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發行額已經穩穩的站上2兆了

ambitiously wrote:
https://m.cnyes...(恕刪)


前幾年有聲音說要學新加坡成立主權基金,最後也不了了之
其實拿30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成立主權投資基金,是個可行的做法(再多只怕台灣也找不到人操盤)

今天要通過減稅案,預估稅損198億。
所得稅調整其實無所謂,但是財政是要通盤考量與時時調整
現在的問題是減稅很容易過,增稅的都不會過,所以預算赤字越來越大
反正下一任也不知道是誰選上,支票先開出去先贏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314717

基金會課稅就是一個很應該的方向,但....

ambitiously wrote:
國家級投資公司「台杉...(恕刪)



.............那麼多樓過去,還是搞不懂外匯存底是什麼
我也沒辦法了
我有個小小的問題求解
我們的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需要經過會計師簽證嗎?
還是自己說了算?

detached4ever wrote:
我有個小小的問題求解
我們的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需要經過會計師簽證嗎?
還是自己說了算?


你可能是第一個問這問題的人,央行有會計部門啦 XD
有哪個國家的央行會讓外部人查帳的
可能很多人在等彭總裁下台⋯⋯
我想⋯一段時間,可能大家會像懷念孫運璿、李國鼎一樣懷念彭總裁。


 放眼望去,彭總裁已經是最後一個台灣還是四小龍時代的官員了⋯
不論專業、操守、品德都有很高水準的官員。
至少他讓台灣的金融秩序一直很穩定。
 希望彭總裁能有好的退休生活⋯ 


永遠的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
parus wrote:
央行有會計部門啦 XD
有哪個國家的央行會讓外部人查帳的


處理收支帳務泛稱會計部門,政府機關叫主計部門。
上市櫃公開發行公司依IFRSs處理帳務,定期由外部會計師依據公認審計準則審核以求公正。
政府會計處理的依據是政府會計法,預算法。其事後審核是由審計部負責。
基本上公部門與私部門的處理方式是不盡相同的。公部門強調收支平衡或結餘上繳,私部門(公司)要的是營利與資產負債允當(公正)表達。
英英間LKK wrote:
處理收支帳務泛稱會計...(恕刪)


雖然說得沒錯,但央行的部門名稱是會計處
https://www.cbc.gov.tw/ct.asp?xItem=1082&CtNode=325&mp=1
印象中只有行政院是叫主計處


淚痕0719 wrote:
可能很多人在等彭總裁...(恕刪)


看這種留言都會翻白眼
這篇的論調就一副懷念過往比較好
那台灣經濟崩壞的20年,唯一從頭待到尾的重要財經官員是誰?
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從頭待到尾的那一個是好棒棒,不但沒問題還是中流砥柱
這算是哪門子邏輯?

把老彭跟李國鼎與孫運璿相比......
等到老彭下台兩年後再來評估要不要說這種話吧



花了那麼多文字來解釋什麼叫外匯存底以及央行為什麼要壓低匯率以及副作用是什麼
然後都出現一些明顯沒看懂的回文....實在是很有挫折感
每次嘗試解說些事情總是會得到...台灣會變成這樣真的是必然...的感想

當然網路上總是些基本教義派喊得最大聲,要的不是討論而是支持
可是現代的民主跟當年雅典時代的民主相比,進步的地方就是可以討論較細節的政策
那是因為參與討論的人群對基礎事項的理解比較多
用台灣用語來說,就是要[你認真了]
為什麼台灣的整體環境每況愈下,最底層的原因跟一直以來這島上的人都只想走最短路徑有關
[考試又不考,為什麼要唸?] 這種話相信每個人都聽過或說過
但是只應付考試就好,就是植根一個走捷徑的思考邏輯
考試本來就是一個依附既存權威的舉動,你先承認了有一個權威可以驗證你的思考,所以才會有考試
這也就是為什麼台灣人只會做[me too]的事
那其實就是一個理所當然[被考試]的思考模式

這棟樓有不少說老彭好或說老彭不好的
但是卻沒有辦法客觀說出為什麼好與為什麼不好
既然不知道為什麼,你怎知道結果是好還是不好 =.=



parus wrote:
印象中只有行政院是叫主計處


中央銀行也是行政院的下屬單位。單位名稱不重要,意思知道就好了。
很多單位名稱也是有歷史沿革,1979年以前央行是直屬總統府,立場中立。目前已失去中立性。
一直以來都是慢慢隨意的在這裡閒晃
最近這棟樓文章受用最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