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不分平面或是高速公路本來就是給汽車和重機使用的,
其他平面道路除汽車和重機外的交通工具,如機車、腳踏車也僅能算是短程且偶而代步使用!
但是台灣對交通工具的使用卻是一個相對殊異的國家。
舉例輕型機車在台灣近半世紀以來,
因為具備體積小、易操控、價格低的優勢,
再加上各種環境因素反成為是台灣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龐大的機車群是其他先進國家難以見到的場景,
或許只有像印度這等第三世界國家才能和台灣媲美嗎?
但是台灣機車數量不斷成長的結果,
已帶給地狹人稠的台灣交通環境極嚴重的負荷,
並成為造成人身安全最嚴重威脅的交通工具。
事實上台灣交通管理當局這些年雖進行若干改善交通安全的作為,
如加強交通號誌、方向、圖線的改良、辨識及設備更新,並加重違反交通規則處罰等措施,
卻依舊難以改善台灣在平面道路使用機車工具,造成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情形,
最主要原因在於:台灣人交通安全意識薄弱且已形成積重難返的劣習,
如任意變換車道且不打方向燈、汽機車互相爭道、未保持安全距離等等,
尤其年齡甚大的長者仍然騎著機車在馬路搖搖晃晃、忽左忽右,實讓人捏把冷汗。
結論:如何解決機車安全使用問題,絕對是政府改善交通環境重大課題之一,既要保障使用者安全也要維護交通秩序,在台灣現今民粹社會環境下,執政者若無頂住壓力的勇氣和大破大立的施政作為,實在難以建功啊。


個人積分:42分
文章編號:85517322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