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1838 wrote:很多車廠都用專業製造零主件組裝,自己只負責外型及重點才開發,畢竟全體都自製太昂貴了,而未來的電動汽車就可能會走MIH的生產方式,希望台灣廠商能夠掌握商機! 這台車是在歐洲秘密打造的,連這商機也不給台灣人.
怎麼發現有人連中文都看不懂還是說只看得懂殘體中文?如果是我也沒辦法我不會打殘體中文阿我只會打繁體中文鴻華只是負責MIH平台有人堅持MIH跟納智捷有關連蠢死了是鴻海跟華創兩間公司合作創新公司分別佔51%49%納智捷可不可以用MIH?答案可以啊就是購買MIH平台的使用權你以為裕隆可以不用照著鴻華的規矩走直接順帶開發使用MIH平台的車?MIH平台本來就跟納智捷沒任何關聯怎麼有一個叫甚麼勝的一直堅持MIH跟納智捷有關聯呢?就算這台車發布了也跟納智捷沒半毛關聯
北宜最惡砂石車 wrote:怎麼發現有人連中文都(恕刪) 沒關係啦!!反正這台電動車已經被01官方證實與納自捷無關(所以這篇本來是在納自捷版的,被移到七嘴八舌)就是有假納粉喜歡用套用概念LUXGEN納自捷=YULON裕隆=FOXTRON鴻華先進但實際上10月發布的根本跟納自捷無關
GDKINE wrote:不過話說未來上市了 單以可行駛里程來說 如果可以來到400公里 大家覺得售價多少 你願意接受 自動駕駛?軟體更新?觸控面板?人工智慧?如果只是電池+馬達+四顆輪胎等級的電動車。70萬左右吧!
孤獨求勝 wrote:這位小弟弟,人家明明(恕刪) 我不太懂!是不是影響到你飯碗?看你留言似乎是納智傑工作人員?鴻海股份占大半 , 裕隆肯定要聽鴻海的~納智傑要用MIH沒問題 , 但肯定要花錢買授權才能生產!外型還算前衛 , 但實際規格怎樣還是等2-3年後實車出來才會知道.....只能說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