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BMW推出了代號F39的初代X2,它是品牌X休旅家族中的叛逆小子,論長相、空間、操控特性都有著掀背鋼砲的影子,可惜的是其模糊定位與設計似乎不太受到消費者青睞,F39從2018年三月到2023年底、也就是五年多的生命週期中,在全世界共售出約39萬輛,如果你知道它的同胞兄弟X1從2009年賣到現在已經早就超過200萬輛的話,就能瞭解以X家族身份而言這樣的成績實在不能算好....於是在幾年前,車壇曾一度傳出BMW即將停產旗下幾款銷售未達預期車型的消息,X2也在留校察看名單中。還好,最後BMW並未放棄X2車系,繼2022年的U11 X1之後,代號「U10」的第二代X2也在去年10月誕生,準備以更多新世代科技、更高實用性、令人耳目一新的帥氣容貌,還有車系首見的純電版本iX2再戰一回!現在就跟著我們前往葡萄牙,搶先體驗全新世代X2的魅力吧!

目前原廠已經為U10 X2提供了十分多樣化的動力組合,汽油部分包括有「sDrive20i」、「M35i xDrive」,柴油有「sDrive18d」以及即將來到的「xDrive20d」等動力,純電iX2部分除了我們這次試駕的「xDrive30」外,今年春季則還會增加入門「eDrive20」動力。至於台灣市場,也火速地於去年十一月便展開了線上預購活動,首波共導入汽油版本的「X2 sDrive20i M Sport」、「X2 M35i xDrive」,以及純電版的「iX2 xDrive30 M Sport」等車型,預售價格則分別為225、289、237萬元,正式發表時間則會落在三月左右。
X2 / iX2 預售車型與價格表
|
預售價格 |
X2 sDrive20i M Sport | 225萬元 |
X2 M35i xDrive | 289萬元 |
iX2 xDrive30 M Sport | 237萬元 |

有鑑於台灣消費者對於運動化外觀的熱愛,這次導入國內的X2各車型均全數搭載M Sport套件,由上圖便可看出與一般車型相較M Sport的外觀實在是帥氣不少;至於會有什麼其他配備目前則尚未確認。而這次原廠提供的iX2 xDrive30試駕車也同樣搭載M Sport套件,並選到幾乎「大滿配」,也就是說,你在試駕車上頭看到的東西日後在台灣可能是標配或不一定會出現,但按照往例應該也會提供更進階的M Sport Pro作為選配,與M Sport的差異不外乎便是外觀多出燻黑頭燈、黑色高光澤套件、造型更張狂的尾翼以及專屬的鋁圈式樣等。

這次原廠共準備了X2 M35i xDrive及iX2 xDrive30兩款車型供媒體試駕,M35i xDrive全數身披搶眼的「Frozen Tampa Bay」車色,至於iX2 xDrive30則是採用之前便相當受到歡迎、來自BMW Individual 的「Brooklyn grey metallic」,講水泥灰你可能會比較清楚。

與前代X2一樣,U10 X2走得也是比同門師兄第更大膽前衛的設計路線,話雖如此,你還是可以在New X2上依舊傳承了包括鯊魚頭、低扁流線的前擋,向後下斜的車頂線條等經典元素,只是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詮釋,以結果來看這樣的轉變相當成功,X2已由前代那圓滾滾的微胖身型,蛻變成為肌肉精實的時尚潮男,與其說是跨界跑旅,它更像是一款充滿活力的掀背鋼砲;而這外觀可不只是好看而已,還為iX2帶來令人印象深刻的0.25cd風阻係數,這就厲害了吧!

隨著U11 X1的「長大」,新一代X2的車身尺碼當然也要跟著放大才能帶來更充裕的使用空間滿足新世代消費者;具體來說相較前代車型,New X2的車長加大了194mm至4,554mm,車車高也增加64mm成為1,590mm,軸距則是拉長了22mm來到2,692mm,這一切當然就是為了替X2帶來更充裕的使用空間。



以往高階車型才有的飾光水箱護罩也出現在iX2的配備清單中,搭配箭矢型LED日行燈後,即使在夜間也能遠遠地就辨識出這是輛新世代的BMW。


棱角分明、造型獨特的分離式尾燈確實與其他BMW「很不一樣」,內部則以呼應車頭的箭矢狀LED燈條鋪陳。

車尾還因空力需求而設計了一片整合倒車攝影機的小鴨尾,電動尾門則依舊是透過扳動廠徽來開啟。

車尾側邊那流暢的下斜線條及恰到好處的轉折收尾,是讓New X2看來更具跑格、也更像掀背車的功臣之一,至於C柱部分則與前代車型一樣採用了特立獨行的「變化版」Hofmeister Kink窗框折角,不過倒是取消了此處的廠徽設計。

海外市場的iX2 xDrive30標配經過空氣動力學優化設計的17吋鋁圈,M35i xDrive則一舉升級為20吋M款鋁圈。當然,原廠也提供了多款18~21吋的產品任均挑選,試駕車則是搭載跑格十足的雙色20吋M款鋁圈,搭配規格為245/40R20的P Zero跑胎,內部還有採藍色塗裝的M Sport煞車套件,除了那個碟盤並未加入打孔設計有點可惜外,整體視覺效果相當出色。

X2的內裝與現行X1、2系列Active Tourer等車系幾乎相同,運用諸多水平走向線條構築出俐落又不失動感的車艙佈局;中控台當然也換上由10.25吋數位儀錶及10.7吋中央觸控螢幕構成的大型曲面螢幕,科技含量相較前代大幅提昇!

X2與X1內裝上的一個小差異便是中控台前半部的呈現方式,X2加入了更多縫線以及下半部的立體軟質壓花材質點綴,呈現更細緻的質感。

中控台後半部搭配了橫亙兩側的大面積飾板,原廠當然也備齊了各種材質、顏色的飾板讓車主選用,試駕車選配的鋁質條紋飾板看來相當特別,而國內導入的iX2為M Sport車型,沒意外標配的應該是鋁質格紋飾板。
- 方向盤-1
- 方向盤-2
- 首頁
- 空調
- 導航
- 環景
- 充電
而雖然骨子裡是不同系統,但其實BMW Operating System 9與8.5的使用介面與邏輯可說是大同小異,主畫面依舊以導航地圖鋪底,左側則加入BMW稱為「QuickSelect」的快捷功能選單,車主能將各功能自由配置在此,選單除了可上下滑動,也能在該選項中直接左右滑移切換相關子功能省下一次點選的動作。此外相較高階車型採用的14.9吋資訊顯示系統,X2的10.7吋螢幕因寬度較窄因此在細部介面上有點差異,就像是螢幕下方常駐的一排功能快捷鍵,僅列出包括空調、主畫面與功能表等選項。

除了各項數位服務外,其實BMW在這兩年也開始跨入in-car gaming車載遊戲市場,就像是今年CES中展出的車載AirConsole遊戲平台,而這次原廠也說明,從今年開始將會增加更多第三方遊戲,並可透過藍牙連線以手機甚至是搖桿來玩遊戲,以後在外面替車輛充電時你就可待在車上玩遊戲打發時間了!

由於搭載的應用程式實在太多,因此iD8.5在畫面左側會有「所有應用程式」、「資訊娛樂」、「車輛」等分類便於查找,而iD9則是因螢幕寬度關係將分類擺在上方,並多出「最近使用」、「數位服務」兩個分類讓你能更迅速在一大堆應用程式中找到你要的功能。
- 駕駛設定
- 駕駛輔助機能1
- 駕駛輔助機能2
- 安全警示系統設定

新一代X2當然也搭載了諸多最新版本的駕駛輔助系統,包括實用的AR擴增實境導航,可在實景畫面中加入動態箭頭或指示,讓你在複雜路口或交流道更清楚地知道該往哪兒轉,在超多出口的複雜圓環更是好用。
- My Mode-1
- My Mode-2

BMW數位鑰匙2.0也是相當好用的科技配備之一,透過My BMW App即可在智慧型手機中即時掌握愛車狀態,最方便的一點則是可將手機變成車鑰匙,並遠端解/上鎖或發動車輛,原廠或許為了要讓媒體體驗這個方便功能,因此這次試駕出發前我們向原廠人員領的不是車鑰匙而是一支iPhone!
- 儀錶-1
- 儀錶-2

下方鏤空式的懸浮式中央鞍座是個能充分運用空間的配置方式,好處是開車時你能將整個手肘舒服地擺在超長的中央扶手上,操作其上的排檔等開關時手也不用伸那麼長,此外下方更可保有超大的完整置物空間。

鞍座最前方設計了一組面積超大的直立式手機無線充電座,還附有可扳動的固定桿牢牢固定手機,後方則是雙置杯架以及一個12V、兩個USB-C插孔。

鞍座最前方的控制介面整合了啟動按鍵、排檔撥桿、電子駐煞車,以及My Modes、輔助駕駛、Auto Hold、音量控制滾輪等開關,你可以發現各開關的編排邏輯與高階車型相同,只是少了iDrive旋鈕且塑膠感有點略重。

扶手下方依舊保留有置物空間,只是因扶手造型之故空間不大僅能放些鑰匙、零錢等小物。
- 前門板
- 後門板

試駕車搭載了運動化座椅,上頭加入了精緻的縫線,乘坐感受也偏舒適,並未特別讓人有「Sporty」的感受;而原廠當然也備齊了包括Veganza透氣皮革、Vernasca等不同皮革及顏色的內裝讓你選用。另外圖中也可見到試駕車搭載了附有電動遮陽簾的全景式玻璃車頂,這是國內導入的iX2少數已確定的標準配備之一。

後座部分擁有充足的腿部支撐性及適中的椅背角度,帶來不錯的乘坐舒適性,此外由圖中也可看到兩側頂篷上方為了增加頭部空間而設計的凹陷處。

後座椅背容許頗大的調整範圍,而X1列為選配項目的後座滑移機能也出現在X2上,讓車主能更彈性地分配座艙與行李廂空間。

修長的中央鞍座一路向後延伸至後方,並整合了後座空調出風口、兩個USB-C充電插孔,以及下方的小置物空間。值得注意的是iX2的地板中央隆起相較汽油版本低了許多,不過經過與汽油車型一比對,才知道原來不是果嶺變低,而是整個地板稍高了幾公分,這空間當然是被電池模組給吃掉了。

這次請來身高170公分的乘客進行後座乘坐空間示範,可看出膝部空間大至上與X1一樣充裕,縱然地板較汽油版高了些,但也不會太過離譜讓你好似在「坐板凳」;而頂篷上方雖有凹陷設計,不過頭部空間還是明顯較X1侷促了些,以我自己177公分的身高入座後頭頂會幾乎碰到頂篷,這便是X2流暢車頂線條的代價。
- iX2五人座後廂
- iX2兩人座後廂

底板下方可讓車主收納一些隨車工具或充電線等物品,可以看到右上方被電池模組佔據了一些空間。順道一提,汽油版X2由於少了電池模組,因此擁有更大的560公升後廂空間,後座傾倒後則可擴充至1470公升。

雖然外表長得很不一樣,但正如大家所預料的,之前誕生的iX1 xDrive30與今日的iX2 xDrive30搭載了完全相同的第五代e-Drive動力系統,前後軸馬達均擁有190hp/25.2kgm最大輸出,車輛的綜效輸出則來到313hp/50.4kgm;在相近的車重下,兩者的0~100km/h加速成績同為5.6秒,極速因電子速限設定在180km/h。不僅如此,安置在底板下方的電池組容量也是看來不高的64.8kWh,原廠公佈的WLTP最大續航里程則是幾乎與iX1一樣的417~449公里,就算打個七到八折也有300公里以上,其實已經足以應付日常使用;而這套系統還可支援到最高130kW的充電功率,也就是透過BMW i高速充電站只要10分鐘便能補充最高120km的續航里程,不到半小時即可讓電量由10%充至80%。

搭載與iX1完全相同的動力系統,想必iX2應該有著大至相同的駕駛感受吧?我相信如此但不敢保證,因為iX1實在賣得太好交車不及,因此汎德直到現在都無車可讓媒體試駕,但可確定的是iX2確實就像其他搭載第五代e-Drive動力系統的純電車一樣,能以充沛線性的輸出,以及電門與煞車轉換間無縫接軌的迅速反應讓人滿意。當然,對於不習慣電車加速過程的新車主們,你也可以透過切換不同的行車模式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動力湧現方式,只是要透過螢幕去切換行車模式或三階段的動能回收,按來按去總是有點麻煩。

不僅是市區行駛,全力衝刺之下你更能感受到iX2的威能,以往汽油車需要以轉速堆積而來的最大輸出,現在在你踏下電門的瞬間一下子就能全部給你,讓你在想要時可瞬間擺脫長長的車陣。不能否認這樣一來它相較汽油引擎少了點變化與激情(有人還會說是靈魂),但好處則是你現在可以更輕易的邁入300hp俱樂部,享受令人興奮的加速感以及來自Hans Zimmer的奇幻風格音浪。或者說對大部分人而言,一款0~100km/h僅要5.6秒的跑旅還要奢求什麼?

這次的試駕車配備了可降低車身15mm的M跑車化動態懸吊系統,這也是之後國內導入車型的標配之一,光看到「跑車化」之名以及腳下的20吋鋁圈,想必不少人會跟我一樣認為iX2應該是款不怎麼舒適的車吧?但令人驚訝的是它的舒適程度超過我的預期,並在舒適性與操控性之間取得了不錯的平衡,力道適中且直接的轉向手感、充沛順暢的動力湧現方式、還有紮實的懸吊作動,都讓它在平整道路上能讓人有十分輕鬆愉悅的駕駛體驗,它可能無法滿足性能/舒適天平兩端的各10%車主,但卻也不會讓中間80%的人有所抱怨。
而正如許多電動車一樣,搭載龐大電池所帶來的高車重在某些狀況下也會確實反應至iX2的行駛動態上,行經葡萄牙郊區的可怕路況及遍布四處的突起減速帶,你會感到懸吊的回彈有些明顯,高速殺入彎中時也會有更多被推向外側的感覺,讓你不得不透過降低車速來因應;若將場景換至高速公路,高車重則會變成優點之一,不管是加減速、變換車道均有相當穩定的態勢,也為駕駛帶來充足的安心感,至於缺點則是此時的風切聲與輪胎滾動噪音會有點超出你的預期,腳下的20吋的P Zero跑胎應該是元兇之一。

大家都知道電動車的佔有率愈來愈高,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些車款的電動版甚至比汽油版還受歡迎,BMW iX1就是個例子,有趣的是iX2開始預售後,不少原先下訂iX1的準車主也同時下訂iX2,盤算著哪台能先交車就買哪一台。這代表了幾件事情,第一是BMW買家們對於純電車有相當高的接受度,再來就是這些iX1的買家們也認可iX2的空間與實用性,也有可能是因為iX2的風騷程度確實遠甩中規中矩的iX1好幾條街。不管如何,新一代iX2對比以往可說擁有飛躍般的進步,有別於其他X家族的帥氣外觀、注入品牌所有新世代科技、恰到好處的性能元素、不輸X1的空間機能表現,都讓iX2成為小家庭或年輕族群們欲跨入電動領域的好選擇!你說你還是不想或無法買純電車?那就請期待之後的X2 M35i xDrive試駕報導。
▍BMW iX2 xDrive30 規格諸元表
動力型式:前後雙電動馬達最大馬力:313hp
最大扭力:50.4kgm
電池組:64.8kWh
驅動方式:四輪驅動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鋁合金單接頭彈簧柱
後懸吊結構:多連桿
輪胎規格:205/65R17
車身尺寸:4554mm x 1845mm x 1560mm
軸距:2692mm
車重:2020公斤
國內預售價:23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