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台車就是這個,接手家裡的舊車,約略是1990~92那幾年,後視鏡雖然在前面,不過有改成電動調整,所以不必下車調,後視鏡在前面的最大好處是可以看的到車肚子,路邊停車很方便;(所以現在有些休旅車也會在右前方加裝一個這種後視鏡)變換車道要看左右時好像也比較沒有死角.(年代久遠,這一點不是很確定)還有就是看右邊後視鏡時頭幾乎不用轉,眼睛斜一下就看到了,現在在A柱旁的頭就一定要轉一點才看的到,大概是這樣.
看到後面SUNNY就不是最早的車款,而是後來復產的,不過也20幾年了,最早的叫速利,那時候可不允許給國產車直接叫英文名,後來停產後再復產,社會風氣比較開放一點,才可以用SUNNY來做宣傳重新包裝產品,最早的1.2叫速利,1.4叫萬利,最高級的2.0叫勝利,還有一款叫樂利,不太清楚是幾CC的.
根據我從老一輩聽到的說法!改來車門旁邊是因為早期沒有電動後視鏡!為了方便調整後視鏡才這樣改的!還有政府一直強調轉彎前要"回頭"看一下!(防止死角有人)所以照後鏡改來車門旁邊!可以強迫駕駛脖子轉的角度大一些!(眼角餘光可以喵到死角)這個說法我也不知道對不對?不過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