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夾不再,之後呢?(公路車趨勢個人想法)

廠商要推什麼產品,都是從三大賽開始推,
只要有錢撈,以後看到三大賽騎電輔公路車也不是不可能
sn245763 wrote:
廠商要推什麼產品,都...(恕刪)

想太多,這是人力輸出的比賽怎麼可能讓你騎電輔~~之前有人在環賽偷裝馬達被抓到就被終生禁賽了.
我對進化無內胎系統比較有興趣,
我比較好奇無內胎怎不做成管胎的樣式,
當作是有框溝不用黏的管胎,
這樣補胎液都省了,
少了很多麻煩。
白痴汪汪狗
你說的不就是TUFO的open 管胎嗎😆 好幾年前就有了
瘦的狠
原來如此,是我太沒知識了,不知道早就有這類產品。
瘦的狠 wrote:
我對進化無內胎系統比...(恕刪)

有框溝的框,跑0 2WF, Shimano 9270配Maxxis High Road沒加補胎液放著也沒漏氣, 但有的框沒加補胎液沒多久胎就不硬了
瘦的狠 wrote:
我對進化無內胎系統比較有興趣,
我比較好奇無內胎怎不做成管胎的樣式,
當作是有框溝不用黏的管胎,
這樣補胎液都省

對丫,但我記得好像TOFU 是有做這樣子的外胎
也是不錯的做法
HOOKLESS 會脫框這個也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sn245763 wrote:
廠商要推什麼產品,都...(恕刪)

不可能 都騎電輔然後大家一起限速25或30嗎?
不限速的話,先別管uci了.你覺得各國交通部會接受時速輕鬆60 70的電輔車不掛牌在路上跑嗎?
廠商做得出來 選手能騎 結果法規限制一般消費者買不到 那是要撈什麼錢

單車競賽 車再怎麼進步,純人力驅動這點不會變,想看電車競速去看MotoE或Formula E就好啦
takajhong
當初推碟煞可以說為了安全 而且讓選手下坡可以飆更快增加賽事精彩度 電輔你要用什麼理由說服職業隊跟uci?
takajhong
電輔目前在多數國家都有法規限速的問題三大賽只能時速30在跑的話還有人會看嗎?還是要提供給選手全性能版,市售的都是閹割限速版? 這樣對高階客群來說 跟選手騎一樣車的賣點也消失了
瘦的狠 wrote:
我對進化無內胎系統比...(恕刪)


都已經快忘記這骨董了.當時因為缺點也不小而沒流行起來
這種東西本來是給OPEN框體驗管胎用的.是胎去迎合框的需求.
而不是框配合胎的性能.所以框本身並沒有優化...
而拿到現在HOOKLESS 使用可能會有優勢



OPEN管胎
沒有無內胎的漏氣跟翻胎問題
跟OPEN框邊承壓問題
以及管胎風阻缺點

1.不需要框勾.框邊也不需要補強 .也不需要胎墊.重量可以減輕
2.因為胎壓都由胎本身承擔....框本身可以做得更輕
3.舒適度高.路感好......這應該不用解釋了
4.換胎時框不會有乳汁....

OPEN管胎在當時少了 .無勾減重跟免襯帶.而且當時流行高壓導致框都偏重....
拿到無內胎使用.或許可以讓最高7XPSI的輪組打到100PSI卻有保有舒適...
因為胎壓由管胎結構本身承擔(框就比較不會有限壓問題)...................

不過缺點貴...雖然胎脣變成沒精度要求拉低製造門檻...但是縫胎還是費工阿.....
龍貝爾
看你的說明感覺OPEN管胎可以做為HOOKLESS的後續發展目標...但終究普及率跟價格才是最大的問題
Deleted
june-sue
想換車總要有個正當理由[^++^]
我覺得公路車改成單盤系統最實用
比什麼C夾改成碟煞還要實際一百倍
小緯0510
單盤車騎了差不多兩萬公里了,超後悔的,忍受前面4萬公里的雙盤車,應該當初落地就改單盤
june-sue
碟煞讓巧克力胎的登山車用就可以了,我本來以為這是共識
主推碟煞車款僅限於高價車

多數人一個月薪水買的起的車款,都還不是配碟煞,學生車就更不用說

車行真正銷量及保養量大的是那些平價車款,去補習班前面晃一圈,全都是C夾跟V夾,恐怖的純鋼索碟偶爾會有幾台

話說車友時常會有以為自己是多數的錯覺,但我們這些穿車褲騎車的熱衷份子,還佔不到車行客人的10%
eric62
現在學生都騎ubike多吧,車行1萬內的車幾年前就被ubike被打趴了
Freshness
學生到處都有,所以學生腳踏車需求很大,但很多地方都還沒有Ubike。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