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圓的關鍵,在於圓周運動時對每個方向均勻施力

由不同的肌群去分擔支持前進的力量

這樣會比由單一肌肉負責前進來得輕鬆(例如只靠下踩)

而畫圓呢,不是指形狀圓、而是施力圓的想像圖

因為BB固定大盤曲炳,曲柄末端鎖著踏板,所以你不管怎麼亂踩

踏板軸心移動的軌跡都是圓的,別人怎麼看也是圓的

這樣看別人踩不準,自己去體悟比較快

打個比方,初學者可以在在踏板圓周軌跡上簡化為4個出力點,這樣就是一個4方形或菱形

4角方別為前推、下踩、後抹、上提,方便自己去想像

進階之後就可以增加更多出力點,8角形、16角形,然後愈來愈接近圓型,施力也愈來愈連貫

不過為了方便討論,我還是拿4角形來解釋

現在去看一般人的施力圖表

可以看到他們的分析圖畫出來屬於風箏形,下踩突出、前推&後抹順勢而為、上提接近沒有

很正常,一般人下意識的踩法就是這樣

所以才要刻意去練,要去想像、要去意識

理想是練到各發力點的比例接近,而不是只有下踩那個方向出來凸出來而已

上卡會比較好練,但沒上卡還是可以練前斜推、下後抹及上勾提的動作

即使是上提,沒上卡就練習左腳踩下去的同時,另一腳刻意主動抬起大腿掠過,反之亦然,練到習慣為止

這樣發力腳可以完全不必負擔頂起另一腳擱在踏板上的重量

也是進入畫圓的第一步

當然不上卡,單腳上抬力道有極限,超過的話鞋底就離開踏板了

想要達到更高的力量,就得使用將腳固定在踏板上的輔助器具,例如卡踏


總之,心中存想,然後如何去摸索肌肉如何去配合存想發力,找到最適點,練到有意識變成無意識為止

這樣最快

否則,就算上卡練習單腳踩踏,也有可能依然施力不平均,還是下踩最用力、其他順勢帶過,進益不大

所以,必須要先心中有圓,然後內視調整,下踩太過就收、提拉不足就再加一點

不必練出正圓,因為人體肌理構造及自行車物理原理(死點存在),正圓施力是不可求的

我自己的習慣是平路如果遇到高迴轉又不拚速度,那存想接近正圓會最舒服省力

這時因為把下踩的力量收到跟其他弧度的施力差不多,所以就很圓、也不容易累,踩快身體不會跳動

但必須要有一張適合的椅墊,因為此時身體有一半重心是安放在椅墊上

若沒有一個能穩坐的椅墊就慘了,屁股會痛很快XD


相對的,遇到要大輸出的時候,我的存想會變成一個前斜下30~45度,後方翹起的橢圓

前推下壓及後勾上跨的配重比例會比較大,無法維持正圓

股四頭肌的輸出還是佔較大比例,其他的肌群輸出沒那麼大所以變成輔助(拉成一樣強度大概就抽筋了XD)


至於陡坡硬踩抽車,施力就幾乎只剩體重下壓而已了,圖表變成針形,毫無圓度可言 =_=

不過我是肉腳,所以也認了,抽車還有待加強



很廢的一點心得,供大家參考。
文章關鍵字

xxplus wrote:
至於陡坡硬踩抽車,施力就幾乎只剩體重下壓而已了,圖表變成針形,毫無圓度可言 =_=

不過我是肉腳,所以也認了,抽車還有待加強



意識集中在把腿往前抽,這樣比較好理解抽車這概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2AQnFaIqEc&feature=related

看看第六站這些 TR 組的選手在遇到陡坡時,應該就更能了解,抽力比踩力大的道理。


另,意識到圓,也知道不可能真圓後,該摸索的是"如何發動對的肌肉"。

用來騎車的幾條肌肉的特性各有不同,所以對於"出力"的意識也要跟著改變。



到最後你就會發現到,核心才是王道....
www.cycliving.com
往圓的切線方向施力...是最有效率的!!
謝謝大大的心得,
小弟也是肉腳,騎車也2.3年了,
一直找不到劃圓的真理,也悟不出劃圓,
最後劃圓劃的也不知對不對,
感覺到最後像是.......
刻意的在劃圓,手要推著把手,背會稍微拱者,用小腿在做圓的運動,
一下子小腿前面的肌肉就在酸了....
最後都覺得,用卡踏好像只剩固定腳的功能...
不過真的是要靠自已不斷的Try and 摸索..........唉
吃平凡的飯,過平凡的生活,但要做一些挑戰自已的事
單車訓練法之圓形運動的訓練方法
要做到理想的圓形運動當然不能一步登天,我們必需遵從一些訓練的漸進模式。還記得我們還是穿著球鞋踏單車的日子嗎?當時我們的用力方式就只是「向下」(圖一)。之後當我們改善了技術,便開始穿單車鞋練習,我們就學會了「一上一下」(圖二) 的用力方式。要達到這階段不難,只要穿上單車鞋練三個月及能夠操控自如,便會發覺有了這雙鞋,成績就突飛猛進,實在太神奇。不過三個月後,又會發現訓練進入了樽頸,開始停滯不前。這時候你開始要做到「上」、「下」、「拉」和「送」(圖三) 的用力方式了,這樣就可以把12點和6點的兩個死位也用上力了。要持之以恆,才能做到的完美圓形運動 (圖四)。

當然,要在這麼高速的頻率下,把用力的方向分成4部份,真的談何容易。就算我們以一般轉數 (90轉/分鐘) 來計算的話,我們轉動一圈的時間就只有不到0.7秒。而我們又要把這一個圈分成四份去做,即是每一個動作方向只有不到0.2秒的時間。為了令讀者更易掌握動作,藉此介紹一些心得。要令雙腳的用力方法接近圓形運動,即是要我們雙腳的用力方向盡量接近圓形。現在先從心理學入手,利用「表象法」,試從思想工作著手去改善行為。現在試閉上雙眼幻想自己平日騎車的用力方式,看看自己到底有沒有一種圓形運動的概念?若果答案是「有」,恭喜你!你已經完成思想上的圓形運動概念。若果答案是「沒有」,請各位幻想下一次踏單車時,雙腳應以圓形運動的概念去用力,以圓形方向發力,而再也不是第一階段的向下用力,及第二階段一上一下地使勁「踩」單車了。這個思想工作最好於你下次踏單車之前重覆做一次。

思想工作準備好後,是否代表你下次騎車時真的可以以圓圈運動來用力呢?當然沒那麼容易!踏單車時,可以多花些心思,留意腿部用力的情況,盡力把用力的方向接近圓形運動。亦可以循序漸進,先從慢的轉動頻率開始練習 (70-80),到逐漸習慣了新的用力方法,才一步一步提升轉數 (90-100) 作深層練習。你會發現每當你提升10次/分鐘的轉數時,你的身體動作便會出現不協調的情況。即是你的身體會由於腿部用力不平均而引致上身跳動或擺動等,這些都是用力不平均的徵兆。

另外,還可以利用重力來感受圓形運動的用力方法。騎車爬山時,刻意地把轉動比例放得重一點,當腳轉速下降至40或以下時,便會開始發現需要更大的力量去推動單車爬山。此時便可以感受到如何在圓形的所有位置發力,包括兩個死點 (12點及6點鐘的位置) 的用力方法。牢記這用力方式,並從此於所有踏踩過程都以這用力方法去達到完美的圓形運動。
Lanxlot5475 wrote:
看看第六站這些 TR 組的選手在遇到陡坡時,應該就更能了解,抽力比踩力大的道理。


另,意識到圓,也知道不可能真圓後,該摸索的是"如何發動對的肌肉"。

用來騎車的幾條肌肉的特性各有不同,所以對於"出力"的意識也要跟著改變。



到最後你就會發現到,核心才是王道....


真是感動,想到每次關於抽車的討論串,有些人就說抽車依賴手力拉手把,提出正確的方式還會被白目交叉攻擊...希望以後不要再看到那種狀況




Lanxlot5475 wrote:
意識集中在把腿往前抽...(恕刪)


看了您分享的影片
激起了小弟一直以來的一個疑問
每每看選手抽車的影片
他們的腰部和上身還是有一定程度的上下左右擺動
可是某些雜誌書籍和網友的分享
卻是說腰部和上身最好不要有擺動

小弟抽車時腰部和上身也是會有一定程度的上下左右擺動
有意識地強迫自己不要擺動反而有種不夠平衡和出力不足的感覺...
到底是何解?


ShaoKang wrote:
看了您分享的影片激起...(恕刪)

據說
抽車時上下擺動會抵消以身體抽車的力道
以及腿上拉的力道
把抽車想像成是在車上慢跑 有以身體下壓的力道 自然而然的也會有腳往上抬高的力道

所以"理想化的"抽車是
身體不會上下擺動 這樣下抽跟上抬的力道才不會抵銷

可是我拿我抽車做例子<<==我抽的很爛 我承認
無論我多想固定我屁股的位置

下抽多用力 屁股就會往上抬
上抬多用力 屁股就會往下掉......

看來我離理想化的抽車還很遠.....

以上知識 是去書店找的資訊

ShaoKang wrote:
他們的腰部和上身還是有一定程度的上下左右擺動
可是某些雜誌書籍和網友的分享
卻是說腰部和上身最好不要有擺動


意識上來說是這樣沒錯,但是表現於外的時候還是會擺動的。

應該比較正確的說法是: 不要刻意去擺動,減少那個擺動,但不要矯枉過正到"把屁股定住",這樣就太刻意了。

其實抽車沒什麼正確或不正確,應該鼓勵大家多方面去嘗試各種騎法,當然有些心得當範本是一個開始啦...

盡信書,不如無書喔。

www.cycliving.com
買個有迴轉數的馬表就好了
畫的越圓轉數越高,轉數越高畫的越圓
正確的騎姿 肌肉放鬆 回轉數更高
核心為何???
不管重踩、輕踩
也要有好的體能及心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