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寶~~不用我多說了吧...堪稱亞洲車神
香港只有7百萬人口
香港的面積大約是4個台北市
香港沒有想武嶺或像塔塔加的山峰更沒有三橫一豎...
台灣有一流的自行車工業...台中的自行車工廠多到數不清
有寬闊的土地..想飆速度的可以騎濱海..想爬山的可以去騎武嶺...
一日雙北,司馬庫斯,宇老大滿貫,環島已經不夠看了...
現在已經有很多車友挑戰一日北高一日雙塔
在各方面硬體跟軟體的條件都不如台灣..
為什麼台灣在國際自行車的成績不如香港呢
難道就因為香港有100年英國殖民地的薰陶....
不論主管機關.選手本身,都有問題,如此因果惡性循環下,成就台灣目前的現況,從所選擇参賽的項目(場地.公路),以及全民基礎的市民競賽組別選擇就可以明顯看出這樣的心態,思考模式都是以現在眼前所看到的,至於更遠大長期的理想...
90年代台灣的選手是青少年組時期在亞洲實力都是一等一的好,可是一進入成年組,就有明顯差異,現在這樣的狀況有在慢慢轉變,對內算是一種相對的進步...而對外,國外或是亞洲,青少年愈來愈強,成年更強,是整體都在進步
又更早期台灣還有不少出色的成年選手,李福祥.林文進.張勝凱.周宗德....年代久遠又忘了些,後來就有了明顯斷層,那個年代的騎車意義,又和現在不同,更不被重視!
未來,就看看賴冠華.彭貴祥.馮俊凱.王胤之等現代時期代表,能否繼續堅持下去~其他場地選手較不熟析
PS:單車身活網站之前有一篇關於央視製撥的專題,黃金寶與沈金康,有興趣可以查查,從他們的"過往的歷程"對照目前國內的"現況"
http://www.xindiancyclist.tw/
我遇過的許多選手都說....練車就是為了要上大學
以他們在體育班級的成績
就算要考上"在哪裡"大學都很難
只要在亞青賽獲得前幾名就可以保送師大
高中時期高強度的訓練量....造成台灣青年組成績優秀
但是保送後....在學校沒場地....為了上課與玩樂....沒時間
所以到大二後很多人都放棄練習了
還有人繼續練習是想為亞奧運參賽奪牌
再加上現在全運會2年一次
選手想靠獎金養訓練的機會更少了
不過現在年輕選手的成績普遍都不好
全運會比完....男子1000m場地計時 跑不到70秒的一大堆 還有人跑到80秒
能跑出水準的還是五年前的國手們
這應該說台灣體育界的斷層吧....沒有新血能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