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的2025日本移動展中,Honda雖然並未發表全新量產車型,但身為主要地主車廠之一仍然沒忘記安排涵蓋陸、海、空領域的豐富陣容進行火力展示,除了Honda 0 α、Super-ONE等新一代電動原型車的全球首發外,包含旗下的V8 BF350船用舷外機、Honda Jet,甚至是準備邁向宇宙的火箭等也都前來共襄盛舉!
Honda 0 α Prototype
- 1

- 2

- 3

在前年的CES中,Honda曾推出由「原點」開始思考的兩款0 Series次世代電動車概念作品,今年CES中這兩款概念作品則是進化為「0 Saloon」與「0 SUV」的Prototype版本;至於這次2025日本移動展中等廠的「Honda 0 α」(alpha),則是0 Series中全新的入門級SUV車款,預計2027年開始在全球多個市場銷售,主要市場則是日本與印度。
「Honda 0 α」目前仍屬原型車,其外觀設計與之前誕生的0 SUV相當神似,差異在於前後保桿的造型經過大幅修改,而身為新世代的0 Series電動車,Honda 0 α同樣採用Thin、Light、Wise等三大特色打造;「Thin」代表新開發的超薄型電池組,加入減少零件數量、優化零件佈局等手法,讓車輛擁有更寬敞的車室空間以及低底盤高度。「Light」就是運用源自F1賽場及混合動力系統開發所累積的經驗,以更輕量化、重心更集中的動力系統,結合Honda發展已久的機器人姿態控制技術,讓車輛擁有更穩定的與靈活的動態表現。至於「Wise」部分,則是提供自主開發的全新車載作業系統架構及應用程式(應該就是之前所稱的「ASIMO OS」車載作業系統)。
Acura RSX Prototype
今年八月於官網亮相的Acura RSX Prototype,也在本次2025日本移動展中首度實際呈現於世人面前,身為Acura品牌的新一代電動車型,RSX Prototype將會是首款以本田自主研發的全新電動車平台打造的車型,此外也會搭載全新的「ASIMO OS」作業系統。Super-ONE Prototype
- 1

- 2

- 3

「Super-ONE Prototype」簡單來說就是基於今年九月於日本上市的輕型乘用電動車「N-ONE e:」所打造的客製化車型,並在原本可愛的外觀上加入了突出車身的輪拱、寬輪距、大尺碼輪胎等設計,並披上更具運動感的空力套件;而其實這個概念早在今年7月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 2025活動中便以披上偽裝的「N-ONE e:sports」概念車出現,只是這次完全卸下偽裝呈現全貌。
- 1

- 2

車艙維持原有輪廓,但以特別的藍色妝點增加動感氛圍,並加入專屬設計的運動化座椅提升包覆性。除了裡外的專屬元素妝點,本田還為Super-ONE Prototype設計了一套「Boost Mode」增壓模式,在此模式下儀錶、照明等均會顯示專屬顏色,動力輸出也會提升得到更出色的加速性能,車輛還會並同步模擬七速變速箱的換檔過程,加上主動聲音控制系統也可依照駕駛者的油門/煞車狀況在車廂內播放虛擬引擎聲浪,讓駕駛者能享受包括視覺、聽覺、加速振動等宛若開著汽油運動車型的駕駛氛圍。
至於大家關心的動力規格目前尚未公布,但本田也宣布Super-ONE Prototype已在日本、英國以及亞洲其他國家的各種路面和氣候條件下進行了許多測試以進一步提升其駕駛性能,而在這次全球首發後,本田則是計畫於2026年開始先在日本市場推出量產車型,隨後再於其他小型車擁有高度需求的市場如英國及亞洲推出。
Honda Micro EV
- 1

- 2

- 3

- 4

正如其名,這輛造型可愛的「Micro EV」是本田目前最新的微型電動概念車,可愛的外觀融合了前衛及時尚,車艙內艙採用單排雙座設定,中控台設計相當簡潔,並於前方加入資訊顯示螢幕,那個結合手機座的方向盤也是一大亮點,不過Micro EV目前仍處於相當「概念」的階段,因此原廠也並未公布其任何細節或規格。
Honda 可重複使用火箭
早從1960年代起,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便有進軍航空領域的計畫,正如大家所知,這個目標在2006年成立Honda Aircraft Company、而後推出「HondaJet」販售後算是已經達成,這次展場上出現的,即是Honda Jet Elite II的全尺寸模型。而本田的野心可不止如此,他們又在2021年宣布啟動太空開發計畫,成立了太空開發部門,並利用自家在燃燒控制、機器人、自動駕駛等方面的技術,開發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以滿足未來商業衛星發射的需求。本田開發的火箭與傳統的一次性運載火箭(ELV)不同,而是可以在短時間內回收並重複使用的火箭(RLV),垂直發射後可達到約100公里的高度,然後保持垂直姿態返回地球。
而目前展示的這具可重複使用的實驗性火箭,是由本田汽車株式會社的子公司「本田研發株式會社」所自主研發,長度為6.3公尺,直徑85公分,乾/濕重量分別為900及1,312公斤。今年六月在北海道進行了發射與著陸測試,測試目標是驗證火箭可重複使用性的關鍵技術,諸如上升和下降過程中的飛行穩定性以及著陸能力,而這次實驗結果相當成功並達成預期目標,火箭發射後達到271.4公尺的高度,實際著陸點與目標著陸點則僅相差37公分以內,飛行時間共為56.6秒,並取得了上升和下降過程中的重要數據。而在發射與著陸測試實驗成功後,本田則宣布他們的火箭研究目前仍處於基礎研究階段,因此尚未針對火箭技術的商業化做出任何決定,至於開發目標是到2029年時可實現亞軌道發射的技術能力。
感謝分享&介紹,Super-ONE 感覺還不賴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