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跟任何國家都會相比,我們的機車數量太多是真正的都市毒瘤,這個層面影響深遠的不只是市容環境及行人,還有顯示人民勞動價值的低廉,人均所得上不去,這部分個人看法真的沒有扯遠(當然一些論點可能會造成許多機車騎士朋友不舒服,先說聲抱歉)。
民眾多多利用城市大眾運輸,多走幾步路,把個人多出來的時間成本轉嫁到大家的消費上,提升勞動力的價值,大家薪水荷包才會增加,台灣方能提升真正已開發國家,而不是其競爭力只能停留在講求速時,方便,低廉的勞動力上。
許多高所得先進國家,其工時短薪資所得高,但消費及人力也高。所得高,消費也高好;還是停留在所得低,消費也低好?
台灣要轉型,機車文化及市容要改善,也許只能等新的機動車輛替代能源方案,機車被淘汰的一天吧。
6/11
機車族有許多無奈的地方,人民的心聲,為何台灣大眾運輸如此的不足與不便?一些官員的論調,健全大眾運輸是賠錢貨?越晚做當然賠更多,上面的政策,如此短視的心態令人搖頭。
其實也有許多網友提到自身是利用機車接駁的方式搭乘捷運,個人深感佩服。以前個人曾經寫過相關論點,如果把購買機車的費用,各項支出如油錢,保險,維修保養,稅金等等攤提下來,再算進無形的人身安全風險等考量,騎機車的個人及社會(醫療)成本其實不低。
個人認為一部份原因在於台灣民眾的機車持有率太高,先期購置機車的錢跟相關成本已經先納入"必要"的開銷當中,所以會有騎機車省錢(只需油錢)觀念,轉搭大眾運輸等於被扒兩層皮的現像產生,於是高雄捷運暫時只能停留在到外地觀光旅遊時的便利性,或天氣狀況不佳時候運用等等。
6/12
就現實層面來比較機車跟汽車,大眾通勤族群的使用心態和方式。
許多開車或大眾通勤民眾,畢竟不用日曬雨淋,有冷氣吹,漸漸的習慣改變,對於服裝儀容的自我要求會比較高,行為舉止也從容。在台北許多企業老闆都是輕裝捷運族上下班洽談公事,如台塑王品董事長。
機車滿街跑,給人的印象就停留在第三世界,東南亞國家。因為個人服裝儀容整潔不易維持與不便,常常更容易有隨性的服裝穿著,安全帽穿戴不正確圖方便等現像。夏天十個等紅綠燈有一半以上臉是不耐煩的,空氣又差。講白的,混混或服裝邋遢者開車,貼個隔熱紙,至少你注意不到,有些車子外觀可是照顧的比人好,只能說一切都是人性。
講這些,台灣畢竟邁入已開發階段,一般人機車持有率高其實也都有汽車,所以如何抑制機車的數量是值得深思的。要先解決機車問題,在都會區才會壓迫汽車駕駛人產生不便(更多人開車造成停車不便與塞車),進而提高大眾運輸的使用率與習慣。習慣的養成很重要,許多北部家庭下一代不會騎機車的子女很多,因為大眾運輸方便。年輕人男生也不需利用個人交通工具耍帥,約會搭捷運一點都不丟臉更方便舒適。
6/20
個人真的認為台灣的機車問題若不有效解決及管理,人民習慣會越難改變,間接影響一些公共運輸建設投資意願及使用率,甚至競爭力。
大眾運輸其方便性當然無法與機車相比,但其他國家有大力宣傳機車的好處嗎?
先前有提到的部分再解釋一下:
就人力而言,上班或洽公的也好,跑業務的也罷,個人在交通上(大眾運輸或自行開車)多出來的各項個人成本(包含時間),不也可以轉嫁到大家的消費上而間接也提高個人薪資,市場機制會去調節的,人民生活步調也可以放慢點。
所謂開發先進國家一向如此,賺得多其消費也高。第三世界或共產國家,人民賺得少消費低,工時也長。
6/22
回應部分
民眾機車持有率太高本來就應該適度的管理,都會區大眾運輸才能早日健全,最後受益的還是回歸民眾,住郊區的民眾也有許多機會到都會區來洽公,看病,購物等等,並不是只有住在都會區的民眾才能享用的到。
機車持有率太高,許多人是汽機車都有!這才是問題重點之一。機車至今的存在並不全然在個人經濟能力因素去討論,而是政府沒有一套管理機制,這也是我在這裡試著跟大家討論的原因。如果說台灣現在還是停留在早期,大部分的民眾都騎機車代步,家裡也只有機車,而小弟個人卻有車開,那我相信也沒有這篇主題討論的必要了
其實也有許多網友提到自身是利用機車接駁的方式搭乘捷運,個人深感佩服。以前個人曾經寫過相關論點,如果把購買機車的費用,各項支出如油錢,保險,維修保養,稅金等等攤提下來,再算進無形的人身安全風險等考量,騎機車的個人及社會(醫療)成本其實不低。
個人認為一部份原因在於台灣民眾的機車持有率太高,先期購置機車的錢跟相關成本已經先納入必要的開銷當中,所以會有騎機車省錢(只需油錢)觀念,轉搭大眾運輸等於被扒兩層皮的現像產生,於是高雄捷運暫時只能停留在到外地觀光旅遊時的便利性,或天氣狀況不佳時候運用等等。
[月經文?] 為什麼台灣的機車這麼多?
台灣有辦法 直轄市不要有摩托車進入嗎 以活化大眾運輸
樓主也非新手... 怎麼lag這麼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