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好奇車重到底影響多少

我認為6.8kg限重的用意是希望在一定的規範框架下

將競賽的本質

回歸讓選手在單車上以體力耐力與技巧的競爭

也就是"騎車"這種純粹的人體競爭

而不是變質為"剛性提升&減重科學"的造車科技競爭

放任重量限制而不給規範數字的話

偷輕的動作會到走火入魔的境界

無論是個人土炮方面或造車工業技術方面



然而 車重/體重(個人身體的強度與特質也是變因)之間的重量比

應該是存在一個效率比值最高的拋物線頂點

過了那個頂點

再偷輕幾百或幾十公克 騎乘成績上就沒有相對應足量的明顯增益

把自己的體態 體重與體能逐步鍛練到你"個人自我感覺最佳化"的精實程度

再來考慮車重在一兩公斤之內的差異

似乎才會比較有意義..

freemanwtc wrote:
而不是變質為"剛性提升&減重科學"的造車科技競爭

當然大家不是要說完全開放不限制
而是6.8相對來看已經落伍了
將標準下修到6.3甚至6

說不定可以激發更大的效應,不論是選手表現或是市場買氣上......

畢竟很多消費者的心態是"如果XXX真的那麼好,那環法選手怎麼不用??"
擺明了就是被環法給催眠了,一切以環法為標竿
疏不知環法選手要用什麼東西根本就不是他們可以自己決定的XD

我騎VENZO 2017,還好沒被人說過它是山寨車
回答一下最初的問題
爬坡時車重影響多少?

最簡單又還算準的算法是
減輕重量/人車總重=速度增加的比例

例如人重70公斤 車重10公斤
爬坡時每輕800克差不多可以快1%
姆,UCI 對安全真正的規範不完全只限制車重(補充某樓上),而是諸對如管徑長度大小(強度)的要求。對競賽器材的公平要求,大概只能從水壺事件,與「斜躺車」不是「車」這些事情來看。

重量的效果到底是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還是「真空中的球形雞」(spherical chicken in vacuum 取笑物理學家喜歡簡化),很好奇 aq 兄到底想問什麼?

01 沒人愛騎車聊天室 http://rollingpotatoes.chatx2.whocares.jp/
車重影響很大阿~
少了車重這方面的討論話題
01單車版說不定會少掉20%的文章哩~XD

--

而且還會少了不少大師與大濕的好文妙文哩~XD

jobinobi wrote:
姆,UCI 對安全真正的規範不完全限制車重(補充某樓上),而是諸對如管徑長度大小(強度)的要求。....



對碳纖輪組還要求要有足夠的強度,要做認證 . . . 鋁合金就不用(妙了)。

公平性在Pro來說應該不是太大問題,哪隻 ProTour 車隊用的不是高級貨呢?

就算不用也是車隊的選擇,並不是因為沒錢。

況且 PRO TOUR 這年頭有誰自己買車啊? ....賽場上要找到破千克的車架還真不多。


許多車還考慮到 SRM 的安裝(裝了才6.8KG...),另外則是BB裡面塞重物的也有,反正真的上場時,低於 6.8 的車很多啦 . . .


值得參考反而是日本實業團(有點類似台灣的俱樂部,不過實業團都是企業贊助)的車款規定,也是6.8KG,只是這部份如果台灣的業餘賽事也要比照的話,檢錄的時間肯定是大幅增加。

www.cycliving.com
Lanxlot5475 wrote:
對碳纖輪組還要求要有足夠的強度,要做認證 . . . 鋁合金就不用(妙了)。

UCI輪組認證與材質是不是碳纖無關,是以型式區分
Lanxlot5475 wrote:公平性在Pro來說應該不是太大問題,哪隻 ProTour 車隊用的不是高級貨呢?

這是你現在看的呈現結果,不能以此化果為因,器材公平性對PRO很重要,所以UCI才會訂定相關規範,這在其General organisation of cycling as a sport裡就有清楚的文字說明緣由立意,先有基準,各車廠.車隊.選手才在此"相同"基準範圍內做最大變化
Lanxlot5475 wrote:
許多車還考慮到 SRM 的安裝(裝了才6.8KG...),另外則是BB裡面塞重物的也有,反正真的上場時,低於 6.8 的車很多啦 . . .
值得參考反而是日本實業團(有點類似台灣的俱樂部,不過實業團都是企業贊助)的車款規定,也是6.8KG,只是這部份如果台灣的業餘賽事也要比照的話,檢錄的時間肯定是大幅增加。...(恕刪)

日本一樣是引用UCI規則~似乎並沒有比較特別?至於有沒有場場驗車~大概也只有列入UCI級數的才有~而且還是抽驗~
http://www.xindiancyclist.tw/
jay18 wrote:
UCI輪組認證與材質是不是碳纖無關,是以型式區分


感謝指正。

那是怎樣的形式才要認證呢?

框高?鋼絲數?框的接合方式?
www.cycliving.com
Lanxlot5475 wrote:
感謝指正。那是怎樣的...(恕刪)

嗯~有不一樣哦~剛好有現成複製貼上
非標準(傳統)輪:斷面高超過25mm、少於16支輻條或輻條斷面大於2.4mm
http://www.xindiancyclist.tw/
jay18 wrote:
先有基準,各車廠.車隊.選手才在此"相同"基準範圍內做最大變化


姆,jay 兄真是非常仔細,這句總結下得很讚。

想請教一下,在台灣的賽事 (TdT 以外)也有採用 UCI 規範?

6.8kg 一直被報導,被認識大概也是因為這個量比較易懂。許多公司輕量化的 project 也不是拿來實地使用的,大概只想傳達 "yes, we can!"。

01 沒人愛騎車聊天室 http://rollingpotatoes.chatx2.whocares.jp/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