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光表示,由於第1季進入傳統淡季,1月營收看起來會繼續下滑。
=====================
股王良率好,成本低,獲利高,持續蓋新廠擴產,還是要面對客戶砍單的風險 和報價營收 YoY年減的命運...全球代工龍頭台積電也是每年資本支出約3000億,才會保持營收和獲利的高檔, 晶圓代工報價逐季在下跌,如果台積電不再進行重大投資,YoY營收和獲利鐵定會大降.
面板如果報價非理性過度下跌,後續報價就會出現反彈,但長期下來面板報價會逐季下跌也會是常態... 大陸業者靠擴大投資,來提升營收和獲利,台灣業者靠技術升級和成本縮減來維持獲利,長期還是要繼續擴產投資,否則難逃營收和獲利下降的命運.
友達后里擴產,吊掛裝機作業已持續了一個多月,現在可能已到尾聲,接下來通電試機,也許3月就可投片試產,發送樣品給客戶驗證,7月就能量產出貨..
不過只小小擴增每月2.5~3萬片基板,月營收貢獻不到10億,季營收貢獻可能有20億吧.
大立光營收下降的預警,代表整體手機面板需求可能會走弱,其他 手機相關供應鏈..可能也要走弱了.
瓶蓋股走弱,反而外資熱錢持續停留台股,台股保持萬點之上,台幣持續升值, 還蠻奇怪的?
韓元去年上半年,力阻匯率走升,造成韓元近期升的比台幣還兇猛,影響了韓廠搶單時的議價能力.
這篇文看起來還蠻中肯的,節錄裡面的一段,大致上可以說明為何戀人說昆山廠點亮但卻沒貢獻營收的可能
"至於台灣的面板企業和大陸的面板企業,一般在描述LTPS LCD的時候,都是說自己攻克了高端手機顯示屏領域,因為在透明的市場價格下,良率還要比JDI和LGD低5~10%以上,要是能賺錢,那這家企業真是太牛了……不過為了生存下來,有面板線私下對客戶說,只要你用我的LTPS LCD,全部B品價格!"
所以昆山廠可能是LTPS太難搞,價格太低,本身製造起來的成本太高,乾脆就不生產了,又或者是堆了一堆存貨在倉庫等價格起來!?
vul34622 wrote:
樓上文章精彩 謝謝...(恕刪)
友達有沒有蠢蠢欲動啊?
https://www.digitimes.com.tw/tech/dt/n/shwnws.asp?CnlID=1&Cat=210&Cat1=15&id=0000522074_F12LWDYF8TXRUE33TAF4P&wpidx=4
華碩緊接Sony之後 成JOLED第二個供貨對象
據日本OLED面板廠JOLED宣布,即將在CES 2018上亮相的華碩「ASUS ProArt PQ22UC」,21.6吋面板將採用JOLED出貨的噴印式(RGB)OLED面板樣品。
股價反應未來,這句話是對的,但是這句話若沒有說得很清楚,這句話也是錯的,就只是以假亂真的假相。
(1)股價確實反應未來,但請問股價是反應多久的未來?就算未來三個月到半年面板股還有什麼利空,股價也已經提前反應。
(2)請問有哪一年市場上沒有說面板供過於求?請問有哪一年大家對面板沒有疑慮?既然大家都說面板供過於求了,為什麼台灣的面板公司連續賺錢好幾年了?有賺錢的公司股票還不能投資,難道要去買那些賠錢的投機股嗎?
(3)大家都說面板供過於求?那為什麼大老闆拼命蓋面板廠做面板?請問你知道的事,大老闆們都不知道嗎?若你是大老闆,你會沒有評估就花幾百億到幾千億蓋面板廠做面板來賠錢嗎?
(4)說面板,最懂面板產業的人一定是面板公司內部的人,你在怎麼研究,也比不上面板公司內部高層的看法,請問你會比公司內部高層還懂嗎?
(5)對於大陸新產能開出威脅,台灣面板廠分析,今年面板設計產能會大幅增加,但高階產品朝向窄邊框、輕薄等機種,新產能開出會先以中低階為主,因此32吋產能會供過於求,而中高階產能則有可能供不應求,設計產能不等同於實際產能,亦不同於策略產能,不同尺寸別、種類產品不盡然都會供過於求。況且中國新世代面板廠能否順利投產還是未知。
(6)假設面報報價再跌下去?誰受傷最重?當然是最新開出面板的中國廠商,因為它的成本最高。近期中國政府對於面板補貼也有所節制。然而中國面板廠製作面板水準水平,競爭力與成本都比不上台灣的面板廠,誰怕誰還很難說。持續做市場區隔,向更高附加價值方向前進,提高競爭力。
(7)無論是電視或是筆記型電腦或是手機或是汽車用的面板,大家都是螢幕越買越大,越換越大台,面板需求的整體面積就是向上成長,面板的需求就是很強勁很強勁。
(8)面板股的前景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看不懂面板的人、打壓股價的人、有特殊目的的人。有面板股的投資人,不用去管它股票股價短線上的技術面、籌碼面與消息面,只要價值嚴重低估,就買進,耐心等待。小弟友達已抱一年半載,面板股等的就是時間。消息面就只是特定人再與你玩心理戰,這是心理面,你的內心要是不夠堅定,特定人正等著低接你的股票。
(9)台灣在Mini LED 和 Micro LED 同步發展,布局下一世代顯示技術,Mini LED可實現異形切割、曲面,有機會在今明年量產出貨,目前技術已經大致就緒,預期今年的時間技術到位。看好Micro LED是下一世代的主流顯示技術,能超越OLED,台灣面板產業,很有可能成為下波的大贏家。
(10)以去年台灣面板股的獲利,殖利率肯定很高,比你把錢放定存1%還要好太多太多,現在股價只有12元多,最沒有風險,請問你怕什麼?

政府祭出當沖降稅,締造台股奔萬點、交易活絡的榮景,但市場卻也出現了「當沖 愈熱、當沖客愈忙、卻也賠愈兇」的現象,
券商大老認為,此舉反映2大現象,一是當沖 客根本難賺「奈米」價差,當沖並不適合所有投資人,二是高稅費成本吃掉獲利,讓當沖 客賠很大。
券商解釋,所謂當沖,一定是「賣」大於「買」才是賺錢,但目前券商手續費是,當沖買 進和賣出,最低各收千分之0.8的手續費,再加上當沖交易稅收千分之1.5(賣出時收取) ,合計稅費的交易成本是千分之3.1。
以2017年4月28日當沖降稅上路到年底,共172個交易日來計算,以總賣出金額、大於總買 進金額的「名目獲利率」共151天賺錢,但若以扣除稅費成本的「實質獲利率」來看,卻 「大逆轉」只剩下25天有「賺小錢」,差了6倍。
其次,再以當沖交易佔比來看,當沖交易愈熱時、當沖客卻也賠愈兇。 據統計,2017年9月集中市場的當沖交易月均佔比衝上2成時、當沖客平均每天的虧損,也 跟著「翻倍」跳增。
據統計,過去降稅的8個月期間,全體當沖客幾乎「月月都賠錢」,又以2017年12月,當 沖月均佔比衝上26.5%高點時,當月下場玩當沖的投資人,平均每天就虧了5777萬元,較 當沖剛上路時,平均每天只賠2550萬元、幾乎是「翻倍」跳增,顯示投資人多「沖」多「 賠」,瞎忙還賠錢。
若除以集中市場平均每天約3萬戶當沖客來看,光12月平均每天每戶的當沖客就賠了1926元最多,累計每戶在12月總虧損了4萬元,券商主管說,菜籃族做當沖,本來想賺小錢、 沒想到連買菜錢都賠了。 券商說,當沖有2大目的,一個是賺取微小價差,一個是買錯立即反向沖銷的避險交易, 但並非每個投資人都手腳夠快、賺錢可以迅速獲利出場,「當沖並非適合每位投資人」。
券商大老提醒,當沖想要賺錢,要得挑有具流動性、高波動的個股,但具高波動度的股票 ,就得時時刻刻緊盯,否則一個不小心閃神,手腳不夠快,今天就作白工了。 據資料顯示,國內9成都是散戶在玩當沖,為吸引更多機構法人進場,金管會力主延長當 沖降稅期間,從2018年4月28日屆滿後,再延長7年到2025年,並已將相關稅式支出報告送 交財政部。目前當沖交易稅為千分之1.5。(廖珮君/台北報導)
===================
友達波動性低,當沖客一直賠錢,損人又不利己,每天還是樂此不疲...若不是太有錢,想散財打發時間,或是刻意花錢想壓盤.
潘健成表示,flash價格從2016/Q1 漲到 2017/Q4,價格漲了3倍,漲的太過分,不健康.很多手機客戶原本要搭載128GB,因為價格太高,降為64,甚至32GB.這樣的市場不健康.
潘健成表示,本季NAND Flash售價下滑,對群聯來說是好事,主因價格下跌,很多客戶一天的下單量,幾乎是過去一周的量,透露市場需求還是相當強勁。
潘健成也針對快速成長的固態硬碟(SSD) 控制晶片訂單成長目標,他說,去年SSD控制晶片出貨2,300萬顆,今年目標成長到4,000萬顆,以全球SSD控制晶片1.8億顆市場規模來看,市占率逾二成,是非原廠控制晶片當中最大。
=============
NAND flash 和 DRAM 大漲了快2年,業者爆賺,消費者買不下手,加上apple和android手機銷售量不再成長,且3D 製程良率改善,造成 NAND報價單季大跌 3成.
面板 有點像 NAND flash,報價大跌後,需求就大增.
pqaf wrote:
【虧慘片】平均月賠4...(恕刪)
Samsung 建了一幅 146 吋的MicroLED電視牆
Samsung 在去年年初發表了一款 34 尺(約 10 米)的 4K LED 顯示屏,正面挑戰電影銀幕。今天他們更給大家一個家用的選擇:The Wall by Samsung,它用上一片 146 吋(約 3 米)的 MicroLED 4K 面板,能帶來「出色的亮度、對比和近乎完美的可視角度。」所以大家還嫌棄 85 吋 8K 電視或投影器也不夠看的話,這幅「牆」應該就是你的最佳選擇吧。
http://m.stock.naver.com/item/main.nhn#/stocks/005930/total
삼성전자
005930 KOSPI
Samsung electron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