到機皇,我認為近期 m43 以上的片幅都可勝任,
不過操作上要下點功夫。
我手邊有 Canon 50D,操控性很好,但我反而很少拿它來拍小孩,
大概是覺得麻煩,看著視景窗半天,找不到拍攝的時機點,
反而比較常用 P 家 GM1 + Leica 25mm 人臉對焦加上半按快門即拍攝,
隨手就拿起來拍,可以拍得很開心,f2 景深剛好,散景也好,
室外快門維持在 1/400,成功率很高,
室內就犧牲一點畫質,儘可能讓快門大於 1/100 ,
由於感光元件的進步,現在 iso 飆到 3200 都還 OK。

狄拉克 wrote:
常逛相機版,發現許...(恕刪)


這問題很複雜

底片時代
沒多點對焦
也能先對焦再構圖拍模特兒
現在也似乎被「酸」那是跑焦的元凶

拍小孩
同性質的問題

隨人選用吧!
這沒什好討論的
狄拉克 wrote:
民國91年買的第一台數位相機,就是一般傻瓜相機而已,拍小孩也拍得很輕鬆很清楚...(恕刪)


底片式傻瓜相機,你就當它是近似針孔相機的一種吧,
小光圈,合焦距離廣,你當然覺得怎麼拍怎麼清楚。

如果你覺得當年傻瓜相機的品質已足夠,那就夠了,就這樣子吧。
現在隨便找台 1/2.3" 片幅的數位機身,就夠你用了,不必再往下看了。

但是,如果你要的不只這樣,
應該說,我不太確定您對相片「清楚」的定義,跟我對「清楚」的定義是不是一致的。

對我來說,這樣才叫清楚


就算小朋友正在吃東西,也得拍清楚


慵懶甜美的表情帶著一點輕鬆,不到一秒的時間,舉起相機按下快門抓到,還得拍清楚。


這張稍微容易點,小朋友有停頓休息。




其次,難拍的是移動中或是揮舞著手腳的孩子


古早的傻瓜相機很難拍出這種凝結的效果。


室內黃光光源不足的餐廳,傻瓜相機也很難拍出這樣凝結的效果。


小診所的遊戲室,一樣光源不足,很難拍攝。


吐舌頭的瞬間


凝望在新生兒室裡的弟弟


回到前言,如果你要求不到這種程度,那恭喜你,沒有必要跳這些坑了。
狄拉克 wrote:
似乎拍得到小孩子變成艱鉅的任務,似乎要機皇鏡皇類的才拍得到?

剛好路過, 插嘴一下.

我覺得這是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說, 拍小孩就是唯一需要機身性能的時候了.畢竟拍鳥拍運動的佔極少數, 所以最常聽到買 1DX 的理由是拍小孩.

至於拍小孩是否就需要 1DX 就不是重點了, 重點是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 即使那些照片之後也不曾再找出來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