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回要試駕的Toyota可能不是你我熟悉的名字和面孔,但只要見過一次應該都會留下印象!提到「皮卡」,很多人第一個聯想到的不外乎會是美系品牌Ford,旗下在台灣非常受歡迎的皮卡Ranger,正好於近期引進大改款新車;國外則有鼎鼎大名的F-Series,其中又以F-150最為出名,不論是在美國街頭或好萊塢電影裡都很常見。
日系品牌對皮卡有著墨的並不多,最具代表性的當然還是以Toyota為主。國內消費者較熟悉的豐田皮卡,肯定還是由總代理和泰汽車導入的Hilux。不過Toyota在北美皮卡市場裡也是佔有一席之地,像是蔣大不久前才開箱的「新玩具」Tacoma,今年正好迎來大改款。而在當地負責與F-150較量的,正是品牌旗下尺碼最大的皮卡旗艦Tundra,也就是本文主角!

雖說Tundra是豐田當前的旗艦級皮卡,但出道時間卻比Tacoma或Hilux都來得晚。在90年代的北美皮卡市場仍是由美系品牌稱霸(其實現在也還是啦),當時的Tacoma或Tundra的前身T100,在尺碼和動力上都難以和那些銷量排名前段班的美系皮卡抗衡。於是Toyota在1999年推出了第一代Tundra,儘管尺碼還是比當年販售的第十代F-150還要來得小一些,但至少原廠在引擎蓋底下塞進了一顆4.7升V8自然進氣引擎,可輸出245hp/43.6kgm最大動力,成為Toyota第一款採用八缸單元的皮卡,性能表現自然是比過去好上不少。

第一代Tundra成功地讓消費者注意到日系皮卡的優勢,所以Toyota很快地在2006年帶來了尺碼更巨大、動力更強悍的第二代Tundra,而這一賣就賣了15年之久!沒錯,第二代Tundra早在2006年的芝加哥車展就已搶先亮相,提供多達三十種以上的車型選擇,包括三種車體型式、三種軸距以及三種引擎等多樣化組合。新增的5.7升V8自然進氣引擎可爆發381hp/55.5kgm最大動力,且標配六速手自排變速箱,百公里加速僅需6.3秒就能完成,再將Tundra的性能向上推進。

2013年,同樣是在芝加哥車展,Toyota在第二代Tundra發表約七年之後進行小改款工程,後續期間又追加1794 Edition、TRD Pro等主打不同風格的車型來迎戰對手們。然而,在第二代Tundra的販售期間,北美皮卡市場的長年銷售霸主F-150已經歷經過兩次大改款,而Tundra的骨子裡基本上還停留在2006年的架構。一直等到2021年,接在300系列的Land Criuser大改款之後,Toyota在九月份也終於推出以TNGA-F模組化平台打造的全新第三代Tundra,並宣告與八缸引擎道別,改由新世代V6雙渦輪引擎及渦輪油電系統作為動力來源。

除了動力與平台大翻新之外,第三代Tundra也不再提供只有雙門設定的單廂版,而是區分DoubleCab(小四門)及CrewMax(標準四門)兩種車體型式,並規劃SR、SR5、Limited、Platinum、1794 Edition、TRD Pro及Capstone共七種等級。按照等級差異及車體型式,貨斗部分還可選5.5ft、6.5ft或8.1ft三種長度。在各種排列組合之下,Tundra的車身長度最長可來到6.4米,最短也有5.9米,比起上一代又再放大不少。對比國內主流的皮卡們如Ranger、Hilux等大概落在5.3米的長度,Tundra絕對是不同等級的巨獸啊!

可想而知,像Tundra這樣子的大尺碼皮卡,要在台灣地狹人稠的環境裡穿梭,或是要找個合適的停車場跟停車格,恐怕都有點難度,也因此才未見總代理有任何導入計畫。然而,國內還是有不少這類大尺碼皮卡的愛好者,尋求貿易商管道入手愛車。本次試駕的Tundra TRD Pro,是由東宸欣業貿易有限公司向車主商借來拍攝,先前蔣大的Tacoma也是由同一家公司引進。從北美Toyota官網可以看到,Tundra TRD Pro的等級僅次於最頂規的Capstone車型,定價約7.2萬元美金起跳(約230萬元台幣),而東宸欣業貿易有限公司的接單價格約為430萬元。

文章開頭提及,只要見過一次Tundra就會留下印象,原因有兩個。一是大改款Tundra的外型十分搶眼,尤其是車頭原先就已經大到不行的水箱護罩,在新世代設計語彙的套用下又變得更加巨大無比。另一方面,每一等級的Tundra都有不同款式的水箱護罩,作為最強調越野性能的TRD Pro也最有個性,直接以碩大的「TOYOTA」字樣代替牛頭牌廠徽,下方則有車名「TUNDRA」驗明正身,看上去一整個霸氣十足。

不規則狀的LED頭燈組與側氣壩相連在一塊兒,視覺效果進一步向兩側擴張。頭燈組內含LED日行燈及序列式方向燈,另外也具備AHB遠光燈自動切換系統。

不只水箱護罩不同於其他等級,TRD Pro另在內嵌入專屬LED燈條及橘色定位燈。燈條需在遠光燈開啟之下才能啟用。也就是說,在一般市區道路環境其實不太有機會用到,而是必須在光線非常不足之處,才建議使用遠光燈加上燈條照明加強遠處及近處的視線。分布在下方車名字樣兩旁的是LED霧燈,無法與LED燈條同時開啟。
- 輪拱
- 引擎蓋

另一個會讓人留下印象的原因,就是Tundra的超大噸位和尺碼!車長達5,932mm,車寬及車高分別有2,031mm、1,981mm。一般常見的大型豪華旗艦房車,長度大概也就落在5.2米左右;就算是前陣子馬克學長試駕的Mercedes-Maybach S580 4MATIC,車長也就接近5.5米而已。要跟Tundra「比大小」的話,恐怕也只有同樣是大尺碼皮卡的F-150才能相提並論了吧!

為了展示Tundra到底有多大台,就以我個人的座駕Citroen C2來當個比例尺。照片中可以看到Tundra的引擎蓋至貨斗的水平線,幾乎已經快要高於C2的車頂...;此外,Tundra的軸距長達3.7米,也比C2全長3,666mm還要長了


大部分皮卡的車尾因貨斗的關係,不太有設計上的變化。Tundra的車尾也是如此,簡約的直立式LED尾燈內附序列式方向燈,廂蓋上原有的車名字樣也因車型改為醒目的「TRD PRO」;另外就是廂蓋上緣及後保桿部分飾板都採用與輪拱相同的圖紋印刷。

側邊雙出排氣尾管是TRD Pro車型的專屬配置,不僅帥氣還附帶好聽的聲浪;一般車型的排氣管一樣設置在此,但就只有單出而已。
- 鋁圈-1
- 鋁圈-2

顛覆以往的不只是外觀,大改款Tundra的內裝也經過一番大更新。過去存在琳瑯滿目的功能鍵,現在大多都已整合進大螢幕之中,但諸如音量旋鈕或恆溫空調等常用介面依然採實體按鍵陳列,排檔桿也非時下流行的旋鈕式或按鍵式等線傳型式,方便就手的特質還是有保留下來。另一方面,受惠於超過兩米的車寬,外加高人一等的坐姿,坐進車內的開闊感也是少有房車或休旅車可以比擬的。

從北美官網中可以看到各車型的內裝配置皆有所不同,像是TRD Pro於副駕駛座前方的飾板直接印上了大大的「TOYOTA」字樣,就和外觀一樣充滿個性。而若是1794 Edition或Capstone等車型,就會改用木紋飾板及皮質縫線等搭配,也有其他內裝色系可選,呈現不一樣的氛圍及質感。

四幅式方向盤樣式跟一般Toyota車款有些不同,但按鍵分布大同小異。左側主要控制多媒體及數位儀錶,右側負責定速及駕駛輔助功能。TRD Pro於盤幅上方另有紅色標記,下方則有TRD徽飾點綴,在在強調運動化形象。

方向機柱的左側區域也陳列不少功能鍵,如貨斗照明燈、AHB、油箱蓋、儀錶亮度、里程、倒車輔助偵測、方向盤加熱、AC交流電開關及前文介紹過的TRD LED燈條。

方向機柱右側是「TRD化」的紅色引擎啟閉按鈕,當然也是TRD Pro車型的專屬識別。下方是控制後方拖車的連動煞車系統,相關資訊可於數位儀錶內查看。

12.3吋數位儀錶可顯示的資訊非常豐富,主要可分為左、中、右三大區塊,下方則有電瓶、油溫、油量及水溫等基本資訊長駐。
- 資訊-1
- 資訊-2
- 資訊-3
- 資訊-4
- 資訊-5
- 資訊-6
- 主題-1
- 主題-2
- 主題-3
- 右側-1
- 右側-2
- 右側-3

內建最新世代多媒體系統的觸控螢幕主機達14吋,顯示效果出色。介面編排和操作邏輯大致與先前試駕過的Crown還有大改款Alphard一致,沒有規劃首頁,以導航、音訊、電話、車輛及設定等常用項目排列在左側方便切換選單,另外也支援無線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連接,使用上沒有太多要適應的地方,滿快就能上手。

不少Toyota高階車型都有標配JBL環繞音響的慣例,Tundra也不例外。透過附設12支揚聲器及重低音喇叭的環繞音響,為駕駛及乘客們帶來不俗的聽覺享受。
- 電子後視鏡
- 環景-1
- 環景-2
- 環景-3
- 環景-4
- 環景-5
- 環景-6
- 環景-7
- 環景-8
- 環景-9
駕駛輔助系統則由TSS+ 2.5擔當,包含PCS預警式防護系統附行人偵測、DRCC全速域主動式車距維持定速系統、LTA車道循跡輔助系統、LDA車道偏離警示系統及RSA速限辨識輔助系統、BSM盲點偵測警示系統及RCTA後方車側警示系統等,全車更有八具氣囊作為後盾。不過我想若是一般房車或休旅車與Tundra發生車禍碰撞,該擔心的應該不會是Tundra才對

- 空調-1
- 空調-2
- USB-A
- 無線充電
- 置杯架
- 排檔
- 模式
- 扶手-1
- 扶手-2
- 扶手-3
- 中控台
- 前門板
- 後門板
- 前座-1
- 前座-2
- 前座-3
- 前座-4
- 後座-1
- 後座-2
- 後座-3
- 後座-4

將前座調整成我的標準坐姿(身高177公分)再進到後座,看得出膝部還留有相當大一段距離,翹起二郎腿都不是問題,頭部空間也保有充分餘裕,外加座椅剪裁符合人體工學,椅背傾斜角度適當,腿部也能獲得椅墊支撐,乘坐舒適性不輸給一般休旅車。
- 機能-1
- 機能-2
- 天窗
- 後擋
- 貨斗-1
- 貨斗-2
- 貨斗-3
- 貨斗-4
- 貨斗-5
- 貨斗-6
- 踏板
- 側按鈕

拖車裝置是皮卡車款不可或缺的必備項目,據北美官網指出,Tundra車系最大拖曳重量可達12,000lbs.(約為5,443公斤),較舊款增加17.6%,本次試駕的TRD Pro車型也有11,175lbs.的拖曳能力(約為5,069公斤)。作為參考,同集團的Hilux最大拖曳重量約為3,500公斤。性能跟尺碼都大上兩個級距的Tundra,顯然更勝一籌。

Tundra車系的動力單元劃分兩種引擎、三種輸出。一是3.4升V6雙渦輪i-Force引擎,代號V35A-FTS,最大動力分別有358hp/56.1kgm、389hp/66.2kgm兩種版本。另一選項是Limited以上等級才提供的3.4升V6雙渦輪i-Force MAX油電複合系統,以前述的雙渦輪引擎為基礎,結合電動馬達等電氣架構之後,綜效輸出來到437hp/80.6kgm;所有動力皆搭配十速手自排變速箱。相比舊世代採用的八缸自然進氣引擎,官方表示新世代六缸雙渦輪及渦輪油電系統於性能和節能方面都有更突出的表現。

基本駕駛模式包含Eco、Normal及Sport三種選擇,而點選拖曳模式(Tow/Haul)則有兩種設定,分別對應一般負載(小拖車、ATV、水上摩托車)及高負載(露營拖車、船隻)等情境,透過改變油門響應性等調整,讓車輛可以在拖曳重物時保有最佳性能輸出。若是搭載渦輪油電動力的車型,電動馬達在此模式下也會隨時處於待命狀態。
- MTS
- Crawl Control

撇除上述電控系統的加持,Tundra TRD Pro還另外升級FOX出品的避震系統,桶身直徑達2.5吋,可使前軸增加1.1吋的前升力。另一方面,新一代Tundra建構於全新開發的TNGA-F模組化平台之上,後懸吊架構也由沿用已久的葉片彈簧改為獨立多連桿設定,有助於改善行路品質及操駕表現,部分車型更可選配AVS可變阻尼避震系統及後軸氣壓懸吊,用以增強乘坐舒適性。

由於現場兩輛Tundra都已名花有主,因此試駕路程僅有在拍攝地點附近繞個幾圈,也沒有機會體驗TRD Pro車型的越野能力。不過一上駕駛座就能立即感覺到Tundra與一般休旅車的明顯差異,就是駕駛坐姿真的特~別~高,更勝Ranger、Hilux等入門皮卡之輩,感受相當新鮮。再者是超過兩米的車寬以及逼近六米的車長,一開始也需要花點時間適應,才能掌握車身前方及兩側的距離。尤其是轉彎時可不能說轉就轉,得考慮一下「內輪差」才不會因為太靠近障礙物而發生慘劇啊


說到轉彎,Tundra的轉向手感其實比預期中來得精準,沒有太過誇張的虛位,進而增加駕駛對車頭的掌握。儘管在轉彎的過程當中,還是可以察覺現正駕駛一輛大噸位的巨獸,但在合理的車速範圍下,車身動態還算容易控制。此外,底盤回饋也是偏重舒適的調性,行經路面落差較大之處或是輾壓坑洞後的彈跳與衝擊都有獲得緩衝,不像以往採分離式大樑底盤的皮卡,會有較為生硬的撞擊感,舒適性可說是在水準之上。

最後聊聊這套全新開發的V6雙渦輪油電系統,仗著高達八十公斤米以上的綜效扭力,要帶動Tundra TRD Pro重達2.7公噸以上的身軀毫不費力,動力堆疊與釋放都相當線性,是一貫的豐田Style。十速手自排變速箱與這套油電系統合作無間,換檔平順且可即時傳遞出力,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內體驗下來,加減速的感受和過去我們試駕過其他豐田集團的大馬力油電車大同小異。參照國外媒體實測Tundra TRD Pro的0~60mph(約96km/h)加速成績為5.7秒,全油門下的性能底子也是不容小覷。

雖然近年來已有不少車廠陸續引進皮卡產品,但像Tundra這等級距的全尺寸皮卡仍是小眾中的小眾,且報價普遍也都不太親民,因此這次能有短暫試駕大改款Tundra的機會非常難得。特別是淺嚐新世代TNGA-F模組化平台及i-Force MAX渦輪油電動力之後,就已經讓我們對Tundra留下不錯的印象。若你正在尋找一輛吸睛又稀有的大玩具,又不嫌進出市區太困擾的話,那麼或許就值得在車庫裡幫Tundra留個位子囉!
採訪協力:東宸欣業貿易有限公司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你對本篇 Toyota Tundra TRD Pro 的看法,就符合抽獎資格喔!但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獎品為汽車品牌原廠收納袋,共1個名額並採隨機寄出方式。
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至2023年9月1日中午12:00止,之後會抽出得獎人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請把握時機參加!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得獎順序 | 會員名稱 |
汽車品牌原廠收納袋 | 按快門 |
◆抽獎實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