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Town Ace撞出0星這個已經是既定的事實
多餘的嘲笑謾罵,好像對國產車的安全進步沒什麼幫助
剛好滑到一篇這樣的分析
TOYOTA Town Ace 撞擊 TNCAP 0 顆星!專家曝關鍵原因
文中提到TNCAP的測試項目和概略性標準:
「TNCAP測試項目則分成:成人保護、兒童保護、行人保護、安全輔助系統共四大項目。至於TNCAP星級評等,0~5顆星判別標準如下:
5星:具備整體表現優異碰撞保護及完整的防撞擊技術
4星:具備整體表現良好碰撞保護及額外的防撞擊技術
3星:具備中等偏上的碰撞保護,但缺乏採用防碰撞技術。
2星:具備中等的碰撞保護,但缺乏採用防碰撞技術。
1星:具備基本偏上的碰撞保護。
0星:僅符合國內安全法規基本要求。」
換句話說,0星並不是「完全沒保護力」,只是代表「達到現行國內法規的最低標準」
會讓人疑惑的是:「是不是這個最低標準,本身就設定太低了?」
再對照來看和泰的聲明
關於Town Ace Van TNCAP評等結果之說明
也是強調「符合政府法規」、「導入主動安全系統」
單就法規面向來看,他們好像也未必全錯?
只是實際撞出來後,和消費者期待差距有很大的落差
所以,這個0星的結果,不只是車廠本身要負責,是否還有更多面向要檢討?
例如說……
台灣政府現行檢驗項目是否過於寬鬆?
主被動安全的完整度和普及化,一直還沒落實?
最低標準的定義,該怎麼去訂定?是「基本可上路」?還是「需有一定程度保護力」?
乘用車和商用車是怎麼去定義?安全是否用同一種規範?
因為安全,車子的成本提升,反應到價格上,最終是誰得到好處?(這是個民風的問題了)
如果是希望車廠們真的有所長進的話,可以延伸思考的事情應該還很多
這次看起來不只是Town Ace這台車,或是和泰本身的問題
擴大面向去想,是「標準」與「法規」該有個總檢討空間吧?好像還蠻多值得探討的
小惡魔新聞台
小惡魔市集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