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nyu1983220 wrote:
rpm是練車時的目標

實際騎乘時還是效率最重要


+1

不過每每想到此,就在想說環台賽台中站,平路上集團以近70KM的均速飆車,用53/12,轉速要多快啊 . . .

www.cycliving.com

體重近百,還在用超爛的XSR-3,好羨慕版主的輪組喔...
Lanxlot5475 wrote:
不過每每想到此,就在想說環台賽台中站,平路上集團以近70KM的均速飆車,用53/12,轉速要多快啊 . . .


算一下就知道了
用53/12 轉速125rpm..

不過...這種平路賽選手大多用最小齒11T的飛輪吧..
體力不夠,不要心急
騎車最忌諱碰到挫折就想從器材著手

騎車靠得是身體,數字本身就是一種迷思
體力不夠的話
轉速高就沒速度
速度高就沒轉速
說穿了就是體力不夠
付出越少,收穫越少

等你體力好了以後
你可能又不喜歡你覺得可以輕鬆帶出轉速的輪子了
http://caf677.pixnet.net/blog
caf677 wrote:
體力不夠,不要心急
騎車最忌諱碰到挫折就想從器材著手


+1

換倫組的差異真的很大很大。

換來喚去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多的迷宮裡面,忽略了最直接的:體感

也會讓自己不知道自己在練什麼。
www.cycliving.com
先謝謝各位的意見
為何我要保持要用100 轉來練習
這個轉速是一般訓練的基本指標
當然用53/11 的齒比去踏速度會很高 但可以練習的距離短了心跳高了膝蓋傷了
我想這個不是廠商設計這個齒比的目標

我問了一些先進
他們的意見:
暫時應該盡量將訓練距離增長一點, 習慣施力的方法和公路車與小徑的分別
練好了腳力才考慮投資另外一套適當的輪組 金錢是換不了技術和體力的

他們給我的訓練計劃是
每星期訓練150公里, 不要急於轉用53齒 應留用39齒 免得體力消耗太快 有空的話可以嘗試一些緩坡

希望我可以堅持這訓練計劃!



nelnel129 wrote:
先謝謝各位的意見
為...(恕刪)


那你需要的不是一組輪組,而是一組心跳表,然後別管時速,管好心跳跟轉速,其2~3個月之後再加入強度練習你功力就大增。
http://tw.myblog.yahoo.com/jordanaj23/
只練轉倒是可以不用心跳表,但是有的話可以加入強度進行監控,是非常好的練習工具
www.cycliving.com
數據嗎.......
買一台飛輪回來踩,對迴轉速的訓練還滿有幫助的@@
應該比買什麼輪組還便宜吧.....
nelnel129 wrote:
先謝謝各位的意見為何...(恕刪)


我也是從小折換到公路車的,當我還騎小折時:
平路完成環大台北200k,
爬坡可上承天禪寺的好漢坡。

後來我換了台碳纖二級公路車,
覺得跟小折比起來實在是輕鬆太多了!
(好漢坡我就不敢再去想它了)

在輪組上我也有類似的迷惘,
我用的是MAVIC SL 白金版
但我是在35後就不容易上去,也不容易維持,

最近又敗了一組手編輪
DT585外框(超重)
DT AERO SPEED鋼絲(超重)
三交叉+銅頭
SUNRIGLE花鼓
維多利亞的一級胎
在重量上比SL重超過400克以上,
但很神奇的,在平路35也很好維持,
爬緩坡還感受不出差異。
但價格跟SL差很大


迴轉速的部份
騎小折時拉到90就很了不起了,
現在可以拉到110,
平路巡航約105轉換檔
(我從來就不管我是哪一齒對應哪一齒)
短程練習40k內只以小盤練迴轉
長程練習及比賽時切大盤,進可攻退可守


心跳的部份
剛買心跳表時大約168時就會手腳發軟,使不出力
目在大約要178才會有上述的狀況,
所以在飆的時候要注意一下,
免得心跳爆了,就再也跟不上集團了嘍


練車騎150是很累的,又要花一整天,
你可以考慮60~100的路程,要有平路及長緩坡,
早上出門,中午還可以回家休息。

陡坡.....................以後再說吧
(我也很想上武嶺)


以上心得供你參考


挖係~大歐~啦 https://www.facebook.com/joeou2012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