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相同重量的爬坡輪組與50mm板輪,在爬坡時差異會很大嗎?


Lanxlot5475 wrote:


我的版輪38mm...

40以上要再加速需要一些技巧,我還在摸索。
(恕刪)


40以上要再加速需要的技巧

會不會...需要腿力的成分比較多?
迎著風 流著汗 心靈與身體的對話 這每ㄧ刻的感動 都是上天的恩賜
或許指的是

如何善用慣性維持高速和迴轉(速或真圓都好)

剩兩百公尺的時候開始加速

爆衝出去 確認後面沒人追上

放雙手 對著路旁的大砲

擺出心中想好的姿勢

Mobtom wrote:
40以上要再加速需要...(恕刪)


我不是輕量型的騎士,所以大部分我的加速,出力都很大。

我的版輪後輪只有24根鋼絲,所以如果我在時速40下再抽車加速,或是用"大力金剛腿"拉轉。

結論就是要持續出力好一段時間,時速可以衝到46,但是我大概也就沒力了。


根據資深前輩的說法,這是我加速的方式有問題導致的,版輪為了降低空組,鋼絲用的少,剛性也較弱,因此如果用"大力金剛腿"踩下去,每踩一下就會造成鋼絲扭曲,而這些力量就白費了。

因此理想的加速方式,是把力量以"鋼絲可以承受"的量去逐漸增加,就可以利用版輪既有的慣性跟較低的空氣阻力,用最省力的方式加速。


只是這個節奏我目前掌握不來。


或許會考慮用更粗的扁鋼絲,把張力拉大,讓輪硬一點以應付我那不成熟的加速 . . .


obasoun wrote:
如何善用慣性維持高速和迴轉(速或真圓都好)

剩兩百公尺的時候開始加速



可能四百公尺就得加速了 . . . 無法發動奇襲....

www.cycliving.com
Lanxlot5475 wrote:
我不是輕量型的騎士,...(恕刪)


這樣子的46

之前的騎乘是指個人衝刺

或是說團練最後衝出來的

我猜應該是前者

不過前面有多少的騎乘

最近自己在練大約20km丘陵地最大輸出(盡全力殺到底)

全程風右側風 最後四公里是平路

快到設定的終點時 會希望維持住迴轉 有餘力再加重齒比

不過好像不太行 發現起來抽車已經不成樣了

腳痠啊....還要再多練點
小弟以為不論輪組形式
輕,強,順才是重點
重量是物理運動的萬年變數

爬坡好爬就好,不一定非要低框形式
爬陡坡對小弟來說,視同重踩攻擊
前提在輪組剛性要足夠
剛性夠,攻擊或是啟動的反應才會快,不然就會重拖
因此高框輪組與低框輪組如果所有方向的剛性都一樣
那照轉動慣量公式來說,高框的慣量小
發起攻擊或是啟動的反應會比較快才對

不過那是指坐姿,當輪組大略垂直於地面時
所以板輪騎緩坡的效果,一般來說都是不錯的
如果今天有抽車,或是遭遇陡坡等足以改變車身與輪組夾角的情形
那麼輪組的剛性是否還是足夠,就有待考驗
此時剛絲較強,或是碳纖板+短剛絲部分強度夠高的板輪會比較有優勢
如果不夠的話,尤其是後輪,那爬陡坡就會覺得重拖
(車架本身剛性就先不討論)

所以,同組板輪,有的人用來爬坡會重拖有的不會
可能都有他的原因,更可能是爬坡技巧不佳(例:平衡感不佳,車身總是不正)
這原因並不是碰到板輪就一定重拖
有的板輪對這部份下了功夫,也是可以加以改善(當然代價是)
選手選取低框輪爬坡,不一定是因為他好爬,可能也有其他用意

上回白馬網兄分享的Great Wheel Test 2008一文
在關於剛性的部份,有作了測試,也有影片
最下面兩隻影片,分別是兩個廠牌板輪的測試
這樣的測試下,一個變形嚴重,一個是還好

當然板輪有空氣阻力上的優勢
所以,器材的選用,是看你想怎麼用,有一好沒兩好
總是會有點遺憾,就看自己怎麼取捨
一點想法,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http://caf677.pixnet.net/blog
Lanxlot5475 wrote:
我不是輕量型的騎士,...(恕刪)
不才小弟淺見~您的"力圓"不好!
很多人會"畫圓",可是"力圓"很少人做得好!小弟也做不好~
"踩踏"的力一定都比"拉提"的力大(因為重力及肌肉骨骼構造的關係),當您"力圓"
出師時就是任督二脈打通之時!
valeriowu wrote:
不才小弟淺見~您的"...(恕刪)


何止是不好,根本是爛透了 . . . 或許版輪也可以矯正我的回轉。

今天晚上去檢查輪組,後輪非傳動側的張力整個不平均,也不太夠,稍為調整一下。

希望能改善一點。
www.cycliving.com
我覺得ZIPP 303 真的很棒~~

所以如果有預算買國外品牌,我大多數都會問說你有沒有考慮過ZIPP 303呢?

Fabian Cancellara 最近贏了兩場古典賽,國外的站都在狂打ZIPP 303了。

我沒辦法想像"相同重量的爬坡輪組與50mm板輪"要如何比較。所以我只有上面的回答了。

モーニング娘。最高!
開版之後很多大大給了建議,真是非常受用

但是基於實驗的精神,我還是去買了一組12xxg的手編輪

用的是很常見的輪框xr200 中南鋼絲 神秘的陶瓷花鼓

重量與我的板輪rt050差不多,加了內外胎之後,可能比rt050還重一點點

不過爬坡真是輕盈到不行,讓我的爬坡成績大大的進步

爬坡時速度較低,低框比較能帶出速度

當然如果爬坡時能維持20+以上的速度

我想即使是板倫也很輕鬆吧!
nijeff1234 wrote:
開版之後很多大大給了...(恕刪)


這種爬坡框是必敗的,理由很簡單:版輪不適合長下坡。

考慮到溫度、煞車力道、管胎的抓地力...等等,用鋁框比較合適。

如果是比賽當然很OK,但是如果是騎去武嶺玩,下坡還要擔心這麼多就很不值得。
www.cycliving.co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