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重機市場該徹底檢討:資訊不透明、話術滿天飛,買家不是冤大頭



二手重機市場該徹底檢討:資訊不透明、話術滿天飛,買家不是冤大頭


台灣中古重機市場長期被一句話蓋過去:中古車水很深啦

但真正該問的是——

水為什麼深?水是誰弄深的?為什麼大家最後還覺得這樣很正常?


事實上,問題根本不在車子本身,而在市場文化與業者習慣。


① 避重就輕:不講缺點、只講優點,變成市場默許的招式

很多車商奉行一條不成文原則:


  • 外觀漂亮先講

  • 優點大聲講

  • 缺點模糊帶過

  • 異常能不提就不提

  • 能拖到交車後讓你自己發現更好


久了之後,大家竟然覺得:

「中古車本來就這樣啊。」


但這種「不講實話」並不是中古車的必然,

是市場被養壞的結果。


② 話術文化發達,用「寄賣」、「風險自負」來降低買家期待

很多業者很擅長用話術塑造一種假象:


  • 「寄賣車我們不清楚喔」

  • 「中古車風險本來就大」

  • 「你不要期待太多啦」


這些話的目的不是誠實,而是:


➡️ 把責任從業者身上切乾淨

➡️ 讓買家自我降低期待

➡️ 讓不透明變成合理、甚至合法的感覺


話術多了,市場就亂了。

市場亂了,久了大家就接受了。

這才叫真正的「水深」。


③ 風險轉嫁:把問題丟給買家,反而變成台灣人的標準觀念

只要出現爭議,最常出現的說法永遠是:

  • 「中古車不能要求完美。」

  • 「你自己要注意。」

  • 「你要更懂才不會被坑。」


這些話其實本質是:

買家自己吸收風險,業者不用面對後果。


更諷刺的是,台灣人被這種文化洗久了,還反過來指責買家:


「你太天真啦,中古車就是水深。」


這句話看似提醒,其實是把責任丟回給被害者。

一邊罵水深,一邊又接受水深。

這就是台灣中古市場最吊詭的地方。





結論:不是中古車一定水深,而是市場把深水當正常



台灣中古重機市場的問題不是:


✘ 車難懂

✘ 技術複雜

✘ 買家太天真


而是:


✔ 業者資訊不透明

✔ 話術太普遍

✔ 風險被習慣性丟給買家

✔ 台灣人被洗到覺得「水深很正常」


最後連提醒語都變成市場的保護傘:


「這市場本來就水深啦。」


但事實是:


只要透明,水就不深。

只要誠實,市場就乾淨。

水深不是必然,是文化造成的現象。


因為新車都不一定買得到好車況,所以中古車更是看運氣、拼人品。也不只是二手大重機,一般的機車、汽車甚至是中古屋皆是如此。
三聲荏
這是我感覺最弔詭的地方! 原本想打「台灣人就賤」想想算了 不要吵架
樓主說的情況,
只能說是所有商家都是這樣子。
隱惡揚善是必然。
也無法可管。
所以消費者只能自求多福了。
你要商家誠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啊!
三聲荏
看到你言論好悲觀,又不承認現實
1.基本為何現在會多出這多二手市場車商搶進,
因為好賺,開間二手機車店成本比汽車二手店來的低。

2.再來,可以照搬二手汽車店經營模式。

3.當二手汽車店早已慢慢導入認証了,
那二手機車有這玩意嗎???
這東西早晚也會慢慢推上機車界的,
至少有認証這玩意,對買家是有保障的。

二手機車市場問題多,大多是沒保障,
但多一層把關,至少新手比較安心購買。
三聲荏
對呀!要進步呀 很多拿話術當專業,簡單講就騙人
這個我覺得永遠都有東西可以檢討

但是除非有甚麼特別重要的缺陷,不然一般銷售業務本就不會去重點強調缺點
這跟哪個市場壓根就沒關係

建商賣房子
會有人跟你說這邊特別容易漏水,你自己要看喔
房屋仲介帶看中古屋
會有人跟你說這邊鄰居很吵,晚上常常用喇叭聽音樂蹦蹦蹦
汽車業務賣車
會有人跟你說這台車的通病就是吃機油,新車天窗放個5年膠條就會老化漏水
手搖飲店員賣飲料
會有人跟你說這個飲料是色素香精調的,喝了要多喝點水代謝喔


沒有嘛
賣家固然有賣家應盡的責任
像是T/T框裝T/L胎出來賣,沒檢查到算是車行的問題
即便是寄賣這也確實屬於應該要告知買家的事情

但是以此去反推整個二手車市場怎樣怎樣
我自己是不太認同的
三聲荏
我說的是重大缺陷與安全性需揭露,不是每個小問題都要講。中古重機的核心亂象在資訊不對等與避重就輕,讓水很深被當成常態。買家不是冤大頭,透明才是底線。請正視問題,謝謝指教。
你今天如果開一間車行,有超過10臺中古車,我是不太相信你店家、業務會記得哪臺有什麼狀況。
有的中古車一放就半年、十個月的也有,放到後來突然哪裡故障,賣方應該也不知道。

這裡講的不是要吐槽,樓主要求的應該是人性的善良。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三聲荏
@edmars 你看一下自己留言吧!你不是幫車商講話 不然是什麼?
DNS_Chung
三聲荏 人家說話不對你胃口,你就要扣人帽子阿。買二手商品本來就有風險,@三聲荏你能期望店家能有多專業,還是自己多做功課吧。還是你要跳出來做二手市場標竿先鋒。
所以買新車囉~~~~~~~~~~感謝分享~~~~~~~~~~~~~~~~~~~~~~~~~~
三聲荏
因為我常常想換車 所以我都買二手的
二手車沒有任何權威認證,為何買家會相信店家或是自售賣家的車沒有內傷?沒有事故?買家真的有這麼天真嗎?不!其實買家也在賭!他賭的是上一位車主是女性!或是有在顧車的斯文人!

既然是賭,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一個願打一個原挨!純粹看運氣!價格能接受的,或有檢修能力的,這個市場依舊是個伊甸園!

至於不想承受一堆麻煩不可測風險,不想再花時間整理復歸的,自然是買新車了!這樣的消費者壓根就與二手市場無緣!
xboy200
你的標題一開始就已經把買家設定成冤大頭了!所有網友的論點只要不是往這方向去,你必定極力反駁!孰不知這方向不對呀!買家真的一點概念都沒有嗎?這也未必吧!
xboy200
如果他明知這台車有極大的可能是受內傷的!但因為價格太優了而不得不買!你還會覺得他是冤大頭嗎?資訊不透明這件事是買家先天就該預設的事!把二手車當新車來評?你是這樣的人嗎?你也不是嘛。那冤的是誰?
政府才有能力解決阿,要不要修法而已。
一個產業會發展成這種生態都有原因,建立在消費者只看價格貪小便宜。
劣幣驅逐良幣,習慣用騙的才有生意。
老老實實做的只能倒閉....

就像小施去日本問當地車上,調錶車問題。
人家會反問:為什麼要調表?
DNS_Chung
三聲荏 現在台灣政府官員上至總統下至各縣市首長、立委、議員,大都是為自己利益出發,少數官員站在民生但聲量有限,所以很難鞭策阿。看看詐騙成效就知道了,所以還是本身自個多長知識吧。
俺只是個路過的
勞動部自己都可以發生職場霸凌,員工在辦公室自殺的案子了,二手車市場算什麼東西呀?你有看到勞動部後續有在改進嗎?嘴巴說說而已
依樓主的期望而言,
應該就是汽車業界普遍的原廠認證中古車。
比較貴,但比較有保障。
這種制度可以篩檢出比較有狀況的車,
由原廠判斷是否可修或報廢。

但冷門車原廠不代理進口、或根本台灣沒代理。
水貨商保固則有疑慮,斷料是常有的事。
更何況你要的是重機的二手認證保固,
二手本就很多零組件可能屆於該換、或快壞,
零組件壽命衰減的狀況。
但交車當時無故障,
你使用一個月就故障了,那該算誰的呢?
很多爭議且無利可圖,就沒有人想做這筆生意呢。
也許,
樓主可以自己開一間良心商店試試?
三聲荏
你把透明誤解成要預知未來。而是:已知缺陷要講、重大維修要講、事故要講、異常要講。零件有壽命大家都知道,但「正常耗損」和「已經有問題」是兩回事。買家不要求你算命,只要求別把已知狀況藏起來。這才叫透明。
三聲荏
車商收車時檢查輪胎、漏油、避震、來令片,這些都是壓價的依據,代表他們看得出問題。既然能用來砍價,為何賣給買家時就變成不用講?專業不是只用在降低成本,也應用在告知車況。用資訊差賺差價,才是市場失衡的根源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