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笔电cpu 13700h和7940h的对比,以及接下来的预期

在75w时,两颗cpu r23跑分都差不多大概18000分左右
在35w时,7940h则要比13700h强一截,大概14500分对比12000分
游戏方面13700h代4060相比7940h代4060在1080p下整体上大概要强10-12%
7940h,7840h都是zen4 笔电u,跟过去一样缓存砍半,工艺来到了台积电4nm finfet,低频能耗比出色
是am的笔记本的主力型号。
其他像那些12核,16核的zen4cpu,不出所料的空气型号,跟过去一样展现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另外从桌面端移植的7945h和7945hx3d同样情况,看得到买不到。供应量极少,这很amd。

上面提到13700h相比7940h在35w时 多核性能会输大概20%左右,
而这个短板大概率在14代meteorlake上得到弥补。英特尔cpu过去3-4年一直在低功耗cpu上在能耗比方面被amd压着打。而用上intel4的meteorlake如果发挥正常的话,正好是弥补这个短板的解决方案。

meteorlake目前已知规格同样是6+8,跟13700h一样。预计在35瓦下能耗比会有不小的提升。单核如果也能到5ghz的话,有望打平桌面端的13900k,因为预计会有10%的ipc提升。

而由于amd的zen4笔记本已经用上台积电的4nm。在采用台积电3nm之前,能耗比在短期内(1-2年)很难再有突破性的提升。所以采用intel4的meteorlake 的到来似乎可以完全弥补intel轻薄本和以下规格过去几年的相较amd的短板。另外meterlake内置的核显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看起来目标很明确。
14代meteorlake的处境有点类似icelake和tigerlake但又有些不同。
比如在icelake到来的那个时间点,对手是amd的4800u,4核对8核,多核被吊打。
tigerlake 虽然提高到8核,amd则升到5800h 游戏和生产力虽然成功实现逆袭,但能耗比还是小输。而tigerlake 11800h和5800h都是游戏本,在轻薄本方面还是一样4核打8核被吊打。
而到了12代vs 的amd 6800h,6800u intel不管游戏本还是轻薄本都实现逆袭。加入小核的方式是intel在多核短板得到很大改善。
而13代面对amd的zen4,游戏本依旧守的很稳,但在轻薄本方面能耗比的缺点有出现了,好在这个问题在meteorlake来之后又得到解决。
intel我就不說了

amd目前也是牙膏狀態

現在都是合起來宰羊的

等zen5再看看吧
knift
pc8801 自從買過淘寶的筆電後,就不會再想買國內筆電了。價格、款式都差很多。別的不說,同樣是華碩,台灣市場就幾種鳥規格,再去淘寶看一下,單一天選產品線從cpu、螢幕、gpu全都有各種不同選配。
knift
而且重點是現在在pchome找zen4 78xx 79xx的筆電,可能一隻手的指頭數得出來,在淘寶已經有很多可選的了。
游戏脑力 wrote:
14代meteorl...(恕刪)


小核在日常應用中就是不如關掉的垃圾東西

只提升小核數量的話 這種東西就別拿出來吹了..

還不如把空間騰出來給內顯加EU 或是直接十個大核
pc8801
文書影音甚至一些不太吃單核效能的遊戲給小核跑ok的
蔥油餅大叔
如果你常多開遊戲的話就會發現不太OK 頓挫感很強 關掉小核開全大核反而沒這問題
蔥油餅大叔 wrote:
小核在日常應用中就是...(恕刪)

真的= =


小核撐起的多核性能有什麼用?
日常使用這種低附載場景把他丟到小核照樣卡

像這種......我就很好奇到底為什麼要丟給小核?
我才開Python環境+EDGE瀏覽器欸


AMD的話長這樣,這不是合理很多?

直觀一點的遊戲表現大概就像如下:

全預設,區區小品遊戲還要丟給小核?
又不是大核不夠用


丟給大核執行



順便附一張全丟給小核執行的狀況
這還只是用內顯欸
當然你會說這是WIN10啊,WIN11應該會好不少吧
算了吧WIN11系統自帶debuff連日常使用都在卡了,遊戲表現也基本一樣糞
看看上面12500H的狀況有比較好?
要不是輕薄筆電沒AMD的可以選,我也不想選這顆垃圾I7

最後附上1360P關小核的R23

功率約35W
單核跑不滿5G,因為會一直撞溫度牆
不關小核多核可以跑上1萬
但關小核後的系統流暢度比不關要來的好
小核真的沒有想像中的強,對於快取吞吐量大的應用就破功了
反正筆電純文書不會跑對多核有需求的軟體
要多核性能用家裡的7950X3D跑就好

看之後要不要來分享一下這顆
嘴歸嘴,1360P還是有它好的地方
所以INTEL要不要出個純大核的處理器?
ロリ大大
游戏脑力 大核有餘裕就不希望程式跑到小核上,不管是前景還是背景,尤其是遊戲大小核一起跑畫面張數直接爛掉,就是都試過了才決定直接關小核留在WIN10穩穩用
pc8801
我只能說就是應用上面有毛病,就看intel能怎麼突破囉
zen3到zen3+到zen4(4nmfinfet)能耗比的提升
35瓦下r23
5800u 9300
6800u 10500 +13%
7940h 14100 +34%
75瓦下r23
5800h 11500
6800h 13000 +13%
7940h 18000 +34%

可以看出搭配4nmfinfet的7940h能耗比的确提升不小。能耗比甚至比桌面的zen4还强,原因是相比桌面的zen4 采用5nm,移动端一步到位提升到了台积电的4nmfinfet。这也是目前amd能采用到最高工艺。
而可能今后1-2年都没办法找到更先进工艺替代。

另外看一下intel而12代和13代能耗比变化
35w r23
12700h 10200
13700h 11500 +12%

75w r23
12700h 16200
13700h 18000 +12%
尽管还是intel7,13代相比代能耗比还是有所提升。相当于台积电从7nm到6nm的提升。这样看来raptorlake的intel7,其实已相当台积电的6nm。

meteorlake搭配的intel4 看名称对应的应该就是台积电的4nmfinfet。
只是目前良率和频率应该还在爬坡中。intel4的改良版则改名为intel3.代表期性能和能耗比匹配台积电的3nm,并不是有真正的3nm工厂。搭配intel4的meteorlake又是一次intel的重大关键节点。
pc8801
話說看規格13900h同樣功耗規格卻有更高的時脈來的?




6+8+2核的meteorlake,目前唯一能找到的es版实测数据
r23 4261分。cpu利用率只有21%处在很早前阶段的es版。
利用21%跑4261分的话,那么完全发挥应有的性能的话似乎有望摸到2万分。
intel 第 14 代趕快發表吧
我需要買新筆電

怎麼都沒有廠商外洩行動處理器的資訊呀
maya95 wrote:
Zen 5 Ryzen 8000


就看跟Arrow Lake誰先上喽

至於前面有人說廠商在擠牙膏的,我也說句: 看戲的當然覺得簡單

怎麼不說航工公司擠牙膏,客機速度都沒超過2倍音速

Zen 5和Arrow Lake就算出了.....也就是那麼一步,大家難道以為從此以後幸福快樂了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