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大老闆最愛的座駕,不少人腦中浮現的應該是掛上雙B Logo的氣派旗艦房車,不過愈來愈多大老闆們,則是選擇了掛著牛頭牌廠徽的「Toyota Alphard」作為日常出門的座駕;確實,他們就是想要一輛擁有滿滿豪華配備、空間寬敞又舒適的大型MPV,並帶來舒適又尊榮的移動體驗,這些便是Alphard的真正價值!終於,Alphard車系迎來了暌違八年的大改款,歷經外觀、內裝、科技、動力等全方位進化,到底這次New Alphard能端出什麼好料,讓挑剔的大老闆們再度驚艷?

在那個「旗艦房車」仍是大老闆們不二選擇的年代,Toyota卻想到了另一種可能,他們將以往為了家庭或商用取向的大型MPV比照旗艦房車用上了所有豪華配備,於2002在日本推出了Alphard車系作為旗艦車型販售;豪華元素搭配原有的舒適寬敞空間,果然讓「豪華商旅」這個新物種在日本市場大受歡迎,並成功打入公司商務用車、政府機關用車等領域;而繼日本後,Alphard也開始陸續攻佔東南亞多個駕國家市場,同樣也受到不少金字塔頂端族群的青睞。演進至第二代車型後,Toyota開始著眼於需求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並為Alphard推出了左駕車型,國內也在2010年導入販售;到了2015年第三代車型推出時,愈來愈豪華的Alphard,已經成為不少大老闆、明星們出門時最愛的座駕,在某些市場搶手的程度甚至要加價才買得到,可見Alphard對於層峰買家們的吸引力。現在看來,Toyota當初的這個策略可說相當成功!

暌違八年之久,Alphard在今年6月21日迎來了第四代大改款車型,Toyota總代理和泰汽車也於當天與日本同步進行了全球首發並正式上市,可見Toyota對於台灣市場的重視,而導入國內車型則是以搭載2.5升油電動力的單一車型規格販售,價格較之前漲至315萬元,今年的配額則約有500輛。雖然價格突破300萬元大關,但正如預料,全新Alphard在上市前便已經售罄,還累積了超過兩千張的爆量接單,這些訂車時稍有遲疑沒搶到頭批車的車主,則大概要等1~2年才能拿到車!
不用懷疑,Alphard的魅力,就是讓許多可能一輩子沒做開過坐過Toyota的層峰人士,願意花上三百多萬元去搶購!講到這兒,若你還是有那種大老闆出門談生意就是要開雙B旗艦的刻板印象,別忘記他今天可能是放著家中的雙B旗艦房車不開,只想在這段移動過程中舒舒服服地躺在第二排好好地休息一下。因此Alphard與豪華旗艦房車相較還有個很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自駕的比例,你在路上常常可以見到老闆們開著S-Class、7 Series出門吧?至於擁有Alphard的人呢則大多數是請司機駕駛。確實,如果我是大老闆也不想沒事開著這輛又高又長的大傢伙出門!
以車格來說,Alphard在國內較為相近的對手大概就是賓士V-Class、VW Multivan,還有自家的Sienna等車型,但其實Alphard的取向卻又與他們不太一樣。V-Class與Multivan都能滿足消費者商務/接送用途、以及家庭使用等多元化需求,Sienna則是專為北美市場設計並偏向家庭消費者為主。至於Alphard的定位也很明確,只要看到第二排的豪華獨立座椅,便可知道這輛車不是要讓你從機場一次載七、八個人進城,或讓商務客在車上工作或開場小組會議,它純粹就是為了滿足第二排的後座買家們而生,並讓置身於此「尊位」的大老闆們(或老闆娘)在移動的過程中能感到極致舒適。
若真要提到「豪華」兩字,大概也只有標配頭等艙座椅套件的V-Class能與之比擬了吧,不過車艙內的貼心設計與各種「花樣」還是沒有Alphard來得這麼多,也就是說帶給乘客的那種尊榮感受還是有所差異的。因此嚴格說來,Alphard以往在市場上其實並沒有直接對手,不過現在它的最大敵人,或許會是同門的後起之秀Lexus LM吧,即將於八月底推出的大改款LM,想必也會受到不少追求更頂級享受的大老闆們青睞。

相較前代車型,New Alphard的車寬不變,軸距也維持3,000mm,不過車長卻增加了65mm,讓車側線條看來更為修長,但車長也一舉突破五米大關達到5,010mm。另外就是車高也增加了60mm成為1,950mm,進出不少限高1.9米的地下停車場得多加注意。雖然由側面看去輪廓與前代車型頗為相似,但實際上New Alphard的車側也修改了不少地方,包括前葉子板、車門等處採用曲面更玲瓏有緻的鈑件呈現,帶來更豐富的光影變化,至於B柱底部依舊保留了取材自遊艇而來的突起線條,不過高度予以縮減,後方延伸出的線條也更為下斜流暢,這些修飾我認為相當成功,也無疑讓新一代Alphard更具精緻美感。此外有別於前代車型提供的「貴族黑」與「鉑鑽白」兩種基本色,現在則是多了「星河鈦」與「星燦銅」兩款新色;雖然黑/白肯定依舊是最受歡迎的車色,不過能讓層峰買家們有更多與眾不同的選擇總是好事。

加大水箱護罩在近年來成為許多新車的設計趨勢,但比起Alphard這些車都算客氣了,在豐田為其融入的「Forceful」的設計理念下,它的水箱護罩可說加大並外擴到極致,幾乎佔滿了整個車頭,內部則以類似鱗片造型的格狀飾板鋪陳,讓車頭散發出宛若凶猛鬥牛的意像,加上其大型MPV的身型,停在面前霸氣十足,開在路上更是囂張致極!

頭燈輪廓與前代車型頗為相似,但更為銳利細長且與融入水箱護罩內,內部採用三眼式LED燈具,外側兩顆為LED近光燈,最內側的則是具備AHS智慧型自動遮蔽機能的遠光燈。至於兩排LED日行燈則是獨立配置於頭燈下方,下排日行燈也同時是序列式方向燈。此外注意看兩排日行燈之間還夾了一顆轉向輔助燈,可於光線不佳的路段強化車頭兩側的照明效果。

為了讓車主能擁有尊榮感,Toyota從很久以前便為旗下高級車款設計專屬的車型標誌,就像是Century的鳳凰標誌、Crown的皇冠標誌等,Alphard當然也不例外,從初代車型開始便在車頭卦上了這個「α」(Alpha)標誌,不過新一代Alphard的車頭則是換回了Toyota牛頭牌廠徽,並將這個車系標誌移到了B柱下方。

呼應車頭設計,以往有點類似無敵鐵金剛胸前那兩道閃電形狀的尾燈,現在也充分融入整個線條設計使其看來更具一體感,至於連結左右燈組的鍍鉻飾條現在改以亮黑飾板呈現,這些改變確實讓新一代Alphard的車尾看來精緻不少。

尾燈組內部為三排格狀式LED燈構成的大面積燈組,於夜間擁有相當出色的辨識性,注意看其上下方還分別有另外兩道細長的燈組,上端為序列式方向燈,下端則是後霧燈(右側)與倒車燈(左側),當然也全數都是LED光源。

相較前代車型搭載的17吋鋁圈,New Alphard一舉換上尺碼為19吋、設計更為動感的雙色切削式樣,對於Alphard來說這一點兒都不為過,也確實更匹配車身碩大的Alphard。

原廠特別提及,此代Alphard的車艙是以「omotenashi」作為設計概念,這個詞語在前幾年日本舉辦東京奧運之後便廣為外國人所知,意即日文中「悉心款待」之意,也就是以最誠意的態度來款待顧客令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聽到這兒,相信常去日本旅遊的人應該都曾體驗過這種重視細節、讓人感到舒適並備受尊重的感覺吧!
基於這個理念,新一代Alphard的內裝很明顯地由以往的奢華感轉變為更簡約的居家風格,並採用環艙設計讓車室擁有更寬闊大器的視覺效果,至於大型觸控螢幕以及所有操控介面則全部集中在高聳的中央鞍座上,還捨棄了以往的大量木紋與鍍鉻飾板等材質改以亮黑元素取代,眼見所及之處則全數以真皮包覆;整體設計雖然少了點以往的浮誇奢華,但卻在維持優異質感之餘更呈現出更令人舒服放鬆的氛圍。而除了黑色內裝外,車主也能選擇米色內裝帶來更高雅的視覺效果。
- 方向盤-1
- 方向盤-2
- 方向盤-3
- 儀錶-1
- 儀錶-2
- 儀錶-3
- 儀錶-4
- 導航
- 音訊
- 快捷功能
- 能源監視器
- 駕駛支援
- 碰撞緩解
- 車門控制
- 便利進出系統

身為品牌的豪華旗艦車型,原廠當然為Alphard搭載了齊全的安全配備,以往的TSS 2.0也進化為最新世代的Toyota Safety Sense 3.0智動駕駛輔助系統,包含具備主動煞車輔助、緊急閃避轉向輔助、路口辨識等功能的「PCS預警式防護系統」、便利的「RSA速限辨識輔助」等均為標準配備,至於全速域ACC主動式車距維持定速系統與LTA車道循跡輔助系統的搭配,當然也讓Alphard具備Level 2等級的半自動駕駛輔助機能。實際使用時,可感受車道偵測速度、跟車加減速的順暢度,以及維持車道置中的能力均較以往的TSS 2.0有明顯進步,偵測到前方有較大的彎道時,也會稍微降低車速讓車輛能更平穩地通過;而上述這些系統的警示時機、作動方式,也皆可依照需求於螢幕選單中調整。
- 儀錶樣式
- 儀錶類型
- 轉速錶
- 方向盤按鍵自自訂-1
- 方向盤按鍵自自訂-2
- 方向盤按鍵自自訂-3
- 環景
- 設定

這套多媒體系統也加入了語音控制功能,按下畫面邊邊的麥克風即可啟用,這功能在輸入導航系統時相當好用,不過整體表現與歐系豪華品牌的新世代語音辨識系統相較仍有段差距,因為中文語音辨識的正確性有待加強,也無法使用諸如「我很熱」等太口語的語音指令來控制車輛。

相較前代車型將大大的排檔座放在螢幕下方,New Alphard則予以下移至駕駛者普遍較習慣的位置,並換上體積更小的線傳式排檔頭,換檔時先向左撥動再上下進入R檔或D檔,排檔座下方則有電子駐煞車、行車模式、Auto Hold、循跡系統等開關。

排檔座下移後,中央鞍座最前方得以空出一個放置手機的空間,並配備有無線充電板與兩個Type-C USB插孔。

可雙向開啟的寬厚中央扶手內部具備方正寬闊的置物空間,並配置USB、12V、HDMI等插孔。
- 前座
- 調整按鍵

雖然擁有寬大的中控台設計,但手套箱內部空間偏小,也不像車艙其他地方有太多著墨。

前座頭頂也有豐富的操作機能,除了照明燈與便利的太陽眼鏡收納盒外,也搭載了雙側電動滑門、電動尾門、後排窗戶的遮陽簾、天窗遮陽簾等開關。

對於這類後方視野不佳的大型MPV來說,視角更寬闊的E-Mirror電子後視鏡確實能讓駕駛更清楚地掌握車輛後方狀況,此外後視鏡前方也配置了行車必備的DVR行車紀錄器,不過僅有前向錄影機能。

A柱下方的這塊三角窗拉高、加大之後,配合高高在上的駕駛坐姿可提供十分開闊的前方視野。

門板同樣取消木紋飾板,全面改以皮革包覆,還加入了細緻的紋路妝點。

除了中央鞍座外,A柱下方也設計有前座乘客專用的置杯架,並與中控台線條完美融合。

除了頭頂的操作介面外,寬大的車門扶手前方也配置了雙側電滑門開關,並增加了第二排兩座椅的一鍵回復按鍵。

Alphard的最大賣點無疑就是後艙的空間了,要怎麼讓挑剔的後座乘客滿意呢?反正空間夠大,乾脆放個飛機商務艙座椅好了。確實,一入座後你就能有種彷彿身陷在家中沙發中一樣的慵懶舒適感受;以往緊密排列在一起的兩張座椅,現在則透過擺放位置的外移,空出了一個寬175mm的走道空間,可讓乘客由此直接由此移動到第三排,省下移動第二排座椅的過程。

擁有超長的縱向空間後,Alphard的後艙二排座椅均可透過地板上的超長滑軌大幅度前後滑移調整乘坐空間,若第三排沒有乘客,將第二排座椅退後至適當位置,椅背向後傾倒、伸出Ottoman腳靠,即可讓乘客以相當舒適的姿態半躺於座椅中。這應該就是大老闆們寧願放著家中的名牌旗艦房車不開,也要搭Alphard出門的原因。
- 控制介面
- 置杯架

右側座椅旁增設了一個置物平台,需要使用中央走道時則可快速收納;另外就是導入國內的Alphard已經沒有前代車型扶手內的隱藏式桌板(日規高階車型仍有)。

為什麼新一代Alphard在新增許多機能後,仍能將原本扶手內的眾多按鍵予以簡化?答案就是這個第二排乘客專屬的獨立無線觸控面板!
- 選單
- 空調
- 音訊
- 燈光
- 遮陽罩
- 遮陽簾
- 座椅機能
- 智能舒適-1
- 智能舒適-2
- 1
- 2

前座椅下方設計有一個小抽屜用以擺放折疊傘備用。

第二、第三排的遮陽簾當然也都是標準配備,有別於之前僅能全開或全關的手動遮陽簾,現在不僅進化為電動控制,另採用宛如飛機座艙遮陽板的下降式設計,也就是說現在遮陽簾可以只降一半,一邊遮擋太陽同時也可欣賞窗外風景。

橫跨第二、第三排上方的這個長型頭頂控制台可說是新一代Alphard於車室內的最大進化,將以往分置於兩側的各種開關與空調出風口集中於此,不僅操作更為便利,也讓任何座位上的乘客能夠輕鬆控制另一側的窗戶或照明系統;控制台兩側則搭載全新的光條式照明燈,亮度則有四段可調,而且第二、第三排乘客均可獨立或調整亮度,不管是質感、照明效果均比以往的小燈泡出色不少。

因應置中的長型控制台,天窗則一分為二並改為左右獨立開啟。

控制台最前方依舊配置了含吸頂式螢幕在內的後座影音系統,且螢幕由之前的9吋一舉躍升至14吋,讓第三排乘客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至於內容則可放播放來自藍芽、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HDMI的影/音訊。而要開啟後座影音系統可透過手邊的無線觸控面板,或利用聲控功能喊聲「開啟RSE」。

再來就是後排空調的控制介面,與前代相較空調系統由三區恆溫進化為四區,因此此處能分別調整左右側的溫度與風量,至於集團慣用的nanoe空氣清淨系統也沒缺席。

這是頭頂主要的控制介面,包含車側電動滑門、電動天窗、遮陽簾照明燈、環艙氣氛燈等開關均集中於此。

至於中間剩下來的空間則配置了兩個吸頂式置物盒,這地方相當適合放置小盒面紙。

這是第二排乘客專屬的閱讀燈,設計精緻小巧也可轉動,還具備三段亮度可調;另外可看到照明燈最外緣還配置有細細的環艙氣氛燈,共有64種顏色可調。
- 第三排-1
- 第三排-2
- 第三排-
- 2
- 3
- 座椅調整
- 110V插座
- 底板下方

除了尾門下方的電動開關外,特別的是左側尾燈下方也新增了一組尾門電動開關(左為關閉右為開啟);這是因為Alphard這類MPV的尾門面積相當大,以往在車尾按下開關後你得先急忙退後一大步才不會讓尾門掃到,現在則可優雅地站在車側直接操作。這種讓人倍感貼心的小細節可能只有日本人才想得出來吧。

基於「什麼都要最頂」的理念,從初代Alphard開始,Toyota便為其配置了MPV車型相當少見的3.0升V6動力,第二、第三代車型也同樣有3.5升V6車型可選;不過就如同大家所知,大排氣量引擎在今日愈來愈不受歡迎,許多市場的嚴苛環保法規更是限制了這些吃油怪獸的銷售,就像是台灣市場於2020年因排放法規的因素停止導入Alphard的3.5升V6車型,之後便改以2.5升油電系統作為主力。至於現行的Alphard也同樣採用2.5升油電動力的設定,但最大差異則在於內燃引擎換成了代號「A25A-FXS」的四缸汽油動力。
基本上,這就是豐田之前為TNGA平台車款所推出的一系列新世代「Dynamic Force Engine」動力之一,大家對這具引擎應該也不陌生,因為它正是現行RAV4 2.5 Hybrid、Crown貴族版等車型的動力心臟,只是因應Alphard的車格而將動力調大了些,具備188ps/23.8kgm的最大輸出,搭配分別有182ps/54ps最大輸出的前後軸馬達,系統綜效馬力可達250ps,大家可以算算比前代Alphard的163ps綜效馬力大了多少?此外由於新引擎擁有超高熱效率,也讓New Alphard的平均油耗提升至亮眼的15.5km/L。

或許有人會覺得少了V6動力有點可惜,不過這得看你站在那個角度來看。之前試駕前代的V6版本時,我也確實認為這樣一款旗艦車型就應該配置3.5升V6引擎,其輕快油門以及300hp輸出,無疑為車輛帶來隨心所欲的加速感;不過對於後座乘客來說可能就並非如此,因為這意味著司機大哥在起步或加速時得特別注意油門掌控才能將車開得平順。而換上這套新動力後,不僅油門的應答反應更為直接,油電動力與E-CVT電子控制無段變速系統的搭配也讓扭力湧現更為線性,加上以往有點讓人覺得「軟軟」的煞車系統,現在也有更為紮實的踩踏感並更好掌控,這些改變都讓駕駛可在走走停停的路況下更輕易地保持車身姿態的平穩。當你有了動力差了一些,但卻更安靜、更順暢、更省油的2.5油電動力可選,為什麼還要堅持3.5 V6呢?

New Alphard當然是採豐田新世代的TNGA平台(GA-K)所打造,為了強化車體,原廠特別在底盤兩側加入了強化縱向結構,車身後方底部則新增強化V型結構,讓Alphard得到比一般MPV車型約提升50%的車身剛性;此外包括引擎蓋、車外後視鏡、A柱等需要撞風的部位特別對造型優化以抑制噪音,加上多處吸音材料的運用及新開發的低滾動噪音輪胎等措施,均讓新一代Alphard擁有更出色的隔音效果與車室靜肅性。實際乘坐後也能發現這是Alphard一項令人有感的進化,置身Alphard車室中,馬路上的嘈雜噪音、以及高速路段的風切聲等確實隔絕在外,讓你能輕鬆地與隔壁乘客小聲地對話,或不受干擾地享受車上的影音系統。

New Alphard的懸吊系統雖然依舊採前麥花臣、後雙A臂的設定,不過經過重新調校,讓前懸吊不僅指向性得到優化也同時提升了30%的吸震性能,至於後懸吊的吸震性也有15%的提升,這無疑讓Alphard向來自傲的行路質感更為精進,即使行駛在坑坑疤疤的市區道路上,懸吊系統也能化解大部分衝擊與震動,除了在第三排仍能感受到些許彈跳外,置身
其他座位的乘客均能享受到十分平穩的乘坐感。不過畢竟人高馬大,Alphard的高重心加上一派舒適的懸吊設定,讓它在蜿蜒山路難免會出現較大的側傾,車身姿態的回復速度也不若一般低底盤房車,這時當然得稍微放慢車速才不會被後座乘客抱怨。

新一代Alphard不僅外觀部分變得更為洗鍊霸氣,也加入了包括TSS 3.0等諸多新科技,至於極其舒適的乘坐體驗,當然也依舊是Alphard的最大賣點,而且包括NVH表現、行路精緻性等都有進步。此外,正如原廠所提及,New Alphard確實較以往更讓人能體驗到日式「悉心款待」的精神,在許多別人不見得會注意到的小細節上下功夫,以更精緻、更細膩的方式來款待駕駛與乘客,無疑也讓人倍感尊榮與貼心;搭乘過新一代Alphard後,你也會上修心中對於豪華商務MPV的標準。看來Toyota確實愈來愈懂得多金買家的胃口,大老闆們搶著入主當然也是意料中的事囉!
▍Toyota Alphard 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直列四缸DOHC 16V汽油+電動馬達引擎排氣量:2,487c.c.
引擎最大馬力:188ps/6,000rpm
引擎最大扭力:23.8kgm/4,300~4,500rpm
馬達最大馬力:前182ps/後54ps
馬達最大扭力:前27.5kgm/後12.3kgm
系統最大綜效輸出:250ps
驅動方式:E-Four 4WD電子式四輪傳動系統
變速箱型式:E-CVT電子控制無段變速系統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麥花臣
後懸吊結構:雙A臂
輪胎規格:225/55R19
車身尺寸:5,010mm x 1,850mm x 1,950mm
軸距:3,000mm
車重:2,320公斤
國內售價:3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