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go bike取代汽車的可行性

deleted
jcchiou
deleted
wikiwikiwildwildwest
台灣交通效仿美加,狂蓋高速公路四輪至上。但其實台灣地理環境與歐洲日本比較接近!
可以參考我上個月問的: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8&t=6604950

很多留言都在退勸我,不過我覺得可行,畢竟台北有三橫三縱,也在慢慢擴張。河濱一個大問題是可能推不上去😅

我是覺得cargo bike有點長。台灣可能更適合做的跟機車一樣長。還沒看到特別心動的。
wikiwikiwildwildwest
前一陣子在河濱常看到一台cargo bike,一個人騎一個人坐在車廂內,手上一台筆電,兩人表情認真不知道在幹嘛
aligu1869 wrote:
整個台北市,柯P的腳踏車道政策....是完全以失敗收場的!

北市腳踏車道被內凹的公車停靠站和計程車停等區搞爛了,常常車道騎一騎就發生斷點,不過北市仍是全島最佳的自行車友善城市,看看遍佈的微笑單車和使用人口就知道,北市的面積很小,除了邊陲的山區以外都很適合自行車
CONA24
台北自行車道真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要有優化的交通,
先要有悠閒的生活,
要有悠閒的生活,
先要有優渥的薪資,
要有優渥的薪資,
先要有優質的政府,
要有優質的政府,
先要有優秀的領導,
要有優秀的領導,
先要有優良的人民,
要有優良的人民,
先要有優美的環境,
要有優美的環境,
先要有優化的交通。

以上迴圈哪裡出了問題?
是交通?
是生活?
是薪資?
是政府?
是領導?
是人民?
是環境?
我個人覺得先從檢討個人開始,
慢慢地全民素質提升,
進而全面提升。

但社會太功利,
做人太自私,
看看單車版所有的討論方向,
檢討的是器材不是人,
檢討的是別人不是自己,
這樣能進步嗎?
能有所期待嗎?
Dr.sam
把單車當做交通工貝!1950年代是這樣。
迷途鴉
讚~五分給你 [拇指向上]
基本上台灣的交通沒救了
你看某個人還在那邊沒繳牌照稅燃料稅就要閃一邊= =
烏都禾黑
慢車不閃邊,沒付過路費難道還想騎路中間?
aligu1869 wrote:
多數人看到的都是鄉村景觀
大樹,林道.....
都忘記日本,北美,歐洲...那種都是高緯度國家
大部分氣候涼爽....

我們亞熱帶國家,要以泰國,越南..那種熱到嚇死人的街道來代入


是不是沒出過國、沒看過國際新聞。
美洲歐洲日本夏天熱浪狂起來可以比台灣熱上好幾度,冬天下雪也有人騎車。
台灣天氣熱,可以早點出門,為什麼一定要曬太陽。


pc8801
有人騎車和大家都騎車這是有差別的
Freshness
荷蘭的單車文化及軟硬體,是天時地利人和,長期發展下來的結果。其他國家若沒有同樣條件,難以複製。
烏都禾黑 wrote:
台灣與荷蘭交通方面先天條件最大不同在於地形與氣候; 台灣山地佔7成,荷蘭似乎無山地, 台灣夏季炎熱多雨

台灣短程交通以機車為主,長軸距 bakfiet 與寬輪跨三輪車在都會區都會影響現有機動車輛交通動線,双北與高雄市府都曾表示過不歡迎三輪車

我已有5年以上沒騎機車了! 造了這隻 compact Leaning cargo trike代步兼做耐久測試, 這隻長寬與一般自行沒多大差別,騎慢車道靠外側路肩也不會阻礙機車通行



看大大文章好多年了👍👍
台灣有上巿產品嗎?
RK30
粉酸喔
烏都禾黑
囂告樁墓壙
naposin wrote:
看大大文章好多年了&...(恕刪)

因為合作的前三家車商都只顧自身利益, 使用我技術所開發的產品不適用於台灣也沒有做台灣市場, 我藉目前合作車商之供貨車架廠之便,開發此車做台灣市場, 現在小批量訂製10台車架正在加工中,上星期連跑4天大甲有點累!

目前合作的車廠產品中有一台胖胎車也改裝了我的双前輪,也會投產,我自己開發的車款後輪有20"/26"兩款,也許他們也有興趣行銷,就納入該廠量產車型

現在造的10台車其中有2台是網友所預訂
彎道小三/小四 /小五/ 6輪水陸仔 設計開發 造物者
RK30 wrote:
基本上台灣的交通沒救...(恕刪)


這張圖送給某人,應該可以裱框起來作為座右銘


補充:
橫批:沒繳過路費
看過其發帖主題與內容便能判斷人品,難怪喜歡抓扒打小報告諸多小人行徑

單車版山道猴子
彎道小三/小四 /小五/ 6輪水陸仔 設計開發 造物者
Freshness
[XD] 破風手 扣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