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節食初期:身體的熱量攝取減少,開始燃燒身體儲存的肝醣當做熱量來源
2.節食中期1:因為肌肉比脂肪更容易消耗身體的熱量,所以會開始消化肌肉當作熱量的來源,一方面也可以減少熱量的消耗,此時體重會明顯減輕(一方面也是因為脫水,因為食物攝取不足,所以也會讓身體缺乏礦物質,礦物質功能之一即是把水留在身體裡,也因此吃太鹹會水腫)
3.節食中期2:因為肌肉變少加上身體會自行降低身體的消耗能量(體溫會略低,免疫系統效能降低,內分泌系統效能降低等....),所以基礎代謝率明顯下降,進入減重的停滯期
4.節食中期3:為了要變瘦,所以要吃更少,身體此時不會再消耗肌肉(因為會死),即開始消耗脂肪細胞裡面的脂肪,會開始變的看起來比較結實
5.節食後期:成功的瘦下肌肉和脂肪,但是基礎代謝率會變的相當低,並且養成怕餓體質
然後問題就出在怕餓體質了,所謂的怕餓體質就是身體會害怕再度缺乏糧食,所以會將吃進去的熱量優先轉變成脂肪而不是肝醣,而且因為基礎代謝率便的相當的低,所以每天也不需要那麼多的熱量,所以吃進去的熱量也比較不需要轉化成肝醣,也就會造成後來會體能低落,也就因此,如果想要靠節食減肥瘦下來並且維持住,那麼就要有一輩子都吃很少的心理準備
然後如果是運動瘦呢,這會變成另外一種狀況,當有氧運動到開始燃燒脂肪的時候,身體會開始意識到需要更多的肝醣,所以吃下去的食物就會優先轉變成肝醣,因為肝醣才能在短時間之內給予身體能量來源,也因此即使是有氧運動,也要慢慢的增加強度,才會讓身體有機會燃燒到脂肪,但是卻會養成容易形成肝醣的體質,相對體能也會比較好許多,當然如果輔以重訓刺激肌肉的生長,讓代謝率再提高就會更有效了
所以回到原題,所謂的惡性循環
節食→瘦,代謝降低→成功→吃→形成脂肪→胖→節食,但要吃比之前更少才能瘦→瘦,代謝再更降低→成功→吃→胖........無限循環到最後會變成連吃少都沒用了
不過我也有想過,會不會是因為我4年級就能一餐吃4碗飯,所以我的身體比較不怕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