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入坑公路車選擇障礙,預算 3 萬 ~ 5 萬(內有選手)

Fuji 和 Starbike可以直接先淘汰
CAAD13我也建議淘汰,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剩下Merida和Giant的話其實就看個人了
塗裝偏好M、車款偏好TCR、變速的話M>G
這兩台確實不好選,就挑看順眼的即可
我的話可能會選Merida吧(塗裝優先)
但如果有TCR SLR2且塗裝滿意的話我會選這台
(我第一台就是TCR SLR2)
可惜現在沒有了~

另外也提供一個選項: KHS Flite CRX-D
在樓主預算內,又是碳車+105
如果塗裝OK的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justforwhat
謝謝建議!Merida 與 Giant 很難選! 我有考慮過 CRX-D,但2021 版塗裝實在不能接受。
KH_Jimmy
蝦皮上有賣2019款的,但尺寸你要再問問店家庫存了
justforwhat wrote:
我是參考這一篇的建議...(恕刪)

 
看過很多人都說,我只晃晃,只玩半馬,只完標鐵,只要完賽就好,別騙人啦,當成績一公佈,就會有壓力了,如果還有同伴,那就慘嘍,這是人的天性。
標鐵其實比113/226更競爭,大家都認爲距離短最輕鬆,錯,因爲短,所以大家一開始就是全梭all in,所以更競爭,你就會看到一位位,一台台的車超過你,然後就陷入加速搞爆自己迴圈。
如果要玩三鐵,就一開始盡量器材準備到最好,不用走冤枉路,把心力花在訓練上,三鐵其實是很難,痛苦的運動,沒事就別入坑。
Motor123 wrote:
 看過很多...(恕刪)

謝謝你的苦口婆心🙏!我也聽說了標鐵更容易被關門。但現階段實在難以想像一下子買這麼專門的腳踏車。
三鐵不是主戰場的話
又不是非常要求成績
個人覺得不用以三鐵為選車重點

這個價格帶,都不會有功能差距太大的東西 (例如:電變、高階輪組等等...)
請以塗裝為重點了,騎不快沒關係
花了錢,如果不帥,自己不喜歡...才是虧
這個價位不推碟煞
整車重量變很重煞車也沒好到那
C夾其實就非常夠用了
有些職業選手還是偏愛C夾但因為車廠力推碟煞才逐漸變成主流
碟煞是有些優點沒錯
但10萬以下的碟煞車我是不考慮
光車子重量就無法接受

5萬元可以買到國產二線品牌碳車配ULTEGRA系統的車了
整車重量可以壓到8kg以下
G牌M牌要配到這規格要再加個一兩萬元吧
Stallings wrote:
要做這些訓練,其實什麼車都可以
不需要什麼很輕、很會爬坡、零件很高級的車(恕刪)


推這一段,東西堪用順腳即可

我自己每週規劃
平日新竹→C牌公路車 西濱40*3天=120K
週末土城→KHSF20JJ 河濱60*2天=120K
買啥車都不重要,天天騎他才重要
土城加藤鷹
樓主大大, 我個人也是7月底才入主公路車的新手。
我個人挑車也是就想說先能騎下去, 堅持下去, 要挑戰更高賽事時再想換車或是升級裝備。
平日就挑戰一些爬坡練腳力, 所以挑車就不想太多, 就中庸就好。
我就挑, 鋁合金, Tiagra 4700 飛輪十速的, 鋁合金輪組25mm 700x23c, 前叉碳纖, c夾的Aster TRA。
入手價27800
這段日子騎來, 沒想太多, 大概也是從小到大騎過最快最好的車, 所以很滿意, 每天看到都想騎出去。
看到坡就想去挑戰一下。
若未來想要挑戰更長距離或是更難的坡, 再來升級105或Ultrategra 11速的整套。
我自己督促自己一步步踩下去, 騎下去, 騎出去就對了, 不要想太多~
justforwhat
謝謝!同是新手的心得很有用!
sun2323dw
車子要升級,輪組優先,很有感。花錢升級變速,不如換車
建議不要選機械碟
制動效果有時還不如C夾
要就多預算買油壓
不然就買C夾
拉線碟下坡制動力真的不行
你要不要把現有的小折先整理一下,先騎一段時間(數個月至半年),這段時間多爬文增加你的腳踏車知識,這樣心裡才能更加知道你要的車子規格。順便物色 輪組 燈組 鞋 安全配備 還有有打算上卡嗎?

先度過新手期吧,把騎車的習慣先養起來之後再做打算吧。花下去都是錢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justforwhat wrote:
年過 40,想投入三鐵跟公路車運動來提升健康,
爬爬山路,以及偶爾參加三鐵。
志在完賽,不在拼分數或是名次。

優先順序為(1)碟煞(安全為上),(2)塗裝(自我激勵),(3)針對爬坡優化。

預算在 3 萬~ 5 萬之間。
「車架」與「變速系統」該如何分配預算。

選手一:2019 FUJI JARI 1.5
選手二:Merida Scultura 400
選手三:2022 Giant TCR Advanced Disc 3
選手四:2020 Cannondale CAAD13 DISC
外卡選手:二手 Starbike S980
...(恕刪)


第一台公路車的話,建議你做fitting,
至少車架尺寸不會挑錯,
成車配的坐墊、曲柄、立管、手把寬,不一定每人都適合,
買車時可以換購成適合的尺寸,
TCR(racing bike)大概是你的第一選項,
官網圖真的帥(龍頭沒墊),
但是這個設定,和你的座艙設定或許落差會很大,
經過fitting後,可能龍頭墊的很高,
墊個兩公分看起來還不錯,
墊到4~5公分的話...看起來就沒那麼帥了(個人感受),
還不如選DEFY(endurance bike),
總之fitter會給你挑車的建議。


至於優先順序:(3)針對爬坡優化,
3~5萬的預算,針對車架與變速系統,在爬坡的考量下,

1.首先考慮適合自己爬坡的齒比,
成車配的齒比不一定適合你,
不適合的話還要多花一筆。
(換壓縮盤或改飛輪)
可以去捷安特租一台tcr kom去爬坡體驗。

2.高階鋁車和一般碳車,那一台輕就選那台,
如果差不多的話(300克內)我會選碳車,
考慮到會換輪組,也可以比較不含輪組的重量。
(碳車的話就是一些小碎震比較不明顯)

3.以上都考慮完,如果還在預算內就選11速。

(1)(2)算是個人喜好,不用討論了

至於那些選手...也要買的到才能成候選阿,
多去車店問問吧。
justforwhat
謝謝建議🙏!這個先後順序很實用,有解開我卡住的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