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推銷商品要業績,並不負責是否獲利,
理專自己不買是沒什麼風險,你買了就風險自負。
最後別忘了他也是保單,自己看看天下如何說的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1411
除此之外,別忘了類全委保單還是委託保險公司代為委託,保費以及保險公司的利潤也要算上。而管理費、保管費、保費這三筆錢,不管投資賺不賺,都必定是要繳的。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1411#sthash.Nd5ebTkE.dpuf
2016-01-18 07:06:20 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台股自2016年開市以來,幾乎天天下跌,投資市場新基金募集急凍,類全委保單投資績效大跳水,不管資產配置是平衡型、成長型,或以台、外幣計價,估計有9成類全委保單,淨值都已跌破10元,近3個月投資績效也以負數居多。
雖然標榜「波動度低」,但與投資市場連動的類全委保單,自去年8月全球股災以來,因為績效轉差,買氣已降溫。今年初以來,黑天鵝亂飛,全球股災蔓延,台股更是天天下殺,讓類全委保單績效再度跳水,打開各壽險公司的月報或淨值表,幾乎都是一片紅字。
市場前3大銷售類全委保單主力壽險公司,目前旗下各檔類全委帳戶,不管資產配置是「股債均衡、多元收益或成長增值」,到上周為止的最新淨值,幾乎全都跌破10元,落在8到9元間;淨值跌破10元,也代表此時保戶拿到的「配息(撥回)」金額,來自於投資本金。
有些類全委保單因為投資時間較久,許多保戶已先拿到「配息」、落袋為安,因此,不在乎短期績效轉差。但若將績效評估期間縮短到最近3個月,表現也差強人意;以某大公司銷售的類全委保單為例,過去3個月績效以負數居多,澳幣計價保單過去3個月績效都在0%以下、全軍覆沒,台幣保單投報率介於0.74%到1.4%,美元保單表現較佳,投保率在1.52%到2.6%間。
由於類委保單績效轉差,銀行財管部門銷售方向立即轉彎,紛紛棄類全委保單而去,回頭大推傳統壽險或利變型保單。不過,不少民眾資金不是被「套在股市就是卡在房市」,閒錢不多,壽險業1月業績也飄出陣陣寒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