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相同重量的爬坡輪組與50mm板輪,在爬坡時差異會很大嗎?

小弟目前有航翊RT050板輪一組,重1260G,使用管胎
平時當作通勤用的平路輪組

最近看到AMAIN T. RMX這一組爬坡輪
重量約1300g,框高22MM

想請教有經驗的大大,若用這一組輪組,在爬坡路段的成績,會比較快嗎?
或是說會比較輕鬆呢?謝謝
只要你速度拉得出來

我相信會是RT050比較快

不然都一樣
歡迎來Aq's Bike http://aqbike.blogspot.com/

假設:花鼓,鋼絲,輪框皆重量相同

則:板輪之重量平均分布較靠近中心,22mm框較靠近外圍

結果:50mm板輪較具優勢
f2344773 wrote:
只要你速度拉得出來
我相信會是RT050比較快
不然都一樣

同意~
速度一快,風阻影響就大.
-----
第一本自行車的科學解析
作者 藤井德明
本田技術研究所工程師

作者是一個騎自行車40年的資深車友,
加上他是本田汽車工程師,講起科學理論更有說服力。
下面的內容,都是經過數學and物理的計算,推導出的結論。
我僅列出結論,要看算式,請自己去看書。
-----
"重量"其實差距不會比風阻大,
輕1kg,可以減少不到1min。(以作者提出的例子)
作者提出的例子,以同一個人來說,爬一座山花一個小時。
若車子少1kg,時間還少不到1分鐘。

大家都說輪子偷輕比較有效果,到底多有效果呢?

旋轉部分的重量減輕,
減少1g,對整體重量(騎士+車子)來說,大概是減輕1.3g~1.6g。

外胎來說,減少1g,大概是減輕1.6g。
(外胎是輪組最外圍的部分,減輕效果最大)
-----
以"空氣力學"來說

書中對於影響自行車"行進的阻力",有很多敘述。
時速15km/hr,輪胎滾動阻力,和空氣阻力相當。
一般單車要超過這個速度太容易,輪胎滾動阻力影響不大。
而到時速30km/hr,空氣阻力消耗能量就佔了76%。

經過作者很多公式推導,有以下3個結論。

1.自行車行進阻力,大部分都是空氣阻力。
2.空氣阻力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3.騎乘所需的動力,與速度的"立方"成正比。

騎越快,風阻越大。

零件重量,是最容易瞭解零件的數據。
重量最大的影響是在爬坡,且一小時的爬坡影響不到1分鐘。
那不如去減低風阻。

騎車時的風阻,人體佔其中70%~80%。
書中還做了"穿著各種衣服",騎士能量的消耗。
大家多注意自己的姿勢,就可以減低風阻,不用花大錢。
輪子(輪組與外胎)的風阻,約佔13%。
這是騎車中,風阻影響的第二名,也是器材的第一名。
換好的輪子,風阻較低。
減輕的重量又是會"旋轉"的,效果更好。

而當幅條(鋼絲)在輪子轉動時,風阻也很大。 (高框 縮短幅條 減少幅條數量)
扁鋼絲and圓鋼絲,效果差蠻大的。
圓形截面的風阻很大,是使用翼型(流線型)的截面幾乎少了10倍。
(這只是單指二種形狀的試驗,並非圓鋼絲and扁鋼絲的比較。)

高框,還可以縮短幅條長度(鋼絲長度)。
且較好的結構強度,還可以減少幅條數量(鋼絲數量)。 (比較低框輪組)
高框輪組的優點
1.框的空氣力學好
2.框的結構佳
3.可以減少幅條數量(鋼絲數量) (因為結構好)
4.可以縮短幅條長度(鋼絲長度)

缺點,就是重了點。
不過重量的差距比起風阻,風阻的效果比較大。
-----
f2344773 wrote:
只要你速度拉得出來
我相信會是RT050比較快
不然都一樣

這個結論是對的~
f2344773 wrote:
只要你速度拉得出來
...(恕刪)


只要推的動, 板輪比較快+1
nijeff1234 wrote:
速度一快,風阻影響就大.
-----
第一本自行車的科學解析
作者 藤井德明
本田技術研究所工程師

作者是一個騎自行車40年的資深車友,
加上他是本田汽車工程師,講起科學理論更有說服力。
下面的內容,都是經過數學and物理的計算,推導出的結論。
我僅列出結論,要看算式,請自己去看書。
-----
"重量"其實差距不會比風阻大,
輕1kg,可以減少不到1min。(以作者提出的例子)
作者提出的例子,以同一個人來說,爬一座山花一個小時。
若車子少1kg,時間還少不到1分鐘。

大家都說輪子偷輕比較有效果,到底多有效果呢?

旋轉部分的重量減輕,
減少1g,對整體重量(騎士+車子)來說,大概是減輕1.3g~1.6g。

外胎來說,減少1g,大概是減輕1.6g。
(外胎是輪組最外圍的部分,減輕效果最大)
-----
以"空氣力學"來說

書中對於影響自行車"行進的阻力",有很多敘述。
時速15km/hr,輪胎滾動阻力,和空氣阻力相當。
一般單車要超過這個速度太容易,輪胎滾動阻力影響不大。
而到時速30km/hr,空氣阻力消耗能量就佔了76%。

經過作者很多公式推導,有以下3個結論。

1.自行車行進阻力,大部分都是空氣阻力。
2.空氣阻力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3.騎乘所需的動力,與速度的"立方"成正比。

騎越快,風阻越大。

零件重量,是最容易瞭解零件的數據。
重量最大的影響是在爬坡,且一小時的爬坡影響不到1分鐘。
那不如去減低風阻。

騎車時的風阻,人體佔其中70%~80%。
書中還做了"穿著各種衣服",騎士能量的消耗。
大家多注意自己的姿勢,就可以減低風阻,不用花大錢。
輪子(輪組與外胎)的風阻,約佔13%。
這是騎車中,風阻影響的第二名,也是器材的第一名。
換好的輪子,風阻較低。
減輕的重量又是會"旋轉"的,效果更好。

而當幅條(鋼絲)在輪子轉動時,風阻也很大。 (高框 縮短幅條 減少幅條數量)
扁鋼絲and圓鋼絲,效果差蠻大的。
圓形截面的風阻很大,是使用翼型(流線型)的截面幾乎少了10倍。
(這只是單指二種形狀的試驗,並非圓鋼絲and扁鋼絲的比較。)

高框,還可以縮短幅條長度(鋼絲長度)。
且較好的結構強度,還可以減少幅條數量(鋼絲數量)。 (比較低框輪組)
高框輪組的優點
1.框的空氣力學好
2.框的結構佳
3.可以減少幅條數量(鋼絲數量) (因為結構好)
4.可以縮短幅條長度(鋼絲長度)

缺點,就是重了點。
不過重量的差距比起風阻,風阻的效果比較大。
-----

f2344773 wrote:
只要你速度拉得出來
我相信會是RT050比較快
不然都一樣


這個結論是對的~(恕刪)


好文,可否轉貼於小弟部落格
nijeff1234 wrote:
小弟目前有航翊RT0...(恕刪)


小弟也有rt-050,實測重量約1300出頭,扣掉花鼓跟鋼絲重量,輪圈重量約400g左右。

除非說22mm的框可以更輕,否則以轉動慣性上是050勝出~~~

再者討論到輪圈強度,框高越高,其鋼絲就越短。相對的強度越強越不易變形,此點050勝出~~~

再討論輪胎的摩擦阻力,管胎通常胎壓較高,在低速下其摩擦力也較小,此點050勝出~~~

但是以財力論,050上坡還蠻ok的,下坡就是在燒錢(煞車皮)~~~AMAIN T. RMX勝出

結論:看選手幾乎都是以50mm板輪來爬坡,所以腿力夠且可以維持一定速度(20km)的話,rt-050較好~~~
我們可以再把問題拆的更仔細一點。

上坡該用什麼輪,根本沒有絕對,因為"坡度"是變化的,"速度"是變化的。


每一組輪都有一個速度是他最省力的,以我自己的兩組輪看:

1.美國鷹 22mm 框高,美國鷹花鼓、28根鋼絲,總重 1330 克。

2.ZERO 038版輪,框高 38mm ,ZERO花鼓,24根扁鋼絲,總重1275克。


美國鷹在0-15KM非常好驅動,爬坡輕巧,遇到各種變化也都可以用腿力帶過。

ZERO 038 0-12KM 像是鬼在拖,但是一但超過12,又開始覺得這輪很順了。


回到正題,如果是最大坡度不超過 8% 的丘陵地,我會用 038,因為它可以確保我節省最多能量。

因為在這些路線上,我時速低於12 的時間不會太長,因此我還是可以利用它帶給我的慣性去上坡。

仙山我就一定會用美國鷹,因為它短短的又超過10%以上,當時速會跌破9的時候,就是美國鷹要上場的時候。



所以,要選用什麼輪,應該要看你能在該坡道上以多少時速前進,才能發揮輪子的最大效益。
www.cycliving.com
板輪為了平路的設定
將比較多的重量配在框上面
但這樣不利爬坡
因為轉動慣量大
所以你感覺速度拉上來後會很輕鬆
而爬坡輪則將比較多的重量配在花鼓上
所以比較好爬坡
因為你要克服的轉動慣量小了一點
錯誤請鞭
你說的沒錯...

但就像白馬說的

請你算一下在15-20kph的速度下爬坡

風阻與轉動慣量的關係

也許會發現轉動慣量變成一個可以略去得值

我沒去算所以沒有確切數據,我是猜的

現在沒空,如果你可以,可以請你幫眾網友算一下嗎?
歡迎來Aq's Bike http://aqbike.blogspot.co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