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覺得拖垮機車電動化的是三陽?還是Gogoro?

pr249280 wrote:這是網軍GGR發展電...(恕刪)


1. 歐盟環境署(EEA)報告
  • 資料來源:《Electric vehicles from life cycle and circular economy perspectives》(2020)
  • 關鍵結論:
    • 電動車的製造過程,尤其是電池的生產,溫室氣體排放比燃油車高30%~50%。
    • 但是,在使用階段(尤其當電力來源逐步低碳化時),電動車的碳排放顯著低於燃油車。
    • 電動車的「碳平衡點」(即開始碳排優勢的里程)通常在行駛5萬公里左右出現,取決於國家能源結構。
  • 參考連結:https://www.eea.europa.eu/publications/electric-vehicles-from-life-cycle


2. 國際能源總署(IEA)
  • 資料來源:《Global EV Outlook》(2021, 2023)
  • 重點內容:
    • 電動車在「井到輪(Well-to-Wheel)」的生命週期中,若電力來源是低碳能源,碳排放可減少高達70%。
    • 提出,隨著回收和再生能源的進步,電池與整車製造的碳排放強度將持續下降。
  • 參考連結:https://www.iea.org/reports/global-ev-outlook-2023



3. 麻省理工學院(MIT)能源計劃
  • 資料來源:《The Future of Transportation》(2019,更新版)
  • 研究結論:
    • 電動車在製造階段的碳足跡約為燃油車的1.5倍,但使用階段的碳排放幾乎為零。
    • 如果使用綠色能源,電動車在2-3年內即可達到碳排「反超」點。
  • 參考內容摘要:https://energy.mit.edu/research/future-transportation/



4. 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
  • 資料來源:《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Electric Vehicles》(2020)
  • 重要發現:
    • 比較美國境內不同州的電動車與燃油車,顯示在以煤炭為主的地區,電動車的優勢減弱,但在可再生能源佔比高的州,電動車顯著減碳。
    • 同時指出,電池回收與再利用將在未來10年內大幅改變電動車的環境評價。


5. 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ICCT)
  • 資料來源:《A Global Comparison of the Life-Cyc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Combustion Engine and Electric Passenger Cars》(2021)
  • 亮點結論:
    • 在大多數國家,電動車的全生命週期排放比燃油車低50%以上。
    • 2021年的技術與市場狀況已讓電動車在幾乎所有主要市場達到明顯優勢。
  • 報告連結:https://theicct.org/publication/global-lca-passenger-cars-feb2021/



雖說上述研究與報告大都以四輪電動車為主,但理念與目標都是一致的:
  • 製造階段:電動車碳足跡較高(尤其是電池製造)。
  • 使用階段:電動車明顯低碳,碳排差距逐步放大。
  • 長期來看:電動車在全球大部分情境下的總體環境負擔顯著低於燃油車。
alanchen71
國際能源總署(IEA):電力來源是低碳能源,碳排放可減少高達70%、問題是台灣電力火力發電量占比達82%,包括燃煤31%、燃油1.4%、燃氣47%、再生能源僅占比為11.9%。碳排居高不下。
alanchen71
台電自己官網寫的:每燃燒1噸的甲烷(天然氣),仍會產生2.75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這與淨零排放的目標,仍有相當大的差異。所以台灣玩電動車淨零排放其實是玩假的。
談電車就得談中國大陸,開放,減稅,
然後就不談其他。

可憐台灣人必須在壟斷環境下作選擇。
自由民主的社會,市場機制決定產品

為什麼賣不好,當然是市場決定

品質不好、價格不好、續航不好,和現有的燃油車一比,缺點一堆,幾乎沒優點

只剩下 加速快、沒廢氣(改火力火電廠統一排放)、零失竊 這三個優點。

還好三陽沒下去淌電車這個混水,不然那來現在的市場第一



相較下,對岸的電車就賣很好~~

到處禁行燃油車、偶爾禁一下『舊』的電車,新的電車 需求就這樣冒出來

一切黨說了算,說禁止就禁止、說違規就違規、說拖就拖還不還你~~
ufjk0816
台灣也是“黨說了算”
ocf
自由民主的國家,也是財團在控制得好嗎? 說說哪個國家真的做到市場機制?
跟這兩者都無關吧...就是只電池科技還不夠!
油車加滿油輕鬆破200公里續航(近年的油車可能都破300公里了)
電車你拿到滿電電池"也許"也才50續航

如果滿電就有100公里(不限制電門開度的情形下)應該會賣得更好了
其他國家不說,機車電動化無法擴大是貴及便利性不足。而且電動機車也不是唯一選項,所以沒有甚麼拖垮不拖垮。

貴:
就問沒有補助,gogoro電車一台賣多少錢?而且還不含電池。
加計電池月租費變成是成本每個月的固定支出,如果不是每日需求騎乘,就等於產生額外不必要的成本。
如果推出含電池買斷制要賣多少錢?壽命多久?

便利性:
costdown減少電池更新支出,所以換電換不到飽的,電池使用越頻繁,相對壽命週期越短。
保養維修據點太少,保養品項可能較少,但維修還要預約排隊,看不到便利性。
其他2陽也有電動機車,也是一樣的想收月租費推不起來..不收月租費的效能就像電動腳踏車,便利性又打折所以也又沒吸引力。



只要想想如果gogoro的目前電動機車商業模式可行,為何美國掛牌股價從10元掉到現在0.26元還越來越低?
拖垮電動機車發展的當然是gogoro唯利是圖的電池月費訂閱制
只想占低用量消費者便宜
我目前是油車電車輪流騎

感覺上比較主要的原因是續航或電機技術這些沒有因為時間而進步

像gogoro 10年前上市的時候都說扭力大, 加速比油車快這些優勢, 但10年後過了, 電車的優勢已經隨著油車的進步, 這些優勢就慢慢消失了

例如新的油車因為環保問題直接加大排氣量, 動力要比gogoro好的車型也很多, 我的車即使是關smart開方格騎, 起步全電門, 一路被現在新款的油車從頭巴到尾

電耗這老問題了, 以我在台北市通勤, 大概是45~60km左右就得換電池

之前是騎一代勁戰的時候, 配合他的7L油箱, 一桶油基本上都是200km起跳, 現在新的油車如果油箱也跟一代勁戰一樣大的車款, 甚至是300km以上才需要加油

再來是這套技術都已經面臨10年的時間, 電機技術的突破或是更新老舊電池的腳步也很緩慢, 越來越多使用者會抱怨續航方面的問題, 還有一些資費的調整也讓原本的使用者不滿意

除非有比較突破性的技術, 否則到最後只能淪落到價格戰或是靠補助才能營運, 不是很好的現象
真無聊
台灣人沒那麼愛電動車啦,否則狗狗銷量又有補助早就打趴2羊了也不會放到現在快倒了

有愛就應該每個人自發地排斥油車才對而不是電動車快死光了

通常只有那些少數喜歡電動車在那邊叫而已
修大哥 wrote:
(恕刪)

怪三陽?
電車補助一堆
油車有補助嗎?
罪魁禍首就是Gogoro

電池品質不佳,月租費又貴,政府應該立法規定換電式的電池,每五年需強制更新,違者公司董事長抓去關五年

月租費則至少減半
Lans3201
會覺得貴不一定是廠商的問題
zzziippp
買電動車的消費者也要一起抓去關才對,誰叫你們讓這種廠商活這麼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