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18 wrote:
現在,UCI開始變相的從車隊及車廠榨取利益,要求所有車架/前叉都要送UCI做形式及破壞測試認證,而且是每個SIZE...
姆,這件事是 fat pat 在 2010 eurobike 發的消息,今年一月正式上路。不過受到廠商多番不爽,才數月 UCI 就已經調降檢測費用與改變檢測程序
。本月的 Tour 舉了三個廠家意見(RD & production manager):
Trek:UCI 根本不懂製造流程的時間表,我們剛結束並送出 2012 年新車設計,現在要修改還要送檢,時間非常緊迫(jobi: 指的是秋季推出新物的大展)
Giant:UCI 推得有些太趕,但措施本意上是好的。我們大概要送 140 個車架,也付了 50k euro 檢測費 (不含 giant 自己因修改所需的成本)
Felt:我們的 aero bikes 都是照標準(jobi: 言下之意是「好家在」),所以沒有額外受檢的急迫性。不過這是好的措施,可讓大家有清楚的定義,「我很滿意」。
=====
50 k euro for 140 frames,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調降後的價格,但同意 jay 兄「敲豬缸」的說法,理由是你要是去改汽車部件(引擎,擾流罩,鋼圈點點點)也是要到監理處送安全檢驗才能上路,價格也不過差不多,而 UCI 對這種非動力機械只是拿個大紙板,眼睛看一看,上機台敲一敲,收錢收得臉不紅氣不喘的。shake my head
pro 的車是不是非得是買得到的車?姆,事實上許多比賽時的 TT 車有時不是大廠自己出的,而是由另外找的 frame builder 統一製作(而且常是 1 size for all),再貼上大廠或贊助商標籤的。
so.. this is just a game, if you fall for it, it ain't my problem.
===
延伸討論事件:F. Schleck camelback
01 沒人愛騎車聊天室 http://rollingpotatoes.chatx2.whocares.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