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有看了一本工具書, 書名就叫 一生的自行車計畫
覺得不錯, 所以把書摘copy給大家參考, 我買的是37x元

如果能逐日分享一下每一章的心得, 也讓大家發表一下自己的想法與經驗, 但可能得花很多時間, 最後還是希望大家能自己去看, 終究自己的筆記還是自己的比較能夠懂

只可惜這本書沒有很多插圖, 只靠文字有時很難理解與表達運動上的某些動作與意思
說不定我們可以用別的網路上的資料來加以補足說明
==============================================
內容簡介
  本書是寫給已騎了一段時間的自行車,並希望日後能一直騎下去的人。

  運動的重要性無庸贅言,但若我們要挑選一項終身的運動項目,帶領我們走向一百歲,畫出健康的生命藍圖,自行車無疑是最佳選擇。

  自行車可以讓我們運動健身,也可以作為旅行、代步工具;一個人騎自在,團體騎能互相激勵;可以只是在河濱、鄉間放鬆,也可以在各種長程、短程、下坡賽、場地賽中追求自我極限,不斷磨練騎車技藝。

為了讓我們騎更長久的自行車,本書探討騎車的幾個重要面向──
  .騎車技巧:由變行變內行,由騎士變成真正的高手
  .自行車調整:以最自然的姿勢,發揮最大踩踏效率
  .騎車飲食法:運動時該吃什麼、怎麼吃
  .飛輪課:善用室內飛輪課程,成為更優秀的戶外騎士
  .訓練法:最新訓練法讓你達到最佳體能
  .重量訓練:減緩肌肉質量流失、抗老化、鍛練肌力
  .生存指南:如何在都巿中騎車、遇到雷雨怎麼辦......

以及──
  .膝蓋及背部傷害、性功能障礙、骨質疏鬆症等自行車騎士不能不預防的問題......
  .百哩賽、旅行、爬坡挑戰、24小時賽、長程騎行......多采多姿的自行車活動

  此外還有自行車界12位傳奇人物的專題,洞燭自行車業機先的產業龍頭、摔斷全身骨頭也要騎車的下坡賽女神、改變美國自行車界的工作狂教練......

前言
第1章 訓練 透過設定目標、周期訓練法、重量訓練及瑜伽,讓身體更強健
第2章 技巧 騎得更快、更安全、更漂亮的技巧
第3章 室內騎乘 善用室內飛輪課程,以成為更優秀的戶外騎士
第4章 騎車的飲食法 高能量飲食的策略及科學
第5章 抗老作戰 想在40歲、60歲、80歲都還維持年輕健康嗎?祕訣:光靠騎車是不夠的!
第6章 自行車與親密關係 騎車與性功能障礙:簡單解決硬(不)起來的問題
第7章 自行車調整:騎車的根本 適當調整,以舒適騎乘、增加動力、預防傷害
第8章 預建 騎車兩大傷害的預防與治療:騎士膝及騎士背
第9章 自行車騎乘與骨質疏鬆症 如何預防骨質流失
第10章 動機與精神鍛練 如何用正面思考、想像、呼吸控制、訓練日誌、創意騎乘及時間管理致勝
第11章 騎車與精神狀態 騎車可以趕走──或帶來負面情緒,運動員如何平衡運動時的心情起伏
第12章 踩動家庭關係 如何兼顧騎車與家人
第13章 生存技巧 碰上搶匪、暴風雨、粗心駕駛、瘋狗及其他突如其來的危險時,該如何自保
第14章 旅程 百哩賽、旅行、爬坡挑戰、24小時賽、長程騎行......多采多姿的自行車活動激勵我們
樹大

可否告知書名, 出版社, 在那買?
謝謝
shtpman wrote:
樹大可否告知書名, ...(恕刪)


一生的自行車計畫
Bike for Life: How to Ride to 100
作者:羅伊.沃雷克、比爾.科多夫斯基
原文作者:Roy M. Wallack、Bill Katovsky
譯者:黃致潔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07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508866
裝訂:平裝

各大書局都找的到
不難買的新書
確實是好書
值得一看再看
俺在Pchome online書店找到啦

24H到貨而且NTD380還有找...
去搜尋一下就能找到了,看來俺也要來buy一本惹
走路太慢~~~開車太快~~~騎自行車....腳太酸~~~
這本書我也有在信義誠品買的
目前只看一些 其中技巧篇內下坡的部分令我印象最為深刻
一般大家討論很少提及這方面 卻是讓大家可以執行一生的自行車計畫最重要一環
內容當然不是上坡快 下坡慢這麼簡單的說法而已 詳細有請版大概述

小樊 我是勇哥阿 上周武嶺回來之後送保養昨天才剛從數字公園取回及換黃金鍊條
今天還請休了年假無奈天氣溼冷阿 希望趕快轉...地不溼就好 不溼就好啦
看了樹大的介紹
馬上就去博客來訂了一本
真巧 小弟已經忍不住將其中關鍵而正確的觀念與大家分享期能真正落實"一生的自行車計畫"長長久久
[分享]下坡技巧
謝謝你的分享, 這真的是有意思的重點

就借用你的成果, 我們繼續討論一下 "如何轉彎”

2. 內側踏板在上。如果是右轉彎,把右邊踏板提到12點鐘位置,左腿打直,踏板踩在6點鐘位, 轉彎時右膝往右邊傾,身體重心放低,增加穩定度。高速過彎時右肩甚至頭部都要稍微往右傾。

=> 有一次我大兒子, 從汐萬涼亭往下到老爺山莊門前高速轉彎, 忽然不明就理的瞬間摔倒, 原因就是踏板擺錯上下, 撞到地面

4.從外側進入彎道再切進。在彎道前3公尺就調整成你有把握掌控的速度,過彎前先騎到直線車道的外側,然後以弧線切近彎道頂點(若是從內側車道過彎,最後可能會撞上外側護欄吧!)整個過程應該是:外側 內側 外側。不是沿著彎道轉,而是讓車子創造轉彎弧度,然後調整身體重心,讓膝蓋微微傾向轉彎的方向。

=> 這個說明, 文字不太容意明瞭, 有沒有人幫忙畫個圖, 或進一步說明...


5.用力壓住外側踏板。彎道外側踏板壓得越緊,摩擦力越大。將身體重量壓在外側踏板,根據豪爾的說法:用力踩緊!你的車子會像上了膠一樣,牢牢抓住路面。


=> 這很有效, 特別是在之字型下坡道上, 速度愈快, 更要用力往下踩緊
謝謝樹大.很高興見到我們網站.可以提供下坡騎法.對於新手或未騎過山路的車手.真

是受用無窮.很多騎車方法的學習


希望是能夠透過書本或朋友之間的教導與傳授.得到正確的方法


.並不需要透過慘痛的教訓,才會得經驗.那是非常滑不來.

很高興在汐萬的網頁.有那麼多先進願意提供自己的想法與經驗.來傳授


讓後學者很快得到寶貴的知識.來保護自己.


.很慶興自己是屬於這個團隊的一份子.
決定的事情.全力以赴.答應的事情.說到做到. 汐萬百客.福氣啦....
老實樹 wrote:4.從外側進入彎道再切進...
=> 這個說明, 文字不太容意明瞭, 有沒有人幫忙畫個圖, 或進一步說明..
樹大,
這個部分, 可以參考F1 or GP 賽車就可以得到你要的畫面了...

ps. 這樣的做法是把急彎轉化成緩彎... 想像把每次轉彎都當作在畫一個圓 (車子是走在圓周上... 開車時也可以試試... 所以高速公路的圓形交流道不能太小, 否則易出車禍), 畫出來的圓越大, 半徑就越大, 向(離)心力就越小, 就越容易過彎~
騎車~流汗~真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