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說休旅車在銷售市場上的橫行霸道,讓「有尾巴」的房車不再是車廠主力推崇的販售產品,但近期我們倒是接觸到不少「變種房車」,也就是被稱作轎跑車的「4-Door Coupe」,如Porsche Panamera、BMW i4及Volkswagen Arteon等,都是一眼就能抓住眾人目光的帥氣化身。而這一切的濫觴,都始於本文試駕的主角:Mercedes-Benz CLS。
- 第一代CLS-1
- 第一代CLS-2
- 第二代CLS-1
- 第二代CLS-2

第三代CLS於2017年報到,率先換上全新品牌設計語彙,展現不同於其他家族成員的新面貌。此代CLS並未像舊款一樣衍生Shooting Brake車型,反倒是賓士的性能子品牌Mercedes-AMG以相同的MRA模組化平台為基礎,於2018年帶來尺碼更大、性能更強悍的GT 4-Door Coupe,以更高一階的定位成為品牌新一代的旗艦轎跑。當然,這並不表示CLS就此下台一鞠躬;只不過如今在家族中,轎跑車款上有AMG光環罩頂的大哥GT 4-Door Coupe,下有深受年輕世代喜愛的小弟CLA,夾在中間當老二的CLS不再像以往是鎂光燈下的唯一焦點,更何況現在還有一堆休旅及跑旅兄弟們搶著出頭,要博得關注更是不容易。問世超過三年後,原廠選在2021年於海外發表小改款CLS,並在同年11月份由台灣賓士引進國內。有別於小改款前劃分一般版及性能版兩規格,小改款後的CLS採單一350動力型號販售,售價為428萬元,掛名AMG旗下的CLS 53 4Matic+目前暫無導入計畫。

對照與CLS關聯性極高的E-Class,在2020年小改款時的動刀程度,CLS在這一次小改款工程當中的變化可說是微乎其微。著墨較多的地方集中在車頭,以帶有三芒星銀點的單柵式水箱護罩呼應其他新生代家族成員,並改採線條更豐富也更運動化的前保桿進氣壩。同時,AMG Line外觀套件也是直接標配,但試駕車的消光灰塗裝須加價11.5萬元選配。

標配的標準型LED頭燈於試駕車上已加價升級成多光束智慧型LED頭燈,不僅內部排列樣式有別,照射範圍及效果也更加出色,且具備遠光燈自動遮蔽功能。

車側至車尾的線條勾勒是CLS最迷人之處,三代車型都遵循同樣「Coupe-like」的流線造型,流暢地與尾廂連接,營造低矮修長的視覺印象。事實上,此代CLS的車長已經來到4988mm,比起E-Class再拉長53mm;1429mm的車高也比E-Class少了31mm之多,甚至比E-Class Coupe還要低,只有軸距和E-Class同為2939mm。

另一項與E-Class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CLS採用雙門跑車常用的無窗框車門設計,區隔兩者定位的不同,以及增添更多跑格元素。

大致沒有變動的車尾於尾廂另有小鴨尾翼的點綴,下方是AMG Line外觀套件必備的雙側鍍鉻排氣尾飾管,吸睛度不若車側或車頭來得高。

19吋AMG五輻雙肋式鋁圈也是AMG Line外觀套件常見的搭配單品,配胎規格為前245/40R19、後275/35R19;個人認為以CLS的尺碼與身分,配個大一號的20吋AMG多輻式鋁圈更對味!

內裝架構自2017年發表以來沿用至今,基本上就是由E-Class延伸而來,將空調出風口改為更具識別度的渦輪扇葉造型。小改款後隨其他新世代換上新款方向盤及MBUX多媒體系統,並標配AMG Line內裝套件。

隨AMG Line內裝套件附上的Nappa真皮平底跑車方向盤特色十足,左右雙幅另再劃分上下區塊,功能鍵則採全平面觸控式按壓,也可上下滑動操作。左側負責數位儀錶切換及駕駛輔助系統,右側則掌握MBUX多媒體系統,兩邊各司其職。
- 飾板-1
- 飾板-2

相連在一塊兒的雙12.3吋螢幕配置,可說是賓士內裝非常有辨識度的特徵之一,兩組螢幕的解析度皆為1,920x720p。不過隨著科技發展及世代演變,這套使用已久的內裝架構也將會慢慢走入歷史,由獨立的數位儀錶及直立式螢幕取代。
- 數位儀錶-1
- 數位儀錶-2
- 數位儀錶-3
- 數位儀錶-4
- 數位儀錶-5
- 數位儀錶-6
- 數位儀錶-7
- 左圈-1
- 左圈-2
- 左圈-3
- 左圈-4
- 左圈-5
- 左圈-6
- 右圈-1
- 右圈-2
- 右圈-3
- 右圈-4
- 右圈-5
- 右圈-6
- 右圈-7

若覺得數位儀錶太過花俏複雜,CLS 350還有標配抬頭顯示器,平時無須移動視線就能獲得時速、駕駛輔助及導航指示等實用資訊,顯示內容也有多種選項可調。
- MBUX
- Apple CarPlay

齊全的駕駛輔助系統一向是賓士的長處,試駕車另有選配智能輔助套裝,內含前文提及的多光束智慧型LED頭燈和進階智慧駕駛輔助套件(P20)。後者標配智慧駕駛輔助套件(23P)的所有功能之外,另再新增Pre-Safe主動側撞防護。至於23P本身內容則包含智能定速測距輔助、智能轉向輔助、閃避轉向輔助、主動防撞輔助(含路口車流辨識、行人偵測及車道壅塞防撞輔助)、主動盲點輔助、主動車道維持輔助及Pre-Safe Plus主動後方安全防護。
- 環景-1
- 環景-2
- 環景-3
- 環景-4
- 自動停車

畢竟定位高於E-Class且車價也突破四百萬大關,俗稱「小柏林」的Burmester環場音響系統也沒有在CLS 350的標配清單中缺席,有了13支高傳真揚聲器的加持帶來不俗的音場體驗。
- 無線充電-1
- 無線充電-2
- 前座
- 腿靠延伸
- 記憶/通風/加熱
- 動態座椅-1
- 動態座椅-2
- 動態座椅-3
- 後座
- 扶手
- 出風口

雖說軸距與E-Class相同,CLS在車頂大幅下修的先天條件下就少了一分開闊感。由身高185公分的磯崎將前座調整成他的標準坐姿,再進入後座乘坐,可以發現膝部空間尚有餘裕,但頭部已經觸頂,且下斜的側窗也幾乎擋掉側邊的視野,但真要說乘坐舒適性還是優於大多數的雙門跑車,多了後門要進出後座也方便許多。
- 行李廂-1
- 行李廂-2

「350」這個型號自賓士改採小排氣量渦輪引擎當作動力來源後,就比較少出現在車系當中。CLS 350搭載的動力單元是代號M264的2.0升直列四缸渦輪引擎,基本上與E 300系出同源,且也有48V輕油電技術的輔助,但在調校上已將最大馬力由258hp拉升至299hp,最大扭力也從37.8kgm上漲至40.8kgm,48V系統可再額外增加14hp的出力,變速箱則都是9G-Tronic九速手自排,並採後驅配置。
- 駕駛模式
- Individual

從帳面數據來看,CLS 350較E 300多了約41hp/3kgm的輸出,馬力重量比也從6.71kg/hp下降至5.9kg/hp,但實際開起來的差異並不到非常明顯,這點也能從兩者的百公里加速成績略知一二。將近三百匹的CLS 350可於6.1秒內完成0~100km/h加速,只比E 300快上一秒;再加上扭力峰值域由1650rpm延後至3000rpm,一般模式其實不會特別感覺到這具引擎的衝勁,倒是精緻的運轉品質與柔順的加速過程都符合我們對於賓士的期待,也是一輛豪華轎跑應有的表現。

話又說回來,重踩油門下去還是能獲得充足飽滿的推力,九速手自排迅速的降檔反應再搭配電動馬達的助攻,造就順暢即時的動力銜接,讓CLS 350能以略帶衝勁的英姿一路超越車陣裡的慢郎中,顯現具有跑格的另一面。比較特別的是,試駕車因認證車身分而配備市售車款不開放選配的運動化引擎聲浪模擬裝置及跑車化排氣系統,雖不像AMG車款那樣高調囂張,在起步或加速過程當中能察覺低沉的聲浪伴隨左右,反而突顯不同於E 300寧靜高雅的運動性格,若是能開放選配或標配會更合這類喜愛轎跑車款的買家胃口。

底盤方面,CLS 350與E 300運動版同是標配車高降低舒適型懸吊系統,但在連續壓過幾個坑洞後就能隱約感覺得出,前者阻尼設定要再比後者稍微硬朗一些,傳遞更多路面訊息給駕駛,同時還是能帶給乘客平穩舒適的乘坐體驗。做為一輛非強調性能取向的豪華轎跑,如此調校也顯得恰如其分;然而,真要在山道逞兇鬥狠,最好還是交給AMG陣線的弟兄們出馬比較合適。並不是說CLS 350遇上彎道就會變成軟腳蝦,舒適型懸吊在過彎當下依舊能紮實地支撐住車身,展現不俗的協調性,但整體偏向溫馴的反應和調性不太會點燃你內心的熱血小宇宙,來趟舒舒服服的長征巡航才更能發揮CLS 350的主場優勢。

初代CLS打破傳統房車的框架,在車壇發展的歷史中寫下轎跑新篇章,地位舉足輕重。演進至第三代小改款的CLS,或許光芒不再像過去那樣耀眼,但優雅的身段和獨特的韻味依舊可以讓路人駐足回頭欣賞。而隨著造車工藝的進步,當前房車與轎跑車的分野似乎變得越來越模糊,尤其是賓士自家未來打頭陣的新世代電動房車EQS、EQE,都已融入相當多的轎跑設計元素,理當沒有必要再獨立開發轎跑車型。換句話說,CLS車系或將會停留在燃油世代,成為美好回憶的一部分,想要圓夢得趕緊把握機會了。
試駕車選用配備(價格由低到高):
●後座可分離傾倒椅背:24,000元
●原廠防盜套件:26,000元
- 原廠聲光警示防盜系統
- 車內防盜偵測感應
- 竊盜與車輛毀損通知(自開通後三年內免費)
●豪華前座椅(可通風/加熱):61,000元
●真皮-黑內裝:85,000元
●智能輔助套裝:89,000元
- 進階智慧駕駛輔助套件
- 多光束智慧型LED頭燈套件
●動態多重支撐充氣調整雙前座:107,000元
- 舒適型前座頭枕
- 雙前座快速電熱椅
- 按摩及動態調整功能
●消光灰:115,000元
●中控台及車門扶手AMG碳纖維飾板:140,000元


▍Mercedes-Benz CLS 350 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直列四缸DOHC 16V 汽油渦輪+Mild Hybrid
排氣量:1991c.c.
最大馬力:299hp/5800~6100rpm(+14hp EQ Boost )
最大扭力:40.8kgm/3000~4000rpm
驅動方式:後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九速手自排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多連桿
後懸吊結構:多連桿
輪胎規格:前245/40R19、後275/35R19
車身尺寸:4988mm x 1890mm x 1429mm
軸距:2939mm
國內售價:42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