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感謝指正,高中物理都還給老師了。
衝量的公式維基就有了,
大致上就是作用時間愈長,力量愈小。
我愛炸海苔 wrote:
工程師一直在找材料更輕
但更堅固
彈性更好的材質
它讓車身減重更會跑
但更提升車子的安全性...(恕刪)

還有成本問題~ 都換碳纖或鈦合金 售價會高很多吧


另外...板上好多物理達人喔~~~ 超強~

我愛炸海苔 wrote:
因為你的觀念認為車子...(恕刪)


嗯FORD的結構性與剛性真的不錯.....

就版金我問過版金師父.....

他們都說FORD都是用雙層版金.....

所以版金撞凹了....真的很難整形.....

所以有些就不幫你打回來直接叫你換版金了!!

我愛炸海苔 wrote:
你只要知道
科技的進步
工程師一直在找材料更輕
但更堅固
彈性更好的材質
它讓車身減重更會跑
但更提升車子的安全性


沒有這種東西,
你太看的起地球了,
所有的合金只會減少原本基本機械性質,
而補強其他的部分,
尋找更輕的材料只是想讓車子更輕,更有噱頭更好賣,
而不會讓車子更堅固,所有的輕量化對強度而言都是減分,
這些合金只是在許多種機械性質中找一個平衡點,
追求達到安全測試標準與輕量化的平衡點,
正是這些安全測試讓汽車製造成為一個殺人的學問,
它們努力的符合標準,但是真實生活上卻沒辦法真正防撞,
你能夠同意你死在車子裡面是因為你撞錯了方法這種說法嗎?

ds1441 wrote:
沒有這種東西,你太看...(恕刪)

有這個東西阿~
所謂輕量化卻能有更佳的機械性質 可以去查查一個叫"比強度"的東西~
在相同重量下 能提供更高的強度~

ex. 鈦合金 & 鋁合金比強度就大於一般碳鋼~ 只可惜成本差很多~
或者是法拉利用的碳纖~ 應該算是比強度最高的吧~

ds1441 wrote:
尋找更輕的材料只是想讓車子更輕,更有噱頭更好賣,
而不會讓車子更堅固,所有的輕量化對強度而言都是減分,...(恕刪)

會不會讓車子更堅固 要看一開始是怎麼設計的~
用對材料 他可以讓車更輕更堅固 也可以設計的根原本材料同樣強度 然後將輕量化發揮到極限~
純粹看怎麼設計~~

ds1441 wrote:
正是這些安全測試讓汽車製造成為一個殺人的學問...(恕刪)

忘了在哪篇看到的 隨著汽車工業技術的發展
車禍死亡率已經在下降中了~ 這是你所謂的殺人的學問嗎?
越殺死越少??? 怪怪~
噗,打什麼模糊仗,
同樣材質就比同材質同結構阿,
你說鈦合金很強,
那請問10mm鈦合金會比20mm鈦合金強嗎 XD
標題在輕量化,討論的點也在輕量化,
是想要扯去哪阿,科科。

車禍死亡率降低是怎麼關聯到製車技術哩?
哪裡來的統計學這麼屌,
連這種因子都可以獨立出來!!!!
ds1441 wrote:
噗,打什麼模糊仗,同樣材質就比同材質同結構阿...(恕刪)

沒有人跟你打模糊仗
"我愛炸海苔"兄講說 工程師在尋找更好的"材質"
我說的也是 "不同材料間的比強渡"

結果你自己一個人變成 "同樣材質就比同材質同結構阿"
誰在跟你講同材質阿...

我跟海苔兄要表達的都很清楚 利用比強度更高的材料
來達到輕量化 & 維持強度的功效
法拉利 & 飛機 基本上都是這個簡單的概念~~

我不知道你為什麼會說 "沒有這種東西" ????? 是我誤會你了嗎???
你能不能解釋 到底是"沒有"哪種東西??? 說說看吧 別打模糊仗阿~~~

ds1441 wrote:
車禍死亡率降低是怎麼關聯到製車技術哩?
哪裡來的統計學這麼屌,
連這種因子都可以獨立出來!!!!...(恕刪)

http://tw.autos.yahoo.com/auto_information_article2/url/d/a/080619/7/23yq.html
"根據美國IIHS近期發佈的撞車資料調研報告指出,人們目前所駕駛的汽車正變得越來越安全,
因為在2002~2005年間每100萬輛轎車和休旅車的駕駛人車禍死亡人數是79人,
但是在1990~1994年間這個數字卻是高達110人。
這個進步的大功臣正是ESP/ESC這類電子動態穩定控制系統,
而且它也確實讓汽車變得更聰明。"

分析不同"時代", 但相同車種, 並且依數量進行normalize
分析方法還有百百種 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倒是你那套 "殺人的學問" 似乎只是你編出來的罷了~~~
還是說 你也能來個"殺人的學問"的reference? 先謝謝你嚕~
ds1441 wrote:
尋找更輕的材料只是想讓車子更輕,更有噱頭更好賣,
而不會讓車子更堅固,所有的輕量化對強度而言都是減分,
這些合金只是在許多種機械性質中找一個平衡點,
...(恕刪)

其實你可以看一下下面影片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
從這影片你可以看到兩個時代的車對撞
你覺得那台老車會比現代的新車輕嗎?
如果你摸過這類老爺車
你會發現他們鋼材彈性非常死
以前的車還更厚重
完全不比現代車
一片鋼片
你凹折的方式
都會影響它對力的承受性
我只能說一個鋼板
十年前跟十年後
你交給一個車廠
他做出來絕對是兩個世代的東西
所以影響一個鋼材承受力道的原因太多了
不會只是一個重量就解釋一切
車子的重量 對安全性真的很重要

也許不是唯一的因素

但是屬於重要且比重較大的因素之一

舉T牌車的Camry與Yaris 互撞影片為例(如下)

當然福特車重均比上面車種的重量重多了

車重的影響性評估

這段對撞影片小弟瀏覽一下

看到最後發現Yaris的廠牌LOGO被撞飛掉了

駕駛座艙潰縮不成人形

看來拿到5顆星的Yaris 竟還輸給拿到4顆星的Camry

可憐的Yaris測試假人

所以SIZE大不大 真的很重要!!

真的每個討論到後面,
一定變成「無差別格鬥」,
有的人講輕、重之別,有人講材質,有人講設計、工法…各吹各的調,
到底有沒有科學概念啊?要討論最起碼有點討論的概念再來好嗎?
人家在問路邊攤哪家好吃偏要推薦王品?
既然要討論的是重量的議題,就只能有重量之別,
其他的材料、工法當然都要同世代、同檔次的,還碳纖咧…
同世代、同材質、接近的設計理念,輕重之別一撞便知,
就像上面講的,Camry V.S Yaris,或是如果能找到Mondeo V.S Fiesta應該都蠻有說服力的。
至於那些扯什麼材質、設計的,根本就完全沒有科學觀念,
要討論材質、設計,就另開一個討論串,另外設計一組實驗,
沒有一個實驗可以同時證明重量、材質、設計與安全之間的相關性,
因為同時有太多變數了,一次只能控制一個,ok?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