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發行額已經穩穩的站上2兆了

parus wrote:
其實很多時候看到回文...(恕刪)



鈔票印越多理應造成通貨膨脹,嚴重則惡性通膨,但重點在於印鈔出來後是不是貨幣有在市場流通,如果企業與民眾借貸需求不變或降低,這樣就算央行印出百兆也不會有通膨問題,因為印出來的錢沒有在市場上流通。


另外當你我在使用信貸或刷信用卡消費時也是在產生新的貨幣,讓銀行可以擁有更多借貸額度,意思是說當你刷了100元消費時,銀行就多了90元以上可以借給別人,稱為存款準備率。


除非你一步一步還清100元,不然這100元不只滾動利息,還會繼續在市場上以倍數方式在自己印鈔票,這些看不見的貨幣數量不輸給實體鈔票數量。


上述第一段說的,我們不借錢,央行再會印也沒輒。


除非!除非!不過!不過!政府會自己拿印出來的錢灑向整個社會,過去發生過也會不斷發生,政府可以透過公營事業或公營事業需求方式去採購許多資源,錢從哪來呢?!就是政府跟銀行借貸產生的,意思是說,人民跟企業不借貸,沒關係,我政府自己把錢給借出來!


例如政府大量提出各種物資採購、公共工程開發案等等方式,讓政府把錢從銀行大量借出來並灑到市場上,過去就曾發生過太多如二戰時國民黨沒錢買裝備跟物資,就直接開印鈔機印鈔票購買民生跟戰略物資,造成市面上鈔票一堆,引發惡性通貨膨脹。


所以政府印鈔出來如果又大興土木就要小心了,通膨會來臨,過去8年央行印了一兆新台幣,但企業、民間借貸並不熱絡,政府的採購金額及公共工程並不很多,所以很多貨幣並沒贏流向市場,這就是我們說的流動性問題。
parus wrote:
有少數人在這種浪潮下分走比較大的餅,那是因為他們真的很[優秀]
這各優秀可能是[家族優秀],可能是[技能優秀],可能單純是[運氣優秀]

完全同意

parus wrote:
大批一無所有的新玩家願意接受最低條件來搶奪原本的玩家所擁有的獎勵

同意。所以覺得彭老大説的第一項"全球化"解釋還有一點道理



venginton01 wrote:
企業與民眾借貸需求不變或降低....
我們不借錢,央行再會印也沒輒。

沒錯。



venginton01 wrote:
我政府自己把錢給借出來...

這部分應該就是公債。。。 不知實際發行狀況,但就常常有調高舉債限度的新聞來看(美/台)債務不斷增加,反而目前資料告訴我們市場利率還是下降。。。

又利率長期端通常是貸款的基準參考,較能反應市場狀態,曲線平坦化除了低通膨預期,也可能隱含許多負面訊號,尤其是對利率敏感的產業


對於低通膨的現象,這位大媽也知道她有不足之處:
Yellen describes low US inflation in 2017 as a ‘mystery’


目前的想法:“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但如樓主/大媽所說,持續觀察,持續觀察




venginton01 wrote:
鈔票印越多理應造成通...(恕刪)


終於有人說到第二個重點,貨幣流通速度
費雪方程式 MV=PY,理論上M(貨幣發行)可以調控但V(流通速度)沒法控制(P跟Y則是都不可控)
從這方程式來比照目前狀況,P是通膨,Y是所得
兩者都沒動,可見貨幣流通速度迅速減慢,換另一種說法就叫經濟不景氣

從這角度來看就可以知道為什麼最後全球央行都是狂印鈔
因為眾人都同意經濟陷入停滯,增發貨幣的最主要目的是維持住Y,不要讓Y倒退

但是新的問題會出現是,若V增加了呢?
性質的關係,P增加的時間點絕對遠早於Y
所以必須要在V開始加速的同時,逐漸地把增印的鈔票收回

有這點認識就該知道,需要收鈔票的不光是只有FED,台灣央行也是需要
老彭受到很多人指責,是因為對於要不要收縮印鈔的看法(時間點跟幅度)有天大差別



chalupa1 wrote:
完全同意
同意。所以...(恕刪)


我說老彭唬爛的意思是,那張slide說的是台灣的低通膨分析
venginton01 wrote:
意思是說當你刷了100元消費時,銀行就多了90元以上可以借給別人,稱為存款準備率。

嗯? 怎麼我理解存款準備不是這樣?
比較像是我在銀行存有 100 元, 準備率 10%, 所以銀行把我 90
元現金拿去做信貸額度給別人使用?

parus wrote:
我說老彭唬爛的意思是,那張slide說的是台灣的低通膨分析

不過我老覺得大家都把物價上漲跟通膨直接等義了...
所以, 您是指台灣通膨, 還是台灣物價上漲(指大多數物價, 非僅指房地產),
或兩者皆是?


dancingra wrote:
不過我老覺得大家都把物價上漲跟通膨直接等義了...
所以, 您是指台灣通膨, 還是台灣物價上漲(指大多數物價, 非僅指房地產),
或兩者皆是?


通膨一般指標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說是等義也沒錯


這就很明顯看的出來是在解釋台灣狀況了吧

parus wrote:
費雪方程式 MV=PY,理論上M(貨幣發行)可以調控但V(流通速度)沒法控制(P跟Y則是都不可控)
從這方程式來比照目前狀況,P是通膨,Y是所得
兩者都沒動,可見貨幣流通速度迅速減慢,換另一種說法就叫經濟不景氣


我是40幾年前讀到費雪(Irving Fisher)的貨幣交易數量學說,算是老骨董了。

因其淺顯易懂,不妨說說;

MV=PY (or MV=PT)

M = Money Supply 貨幣供給量(通貨+全體存款)
P = price level (物價指數)
Y = GDP (Y:總產出=T:物品、勞務交易量)

這是恆等式,無法證明,是自明之理,亦無法展示因果關係。其中最難測的因子是"V",貨幣的流通速度,學者都假設為常數,或是由 V=PY/M 來測量。
推量出V好像越來越小。事實上如何?誰曉得。

因此貨幣政策才有得吵,公婆都有理。只要大家生活好一點就行。

我也希望升息,這樣我每年利息可拿多點,但我可不喜歡要繳多一點房貸,或是陽春麵又要漲價。



dancingra wrote:
所以, 您是指台灣通膨, 還是台灣物價上漲(指大多數物價, 非僅指房地產),
或兩者皆是?


這就是為什麼官話和一般民眾的感覺是不一致:
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是不包含房價的
https://stud.stat.gov.tw/public/Data/322010102871.pdf



還有各國央行在考慮貨幣政策時,更把食物油價排除(不算最重要的两個項目?至少美國FED是這樣的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faqs/economy_14419.htm )http://www.ib.ntu.edu.tw/jdhwang/files2/%E6%A0%B8%E5%BF%83%E6%B6%88%E8%B2%BB%E8%80%85%E7%89%A9%E5%83%B9%E6%8C%87%E6%95%B8.pdf




parus wrote:
兩者都沒動,可見貨幣流通速度迅速減慢,換另一種說法就叫經濟不景氣。。。

老彭受到很多人指責,是因為對於要不要收縮印鈔的看法(時間點跟幅度)有天大差別。。。

這個,太平洋的另一邊也是吵成一堆。。。




chalupa1 wrote:
這就是為什麼官話和...(恕刪)


venginton01 wrote:
鈔票印越多理應造成...(恕刪)


標註一下...
parus wrote:
其實這兩年過年期間...(恕刪)


台幣的手段還算幼幼班等級。
要是日韓的話那是更高的層級。

https://finance.yahoo.com/quote/USDKRW=x
USDKRW=X - USD/KRWCCY - CCY Delayed Price. Currency in KRW
1,062.92
+1.21 (+0.11%)
As of 9:05AM GMT. Market open.

韓元若持續急升 南韓擬刺激資本外流

(中央社首爾2018年1月3日綜合外電報導)3名消息人士今天表示,若韓元持續急遽升值,南韓政府將考慮採取措施刺激資本外流。南韓經濟依賴貿易,這種作法將有助南韓因應匯率飆升帶來的經濟影響。

路透社報導,消息來源說當局將持續抑制韓元升勢的措施,但韓元如持續勁升,南韓外匯機關也可能考慮採取措施刺激對外投資。

其中一名消息來源表示,南韓政府「可考慮採取措施刺激外匯流出」。

南韓財政部發言人拒絕對此置評。

國內利率上揚、出口強勁及美國嚴密監管南韓外匯制度等原因,使亞洲第4大經濟體南韓難以遏止韓元升勢。

鼓勵資本外流的措施將有助決策者消弭部分韓元升值壓力,而不用直接介入外匯市場。首爾和華府之間對於干預匯市的看法分歧。

美國財政部在去年10月一份重要貿易夥伴外匯政策報告中,將南韓與中國、日本和德國等國列入「觀察名單」。

韓元兌美元今天攀抵3年來高點,來到1066韓元兌1美元。韓元在2017年總計升值13%,創下13年來最大年度升幅。

南韓央行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0月底,南韓經常帳已連續68個月呈現順差。(譯者:中央社陳乃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