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ny.jean wrote:
沒有政治意涵,純粹只是個人感嘆
部門女助理,年初和老公去日本旅遊,還帶上男方父母,幫父母墊團費以及在日本當地的消費,一直唉說信用卡分期付款,每個月要繳好多錢,好不容易半年過去,卡債才剛繳清,9月底又和老公同事安排12天的英國自助旅遊,不禁讓我感覺,現在真的是台灣經濟最好的時刻。
所謂的好,不是錢賺得多,而是對於生活的安全感,不用擔心存款有多少,不生小孩不買房子,反正收入夠付房租就好,進去591,到處都在租房子,環肥燕瘦任君挑選,生病有健保,三不五時還能上高級餐館逍遙逍遙,再貼照臉書炫耀一番
想當年我生平第一次出國是結婚蜜月,只能選價格不太貴的泰國普吉島5天團,之後每次出國都是公司福委會辦旅遊,員工免費貼補眷屬才敢出國玩,現在的年輕人動不動就請10天假,扣新也無所謂
現在即便我已經沒有經濟壓力,每年要出國幾趟都不是問題,可從小養成的習慣,還真的改不過來,一年出國玩一趟已經覺得很滿足,看到年輕的同事們,只能感嘆,我們真的是老了....
吃喝玩樂有極限,是能花多少
起碼還有爽到吃喝玩樂起碼還賺到一億 ----- 回億
投資搞不好一場空,虧更多
所以快去好好花錢吧
活在連豬都會飛的年代。
撇開股票,
銀行活存10%以上的時代
一晚虱目魚湯30元的年代
一杯珍奶25元可能都還有找的年代
台北市新屋一坪20w~30w的年代。
你們當年領著一樣3w多的薪水,生活的成本卻是我們現在的二分之一。
他媽的別忘了你們年輕得時候很便宜的代步工具,機車現在一台也要七八萬。
現在你嘴裡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在台北領三萬扣掉房租和生活費,一個月能存的到5k就要偷笑了。
當年的你們呢? 一樣的生活方式,一個月存個一萬五,甚至兩萬不是問題吧?
光存錢的速度就是我們的三倍起跳,最過分的活存還10%
活在台灣最好的年代,目標都會覺得觸手可及
『誒~ 我只要在省一點,每個月存一萬五,其實很快就買得起車了!』
『誒~ 我只要在省一點,每個月存兩萬,其實很快就買得起房了!』
『誒~ 我只要在省一點,每個月存兩萬五,其實很快就可以自己當老闆開店,完成心中的願望了!』
當你在責怪這一代的年輕人時,想想
你們那年代的存錢速度是我們的兩倍以上,生活成本又是我們的二分之一以下。
你們是活在有『希望』的年代!
此時你們心中一定會想,自己不努力,屁話那麼多。
前方看不看得到希望,看不看得到光芒,動力差很多的好嗎?
把你丟在沙漠內,如果綠洲就在前方,是不是連走路都不覺得那麼累了?
如果你眼前啥都沒有,只有一望無際的沙塵,此時你的走的每一個步伐都疲憊萬分。
現在你嘴裡的年輕人,就像被丟在沙漠中旁邊又看不到綠洲的旅人。
往前方走,就能逃離困境,大家都知道,但你知道要往哪個方向走嗎?要怎麼走嗎?會不會在原地打轉?
前方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努力有沒有效果的人,最符合動物生存利益的生活,就是及時行樂。
這就是你目前嘴裡不長進年輕人目前的生活困境。
活在連豬都會飛的大爺,別說笑了好嗎?
其實團友之間最多的是超過50-60歲以上的年齡層
這個年齡層不是一般行業退休就是軍公教退休
因為近年來的社會風氣~通常後者都很低調不太會主動講自己的職業
因為這個年齡層普遍小孩都已長大.而且也有時間來實行長途旅行
年輕一輩的都是以東北.東南亞居多~而且都是自由行
所以~開版的朋友既然都已經財務獨立無經濟壓力了
試著跟個團出去走走~哪個國家地區都無所謂
那種跳脫出台灣的感覺是你長期在台灣感受不到的
就連最近的香港.大陸地區人文.生活.環境也是跟台灣大不同
遙想起多年前第一次公司出差去香港(也是人生第一次出國)
到達香港出關後那種感覺就好是長久被關住的鳥被放出去一樣
經過多年後續也去過了不少國家
但當初第一次出國的感覺回想起來還是挺有味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