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車架的差異或差別到底在哪 ?

nox350d wrote:
我倒有個疑問
TCR 真的輸 CAAD9 這麼多嗎? ...(恕刪)

沒有所謂輸嬴的問題
各家車架設計調調本來就不同
簡單來說
TCR加速快反應較為靈敏
我會用於參加短程賽事(50km以內)
反觀CAAD9穩定性強騎乘較為舒適
用於長途賽事是很好的選擇

每部車都有其特性
適合自己的車才是最重要的
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看半天....還是不知道,
車架的差異或差別到底在哪 ?
方形管、三角形.....差在哪......

不過,CAAD9車架焊的不錯,有看過鋸開BB的CAAD9照片,
其他車廠,要多學習....要把車架BB鋸開,這樣打廣告,
看的到裡面,這樣大家才能有安心感、信任感!

power豪 wrote:
沒有所謂輸嬴的問題
各家車架設計調調本來就不同

這句話很中肯.

現在許多大廠的公路車靠向壓縮車架的設計,這點算是台灣之光,因為這是捷安特的創意.
ccckai wrote:
你應該是看不懂我的比...(恕刪)


阿姆斯壯騎賣場車 跟 騎TCR的鄉民比.....這是鼓勵人多練車

Armstrong騎賣場車和Contador 比看誰勝......這是敎你省力的方法


如果沒力氣 還要省力......那就別騎車吧

f2344773 wrote:



你如果說CAA...請問你是GIANT的員工,還是死忠支持者?
(恕刪)


錯!
是手上握有幾張巨大股票的小股東!
多點銷售就多點分紅的機會嘛!
所以幫推一下喽!

unicafe wrote:
現在許多大廠的公路車靠向壓縮車架的設計,這點算是台灣之光,因為這是捷安特的創意.


奔馳在單車路上12個年頭,捷安特的Compact Road哲學依然肯定地定義自己是Compact Road設計的先驅。當Compact Road之父:Mike Burrows,坐下來創造出這款革命性的設計時,他的目標很簡單:建立一款質輕、耐用又反應靈敏的車架。Mike Burrows的目標第一次達成是在捷安特推出TCR合金車架時,過了不久,這個設計更擴及後來所有的捷安特TCR、TCX、Trinity、OCR和FCR的模型上。

捷安特的目錄這樣寫。

所以沒有Mike Burrows,就沒有捷安特的Compact Road。這是我自己的看法。
モーニング娘。最高!
大頭祥 wrote:
看半天....還是不知道,
車架的差異或差別到底在哪 ?
方形管、三角形.....差在哪.........(恕刪)

車架能玩的還不只這些...

我想在討論幾何的戰火過後,是否有人也來說說管型及各部位強度對於騎乘感的問題......

就算是車架幾何一樣,但是各部位的管材強度不同也會讓車子的調性改變...
前幾篇有帶到五通的部分了.
那後三角,上管的軟硬度的影響,不曉得有沒有高人也來指點
這部分才是最好玩的,

因為現在的車架角度有些都差異不大,騎乘感卻大異其趣.
能夠把車架弄得"活化"的材質,碳纖是最適合的,有業界的高人願意指點一下嗎?
免責聲明:以上言論為玩笑話,亦不代表本人真實意圖。 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owen1976 wrote:
但是依強度來說6xxx系列的車架就真的比7xxx系列遜色一些...(恕刪)

但6系列彈性也比7系列好一些, 比較不會死硬
f2344773 wrote:
BB drop比較大...72mm...(恕刪)


難怪我的5630換成普赫瑪 city後踩踏重心差別那麼大,受教了~~~
前叉如果是碳包鋁的基本上跟全鋁的完全一樣,騎乘的震度感是一樣的

車架也是差不多的如複合式(鋁加碳前後叉)或全鋁的

反正一趟100K或200K下來包準你想將鋁車丟掉!!!

至於變速系統我個人是覺得沒差!!!只差在爽度CAMPY > SRAM >SHIMONO



但是如果全車是全碳纖而且是C7 T700以上等級的車架

我是指全部哦!!包括座管座墊車手把龍頭水壺架

基於O1精神!!!!只能告訴你

就敗吧!!!不要懷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