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y168 wrote:
感謝大家踴躍的分享...(恕刪)
決定訓練科目前,必須先思考練該科目的目的,還有是不是符合您現階段的需求。看您的提問,都未提到練該項目的目的,旁人恐怕也難以切題的給您意見…
1. 踏頻120然後接踏頻80,各30秒,做6組左右
進行這個項目的目的是什麼?另外您未提到阻力(功率)多大。功率高,這個踩法可以練間歇,功率低,可能練迴轉,或只是排乳酸,恢復騎,或是熱身?
2. 站騎一分鐘接坐騎一分鐘,做10組左右
一樣,目的是什麼?阻力(功率)多大?是要練抽車技巧?練肌力?還是練別的?
3. FTP五分鐘,接Zone1或2的五分鐘,做4組這樣。
目的?
這個項目接近上面很多人提到的,Sweetspot或LT附近或無法說話騎等範圍,我也認為這項對基礎體能不佳者的幫助會是最大的。可以考慮每次多做幾組,甚至每次訓練就只做這個科目,在身體能承受的範圍內,一週做三到四次,以拉長用力騎的時間或增大阻力為目標,幾個月後應該會發現有氧能力變好了,功率輸出增加了,恢復能力變快了,騎乘均速提高了,過胖的話體重下降了,體態變好了。我的經驗這個項目踏頻80至90間最剛好。
4. 左右單腿踩踏,一分鐘換腿。
目的?阻力?我猜是輕踩想練畫圓?屬於練技巧型科目
或許您有看過練車有分練技巧與練有氧、肌力、耐力等,個人認為重要性是有氧=耐力>技巧>肌力,建議您先尋找訓練目的著重在有氧或耐力的科目先,練到瓶頸時再去增進技巧,再到瓶頸,最後才是練肌力,練VO2MAX,極化訓練或無氧區間了。
bky168 wrote:
大大說的對,其實(1...(恕刪)
迴轉和畫圓可以等以後再練,等腹背核心肌群和腿部肌肉,全身體能練出一些成果再來加強,反而事半功倍,況且8,90轉也可以練到迴轉畫圓。
練(2)1分鐘就累了,那強度可能對您也還是有點高,還是降強度然後增加持續時間比較實用,1分鐘高強度練不到耐力,比較像用在突破訓練瓶頸之類的。
練(3)最接近外出騎車的狀態,甚至再降至FTP80%,但把持續時間拉長更好,至於一個禮拜幾次,如果您的身體可以承受,可恢復,天天騎也無不可,如果累到休一天不夠,可以休兩天,休三天,但是同樣強度練,您會發現持續時間可以越來越長,或恢復時間越來越快,那就可以縮短休息天數(也就是增加訓練次數),或提高阻力強度,體能慢慢就會越來越好,等FTP到160瓦以上,再來考慮其他訓練科目就好。
我自己光是80-90%FTP,60分鍾這個單一科目就持續練了半年,從腰痠背痛屁股痛騎完一次要休兩天,到後來不練渾身不對勁,一週要練四次才覺得夠了之後,才開始加入別的科目。
bky168 wrote:
我昨天結束訓練後,佳明520說什麼recovery 3 days,佳明的算法有根據嗎?
可能有3種原因:
1.在個人的設定 運動強度那邊設得比較低
2.ftp 值低估, 一開始如果強度控制不好,比方說前幾分鐘強度拉太高爆掉了,後面功率降太多無法維持..
因為測試技巧還沒熟練 導致測出來的值偏低.
如果你用 ftp x 0.95 的強度 騎 2x20 (20分鐘騎兩趟, 中間低強度5分) ,
騎完覺得還ok ,那就是ftp 有低估
如果第一趟騎得完,第二趟很勉強熬得過去 那ftp 值就沒差太多
3.garmin 不僅計算此次訓練的tss (訓練壓力指數), 也計算最近的累計訓練壓力 (有可能前幾天訓練量比較多),
得出來的結果建議你休息3天
我是覺得ftp 低估的可能性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