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的蠻好的, 我的車在第4級, 在買了一堆車之後, 個人發現2萬元~2.5萬元專業入門級的車最好用, 真的與1萬以下的車差很多喔, 以登山車為例, 專業入門級指的全部都DEORE以上, DEORE就是SHIMANO設定的零件等級屬專業級的最低階, 買車至少買到全部DEORE以上, 其他靠腳力體力, 入門者買車, 只要有興趣常騎車, 我都會建議直上2萬元以上的車(專業入門級多半在這價位) , 因為在體力技術成熟前, 你有很長一段時間你的車都夠你用, 所以反而省錢, 個人最推的是29吋登山車, 因為 跑林道一把罩, 另外由於配的是700C的強化輪圈讓你可以換上蛇紋胎去跑公路, 速度比26吋快上4~6公里, 雖不及公路車, 但體力夠的話, 也不會落後太遠, 前提是公路車不要闖紅燈都不停...哈哈, 個人參加過200K及300K, 用的都是29吋登山車, 輕鬆愉快的啦...Paulbiker wrote:不論是登山車、公路車...(恕刪)
givemelightbike wrote:騎乘者的腿力才有等級...(恕刪) 阿!超懷念當年的售價阿1997我買tcr2 全車105 定價25000 還打八折(附卡踏還被我凹了一雙卡鞋)Colnago master x light 車架3萬就有現在的車價真的誇張,好懷念這種價格•••
做主子時以一切别人為奴才,則有了主子,一定以奴才自命如果內心真的對單車運動的器材毫無所感,通常是不會有發文的衝動。單車運動,單車是器材。器材就是用來完成一件事的必要工具,說多少錢的車就是競賽用、是高檔貨,這不見得。很多女生的左手無力,要變上大盤有困難,這時候電子變速的車對她們來說就有"必要性",縱使他們花吃奶力氣可以扳上去,騎乘中要搞成這樣也破壞了興致。而隨便一台裝電子變速的車要多少錢?這些女生不見得在比賽,但是一台電子變速的車對他們來說就是 "合用"。看車是看這些地方,售價, 只是買賣間的遊戲而已,他不能反映車子的價值,也不能反映車子的好壞。這點,在選手的圈子裡面都是心照的,騎50萬的車在賽場上,人家也不會多看你一眼....(摔爛的話就會多看很多眼)
Paulbiker wrote:不論是登山車、公路車...(恕刪) 台灣選手似乎很少騎15萬以上車子~~~個人觀點:2000~8000的車子,只適合通勤,料件太差,耐用度也不好。8000~15000適合試水溫,賣掉也不會虧太多。15000~30000的車子只差別在變速噐,車架基本不變。30000~50000差別在零組件、車架材質,重量少許減輕。50000~90000差別在品牌價值,輪組、變速噐、零組件等級差不多90000~150000,搭配大廠輪組,跟頂級變速系統150000 UP,有50%價格是廠商的廣告支出~~~
樓主說得真好,觀念上也讓人覺得這才是比較正常的消費選擇,當初小弟去車店請老闆介紹一台1萬元以下的車,結果被老闆洗臉說他店裡至少兩萬起跳,後來買了萬元左右的車騎出興趣後,想換車預算往上拉到三,四萬以上,但還是被賣車的朋友說自己預算不足就不要太挑,雖然這也是事實,我只能自覺口袋不夠深.....再存再慢慢看車
以價分類,這種東西很主觀的。但我非常認同你的分法。尤其公路車,一堆人一推就推.....但公路車如果沒有好好感受,不會不知道自己要的尺寸到底是什麼。彩繪再好看都枉然。昨天用用fitting網站分析分析後發現,出來的結果完全就不會是我要的尺寸。要買貴的車也不要捨本逐末,必須好好考量設定方面的問題。太多人只考慮塗裝外加重量。
我就是騎一台不到七千塊(回收)登山車,2012年騎了將近6千多公里,買車到現在兩年也騎一萬公里了。車買了就是要騎,多騎多健康。當然啦,如為了比賽車可以買好一點,安全點也比較有效率。而不要花了大錢卻只是擺了好看就太不值得了。
我也覺得這種說法滿中肯的,我本身也是騎〝三〞等級的,騎到現在也快上萬K了吧?自己高興,運動加健身,我覺得很讚。不過話說回來,菜籃車跟這個等級的車,騎起來的確是有差,10幾20萬的沒騎過就不知道了。不過曾經再腳踏車店看到一個老鳥(可能是老鳥)帶一個菜鳥來買車,一下就建議那個菜鳥(連車都沒騎過)直接攻頂(應該說一般人有錢人的頂),一台車配備加一加將近20萬,我聽了差點都昏了!當初如果有人跟我這樣建議,我現在可能不會再騎車,嚇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