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樓上講的, 捷安特的電輔車真的不上道, 連15公斤以下的都做不出來. Yamaha也很奇怪, 做不出小型輕量的馬達.

只是現在歐美盛行的電輔車都不知道是哪一家代工的? 我四台電輔車中, Orbea是西班牙自己生產的. 而Specialized與Bulls這兩台都是Made in Vietnam, 而Cannondale則是Made in Taiwan. 不知道捷安特有否參與代工? 為何代工可以做出輕量電輔車, 但自有品牌卻做不出來?
應該是GIANT很喜歡用擠牙膏方式來吊胃口
TCR跟DEFY不是車友敲碗敲久才出全內線
反正我給什麼,你就只能買什麼,也沒得選
相對其他國外品牌,GIANT算便宜了
不過今年閃電登山車庫存太多
打折後價格香到爆,連公路車車友都跑去買了
GIANT價格不知還能撐到什麼時候
rrimera wrote:
17KG廣告叫輕量那...(恕刪)

你是雙避震大功率越野車
一般公路用
很簡單的計算方法
一台單車8.5公斤 電版本+5公斤
13.5kg也只能算常規操作
捷安特目前出最接近的"公路"電輔車應該就是MY24 revolt e+。
原先Road e+ 1 pro已經停產。
美利達是完全不碰這塊。

revolt e+ 約17.2-17.8kg,定價148K。
仔細算過如果把輪組、龍頭把手、座管、座墊都換成carbon,可以到15.3kg,
如果車架也換carbon,變速齒盤等也升級,到14kg多。
但這麼一來價錢會變成250-300K。
如果把電池減成250-300W,扭力降為40nm,那就跟國外名牌的重量和定價沒什麼兩樣。

這顯然不是捷安特市調要進攻的客群,因為沒有優勢。
75nm的扭力需不需要? 國外大廠一台300K以上的車也只有40nm。
如果要爬一段20%的陡坡,

13kg 40nm vs. 17kg 75nm 哪一個比較合適?

我只知道20KG 70nm (目前)是OK的,-3kg +5nm當然更輕鬆。
My24 revolt e+ 目前只有台灣有上官網,實驗性試水溫的企圖是有的。

有消息說有在試做12+kg的eTCR,畢竟TCR的既有族群很廣,但最後Spec.如何,
會不會實現上市都還不知道。
Stetho wrote:
捷安特目前出最接近的...(恕刪)


我覺得是廠商欺騙技巧
讓大家以為電車重理所當然
簡單一個例子
一般單車要控制重量
碟盤約莫落在100g
同等級電輔 碟盤就自動降級
碟盤變成150g
然後講一些要耐用的狗屁理由
所以12kg tcr根本不是問題
以花鼓馬達來說
改裝前後約莫多個1.5kg而已
加個電池1.2kg
一台7.5kg的tcr 加個3kg也才10.5kg
mark1008
這是商業手法,重點的零組件車架便宜很多,在電輔初期可以利潤高點,等大家意識到了被偷料或更多廠商打破默契,就會變輕了。
TONY1978 wrote:
讓大家以為電車重理所當然


有些因素仍然還是要顧慮的, 並不是單純的原車重+電池馬達重就好.

第一, 下管部分要加粗以及加強結構, 這是影響最大的
第二, BB裡頭有許多有內建功率計,所以BB重量與體積也會增大
第三, 組件部分如大盤, 鏈條, 飛輪等等, 也許要因應eBike而加強. 當然有人說用我原來極輕量的Dura Ace元件也沒問題, 但廠商賣出去是面對各式各樣消費者, 它必須使用Shimano或SRAM的eBike Certified的組件
第四, 輪圈,輪胎,與TA軸比起市面上最輕量化的單車仍然要加上一些比較"粗勇"等的部分

所以以上零零總總的考量, 還沒計入電池與馬達等重量之前, 單單車架與組件的部分至少就要多出至少2~3公斤重, 即使用的是Ultegra組件, 大概最好也只能相當於105或Tiagra組件的二級公路車重量, 所以不計入電池與馬達, 能夠有10公斤的空車重已經是相當不錯的eBike了, 至少以現階段來說.

另外, 你只要是使用電輔車, 你就自動與競賽絕緣. 而市面上對於重量斤斤計較的車子,大多都是以競賽為考量. 因此,廠商在推出公路型電輔車, 他們不必要跟重量斤斤計較, 比較粗壯耐用反而是電輔車的考量. 因此車子能夠不要太重當然是好, 但就不需要為著300~500克的差別而煩惱.
Stetho wrote:
捷安特目前出最接近的"公路"電輔車應該就是MY24 revolt e+。
原先Road e+ 1 pro已經停產。
美利達是完全不碰這塊。

revolt e+ 約17.2-17.8kg,定價148K。
仔細算過如果把輪組、龍頭把手、座管、座墊都換成carbon,可以到15.3kg,
如果車架也換carbon,變速齒盤等也升級,到14kg多。
但這麼一來價錢會變成250-300K。
如果把電池減成250-300W,扭力降為40nm,那就跟國外名牌的重量和定價沒什麼兩樣。

這顯然不是捷安特市調要進攻的客群,因為沒有優勢。
75nm的扭力需不需要? 國外大廠一台300K以上的車也只有40nm。
如果要爬一段20%的陡坡,

13kg 40nm vs. 17kg 75nm 哪一個比較合適?

美利達在Mahle X35時代在國外有出過一台鋁的
但配備不好,感覺只是試水溫而已
之後就沒消息了

Revolt E+雖然是目前捷安特最接近電輔公路車的車種
但車架壓縮太大,整個斜度看起來像登山車
加上馬達太大很難隱藏,五通雖然跟之前的車型腫一大包相比已經改善很多
但看起來還是像登山車

捷安特如果覺得賣到20多萬在台灣不可能賣得動
其實可以考慮像我這台TREK鋁車,只有座管和前叉是碳纖(前叉豎管還是鋁的)
馬達跟那些高階車款一樣用TQ中置50Nm,360Wh電池
配備一樣都用些低階普通的
11速105或單盤系統,應該就能壓在14公斤,售價十幾萬
捷安特做起來不會沒有優勢
反而是國外大廠都把等級拉很高,售價都是八九千美金起跳
缺乏這個級別的來跟捷安特競爭

「國外大廠一台300K以上的車也只有40nm」
這不太正確,國外大廠的車沒那麼慘
以我比較熟悉的TREK Domane+來說
SLR 6 Pro,12.4公斤
TQ-HPR50中置馬達,50Nm
電池360Wh
售價8500到9000美金,不到300K

「如果要爬一段20%的坡,13kg 40nm vs. 17kg 75nm 哪一個比較合適?」
這個問題其實因人而異
我用40Nm的後輪馬達爬風櫃嘴就喘死了
試過不開電輔,從深坑上深南路,只騎了1公里就定竿
像我這麼弱,如果要爬20%的坡當然是75Nm比較合適
但我也有自知之明,絕對不會去爬20%的坡
就像騎一般自行車的人,也不會人人都跑去挑戰一日北高、雙塔、武嶺
所以也不是有了電輔車就以為能飛天了
因此最終我的選擇還是輕量扭力小的
會買電輔車的人腳力一定有限,我認為也不是那種會喜歡挑戰大山陡坡的人
這應該就是國外大馬達電輔公路車全數淘汰的原因
會想要買75Nm馬達電輔公路車的人,在電輔公路車的消費者中才是小眾
腳力弱又愛陡坡,馬達會很辛苦,電力會消耗得很快
就算有500Wh電池也不見得能騎多遠


TONY1978 wrote:
我覺得是廠商欺騙技巧

即使不以改裝零件來比較
(改裝零件的等級,跟成車廠使用的等級一定有差
 不然打入成車廠供應鍊的就不會是Mahle,FAZUA,TQ這些比較重的馬達了
 例如Mahle X35是40Nm的後輪馬達,重量超過2公斤
 Mahle X20只有23Nm,1.4公斤
 同是中置馬達的FAZUA也不過比TQ重100克,扭力還多10Nm,就被TQ幹掉了)
以捷安特Revolt E+為例
零件不像我的TREK寫得那麼詳細
17.8公斤含踏板,相對我這台不含踏板14.06公斤
我這台馬達也不輕,應該是2.2公斤,BB也有扭力sensor,還是較重的四方軸
就算我再加一顆250Wh電池,總容量達到500Wh,比Revolt E+多100Wh
總重量15.66公斤也還比Revolt E+輕2公斤多
Revolt E+馬達重一點,12速44T大概也會重一點,含踏板,單盤系統輕一點
加加減減吧,重量差還是有的
我的車也才3500美金,還比Revolt E+便宜
我這車連車架的做工都不怎麼樣,配件更不可能用好的
我真的不知道Revolt E+重量到底是哪邊在重,38C寬胎會比我的32C重很多嗎?

國外的高檔電輔車,好像只有閃電牌有進來
在缺乏資訊與比較下,廠商可能真的很好呼攏
Monte920 wrote:
有些因素仍然還是要顧...(恕刪)


你說的很合理
但偏偏造車的不是單車製造商
而是電池專門廠商在造車
結果做出一堆傻眼的設計
TONY1978 wrote:
而是電池專門廠商在造車


做不好是會被淘汰的.

像Fazua Ride 50是相當好的系統, 但是設計上有一些缺失, 讓使用上不是很方便, 結果被Trek, Pinarello 等等用了兩年之後就踢開了, 改採用TQ. Fazua後來推出設計成內建一體成型的Ride 60, 現在也被Cervelo採用, 但是否能力挽狂瀾? 就等著看了!

更早以前也是包括Trek等多家廠商使用Bosch, 結果Bosch早就被許多廠商丟包了!

至於捷安特如果仍然被Yamaha綁死, 而Yamaha又出不了輕量高效率的電池與馬達的話, 就等著一起跟捷安特滅頂了!

不過這也是電輔車的問題. 沒有一家馬達電池廠商能夠像Shimano或SRAM這樣長長久久, 所以當他們的合作夥伴把他們踢開之後, 短短的幾年內售後服務就變成孤兒了!
qw78963ju
馬達跟電池部分電子產品也正是我擔心的,大廠至少有保障耐用度與維修備料。但價錢絕對不會漂亮…
Yamaha 中階電機叫ST, 新版叫S2,
在Giant 叫做 Syncdrive sport 1,新版 2。
2個版本相差4年。
扭力70->75,體積縮小20%,重量 3.4->2.85。

高階的 X2 -> X3 85nm, 2.75kg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