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 AMD在初代亞速龍時期還滿熱門的吧 各大3C討論區都很多低階的散步龍也和賽揚打的有來有往的但後來下一代好像不行了再之後又有I3 I5打全部 所以市佔率下滑很多如果AMD想在市佔率翻過INTEL以消費者大眾換電腦的週期 至少要連續領先五年比較有機會畢竟INTEL也是領先了十年有了 才有現在的市佔率但有競爭才有進步下一世代INTEL 12代和AMD 的ZEN4效能應該會有明顯的提升到時候誰贏誰輸 現在也不重要架構都改了想升級就要換一堆東西
dajenwang wrote:應該不至於台積電做不出i的設計,因為要給台積電代工的話用的是台積電的平台,理應還是Intel設計,台積電協助優化. 只要良率夠好應該是沒什麼難度,畢竟製程優勢擺在那邊. 希望啦! GG 做 i社的設計沒問題, 這是很有可能的事.i社的設計部門應該會氣焰不小, 純理論為出發. n年前, GG 拒絕過 IBM, 說它的理論不可行.現在, GG 還是會直說 i社的設計不可行. 那就打一架嘍.這是以還有尊敬 i社製造能力的前提說的. 畢竟, 幾十年前, i社"指導"過 GG,缺失百點以上, 後來都改善了.我想聊個題外話: Qualcomm 新的 SoC snapdragon S888, 使用 SS 5nm 工藝,初期 geekbench 跑分 竟和 S865 相去不遠. 大家有何看法?
Nightmareseal wrote:GG不可能做不出牙膏要得IP,現在問題是轉單GG對牙膏是短多長空的大傷.... 眉角非我外人能體會 i社設計部門如何折磨 技術研發部門 和 生產工廠.雖然有設計平台和 design rule, 有些在系統中的東西, 實現的可能性低.特別是新型工藝. 這時, i社的設計部門不願拿掉, 或做限制範圍時,那就撞牆吧!所以, 對著鑽象牙塔的人, 要持保留態度.GG 的製造能力佳, 成果已經顯見不該懷疑.
Vicky224 wrote:以前只有愛改機,愛超(恕刪) 看樣子樓主至少沒接觸CPU訊息有三年以上了期間大概就是久遠前在intel i系列接收到的訊息再到近期突然看到電視新聞AMD市佔上升比例之快intel i系列時期 同期AMD用工程車當代號的產品 效能貧弱單核效能不到intel的30% 核心多也沒用intel i系列低階產品i3可以秒AMD全系列產品 可見AMD效能之慘之後intel開啟擠牙膏行程每代10%左右的效能提升以及換代即換腳位 消費者想隔代提升效能就必須把CPU與主機板換掉 確保收益約四年前AMD從工程車時期前進到Ryzen以新架構以及增核的方式 大幅提升效能但是這個增核必須要台積電新製程 要兼具電晶體數上升與晶片體積縮小才能在一顆CPU中放入兩顆4核晶片 達成實體4x2的核心數(8C16T)初期單核心效能約intel同期80% 現在產品則是90~100%單核效能略低 但是核心數執行緒都是兩倍 效能大幅超前intel(AMD家用等級目前已有單晶8C16Tx2的產品)加上每代效能提升20%左右 ARM板可相容五代CPU產品最舊的版可以用五年後新CPU大幅提升效能都是吸引使用者改用AMD的原因而目前intel製程與增核速度不及AMD萬年4C8T擠牙膏 舊製程高熱 效能低弱以及每代更換腳位的問題較不受消費者青睞簡單講從當初i3秒全家到現在反過來市佔當然也會流向AMD這邊來
skiiks wrote:看樣子樓主至少沒接觸CPU...(恕刪) 我是很不想擾你們清夢 但第三季的Mercury ResearchIDC這些的報告看過之後再來繼續做美夢好嗎?現在只不過是當年K8的翻版而已.
Intel一直都沒有多好除非你買到最高階款,不然其他的都是能閹就閹,能限就限更不用說擠牙膏般的進步速度,拖慢人類的進步;蓄意操控腳位,強迫人類更換還可用的主機板造成地球污染。這家公司,罪惡深重,罄竹難書唯一好一點的是Intel沒有像nVidia一樣把產品從兩萬元炒作到五萬元,nVidia把產品當房地產炒Intel跟nVidia這兩家公司,都是無量企業,消失掉會對人類世界更好,死掉無妨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Intel 一直以來都是製造比設計強,而AMD則是設計比製造強。過去幾十年間,intel一直是世界最強的ic製造廠商,所以intel沒事怎麼會找別人代工? 真的這麼強就不會給台積電代工的AMD打那麼慘
AMD應該從K6-2系列開始長大,SUPER7幫AMD很大一把INTEL硬要進去SOLTA,AMD靠SUPER7延長了一些生命週期當時DIY市場就很多用AMD了,我覺得噴發應該在SOLTA K7-500就是不才從386DX-33就AMD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