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在還沒有數位相機問世前的那個年代。我們學攝影的同學們,其實很少在討論機身的性能,大半是因為買不起,不過也有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底片本身的變化就夠玩了"。

那個年代,我們會去買各種不同的底片(135底片再貴也就是幾百塊上下),然後拍照後洗出來,討論它的顏色、顆粒、特性,當然,沒有數位化的結果就是充滿著不定性,或許難以掌控,但卻多了一份驚奇。

反觀現在的DSLR,機身跟感光元件綁在一起,用D200拍出來的東西就是那樣,用40D拍出來的就是這樣,為了想要追求不一樣的感光結果,我們唯一的途徑就是換相機 . . .

其實以現在的技術力,要做出"可以更換感光元件的單眼相機"並不是不可能 (別跟我說數位機背,數位機背的使用領域跟DSLR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差異),如果真的作出來,相信對我們玩攝影的發燒友絕對是一大福音。

不過,這應該到我死後都只會是一種想法吧,畢竟,可以換感光元件的DSLR機身?

根本只是廠商拿石頭砸自己腳而已 . . .

文章關鍵字
iso可以調,
更有多種picture style可以設定,
換sensor的意義何在?
底片大都是統一規格,
sensor並沒有,
組裝感光元件的公差跟無塵等級,
不是一般人在家裡書桌上就能辦到的~
5D + 17-40/F4L + 35L + 70-200/F4L + 100macro
Lanxlot5475 wrote:
我記得在還沒有數位相...(恕刪)


這個問題很奇怪...如果您是想說更換不同ISP的底片可以帶給你攝影上的不同樂趣的話...
調整數位相機的ISO直就可以辦到啦!
數位相機還可以做到底片相機做不到的很多事情:可以隨意調整ISO值,而不像傳統底片一定要把一捲拍完。
配合ISO值,可以切換不同色調:復古、黑白、冷色、暖色...

換感光元件,也就是換CMOS或者換CCD...那又何必換?整台換掉就好啦!

如果你是說底片沖洗的暗房過程,可以依照個人風格偏好來調整藥劑,數位暗房也是可以讓人發揮高度創意的工作。藉由軟體和電腦,可以任意變化..甚至合成...

像以前大師郎靜山的底片合成..現在不用那麼功夫..而且人人都可以做..

我倒是覺得:創意之所以珍貴,在於它不拘泥於素材。
Lanxlot5475 wrote:
用D200拍出來的東西就是那樣,用40D拍出來的就是這樣,為了想要追求不一樣的感光結果,我們唯一的途徑就是換相機

D的時代了...

我想學著善用手邊的工具比較實際吧

降噪增噪接圖調色都能自己來了

會比底片變化來的少?

感光元件的影響在我看來是遠不如現在數位暗房這一關...
換 sensor 可以提昇畫素啊、ISO純淨度啊、不同的感光元件,其實也在特性上有著些許的不同。

試想,只要把機身的 Sensor 換成"低感光"的那片,就可以做到有 ISO 25,能更精緻的紀錄我們要的影像,這聽起來多麼誘人 . . .

如果可以換 Sensor ,就跟以前可以換底片一樣了,這就是我期待的。


我期待的換元件,絕對不是自己拆機來換,而是可以在機身做一個類似 SLOT 的閘門,打開閘門,把Sensor插進去,可能還要學習 120 片匣,插入sensor 後要抽一片蓋子,才開始攝影之類的。

www.cycliving.com
leica R9不就是這樣的設計嗎,只不過就算各家都做到這樣的話自家的感光元件應該還是只能裝在自己的機身上吧,應該是無法交換使用例如sony機身接canon感光元件,而且...不是光換ccd就夠了,若只換ccd那引像處理器跟記憶體著麼辦,若不一起換的話效能應該還是無法提升多少,如同現在的電腦,基本上cpu,記憶體,顯卡,主機板一個要升級其他也都給跟著換(除非只是加ram),那跟買一台新的電腦也差不了多少了,若這幾樣東西一起換的話那機身按鍵的部分也要跟著更動吧,不然很多新功能都會被限制住,我覺得不用想這麼多啦,買台自己覺得好用又喜歡的像機最重要,剩下不足的就後製吧
leica這家公司還蠻奇妙的,光是數位交換鏡頭系統就有三種,不但有一般的數位單眼(R9)還有數位RF(M8)跟4/3系統(Digilux 3),而4/3系統方面幾乎沒有動作 @@
各家廠牌的 Sensor 都有其特性,就跟以前不同公司做的底片有不一樣的特性是一樣的。

所以在機身上面可以安裝不同廠牌的 Sensor 我認為非常有意義

假設要你花一萬八買一片 CCD,他只有 ISO 1600,但是這片CCD的 1600 比各家廠商的 ISO 400 還要乾淨,你會不會心動去想買一片來換?

起碼以我個人的經驗,我超想換。

也許未來就可以買到 Fuji 為 Canon 機身做的 CCD、 Kodak 為 Nikon 機身做的 CCD,而且每一片都可以抽換,這樣更添器材的靈活度,豈不快哉?

其實 DSLR 的機身,因為CCD作死的關係,變成有著極大的限制。

例如專門以風景攝影的人,可能並不需要高ISO,這時候如果他可以抽換一片 ISO 25 ,但是畫素更多的Sensor ,就可以不用換機身。

如果是以室內運動攝影為主的人,他不需要高精密度的影像,它可以考慮買一片 恆定 ISO 800 的 Sensor,搭配大光圈長焦鏡,他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畫質。
www.cycliving.com
好點子
現在確實有一些廠商的感光元件有其過人之處
像Fujifilm super CCD的高動態範圍
FOVEON X3三層感光等等

而且看Leica R數位機背這樣可更換
顯然設計. 製造. 實際使用也不是很困難的事

希望有一天可以成真
這個問題這個想法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跳出來一次....

類似的東西好幾年就有人做出來過了
那玩意叫數位底片
把感光元件,處理電路和儲存裝置通通塞在一個裝置內
然後可以塞進傳統135自動相機的底片室內
這樣產品的下場是如何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

以前曾經討論過喔:DSLR發展之幻想


不是沒人想過,但是什麼都沒做出來就倒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