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積分:407分
文章編號:82622607

個人積分:329分
文章編號:82624745
我個人挑車也是就想說先能騎下去, 堅持下去, 要挑戰更高賽事時再想換車或是升級裝備。
平日就挑戰一些爬坡練腳力, 所以挑車就不想太多, 就中庸就好。
我就挑, 鋁合金, Tiagra 4700 飛輪十速的, 鋁合金輪組25mm 700x23c, 前叉碳纖, c夾的Aster TRA。
入手價27800
這段日子騎來, 沒想太多, 大概也是從小到大騎過最快最好的車, 所以很滿意, 每天看到都想騎出去。
看到坡就想去挑戰一下。
若未來想要挑戰更長距離或是更難的坡, 再來升級105或Ultrategra 11速的整套。
我自己督促自己一步步踩下去, 騎下去, 騎出去就對了, 不要想太多~
justforwhat wrote:
年過 40,想投入三鐵跟公路車運動來提升健康,
爬爬山路,以及偶爾參加三鐵。
志在完賽,不在拼分數或是名次。
優先順序為(1)碟煞(安全為上),(2)塗裝(自我激勵),(3)針對爬坡優化。
預算在 3 萬~ 5 萬之間。
「車架」與「變速系統」該如何分配預算。
選手一:2019 FUJI JARI 1.5
選手二:Merida Scultura 400
選手三:2022 Giant TCR Advanced Disc 3
選手四:2020 Cannondale CAAD13 DISC
外卡選手:二手 Starbike S980
...(恕刪)
第一台公路車的話,建議你做fitting,
至少車架尺寸不會挑錯,
成車配的坐墊、曲柄、立管、手把寬,不一定每人都適合,
買車時可以換購成適合的尺寸,
TCR(racing bike)大概是你的第一選項,
官網圖真的帥(龍頭沒墊),
但是這個設定,和你的座艙設定或許落差會很大,
經過fitting後,可能龍頭墊的很高,
墊個兩公分看起來還不錯,
墊到4~5公分的話...看起來就沒那麼帥了(個人感受),
還不如選DEFY(endurance bike),
總之fitter會給你挑車的建議。
至於優先順序:(3)針對爬坡優化,
3~5萬的預算,針對車架與變速系統,在爬坡的考量下,
1.首先考慮適合自己爬坡的齒比,
成車配的齒比不一定適合你,
不適合的話還要多花一筆。
(換壓縮盤或改飛輪)
可以去捷安特租一台tcr kom去爬坡體驗。
2.高階鋁車和一般碳車,那一台輕就選那台,
如果差不多的話(300克內)我會選碳車,
考慮到會換輪組,也可以比較不含輪組的重量。
(碳車的話就是一些小碎震比較不明顯)
3.以上都考慮完,如果還在預算內就選11速。
(1)(2)算是個人喜好,不用討論了
至於那些選手...也要買的到才能成候選阿,
多去車店問問吧。


謝謝建議🙏!這個先後順序很實用,有解開我卡住的點。

小惡魔市集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