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騎公路車約3年,一直到最近才上卡
沒上卡時,多是"股四頭肌"(大腿前方)會痠,若久沒練習則可能小腿前後都痠
上卡後,做過基本fitting(只微調坐墊 高低 前後)
高低依據:曲柄在6點方向時,小腿大腿夾角約30度
前後依據:曲柄在3點方向時,髕骨前緣鉛錘線約前於曲柄軸心
鎖扣片時,大拇指球也對準卡踏軸心
目前是發現騎乘下來小腿會抽筋(左較嚴重)。但看了網路圖片,小腿下踩是在接近下死點時才出力
想請問有相關經驗的車友
1.提拉(6-12點鐘)會用到小腿下踩嗎
2.若鞋內空間太大(我覺得鞋稍大,但拇指球有對準卡踏軸心),會造成這現象嗎
3.踩踏方式不對->右腳提拉少,造成左腳多下踩(下踩力量增加時,最後會用到小腿後方)
4.扣片內外八調整?
5.還算正常,需要重新適應,訓練畫圓?
非常感謝大家的回答
事實上,你應該只把意識放在大腿根部,以進行大腿的上抬 (核心肌群) 和下壓 (臀大肌)
大腿根部以下都是順勢連動而已 (當然,事實上相關的肌肉還是會出力,但不要主動的去控制他們)
一般我們說腳踝要稍高,不要讓腳跟掉下去
為了固定這樣的姿勢,小腿肚一定會出力
但主動出更多的力是沒有意義的,沒有好處
若小腿常抽筋,可考慮座墊是否太高、轉速是否太低
劃過下死點的正確方法是:小腿帶動腳掌輕輕往後撥就好
這是很輕鬆愜意的,根本不要出什麼力
6 ~ 12 點的迴轉過程:
約 7 ~ 9 點,腳跟往後上方帶動鞋子
約 10 ~ 12 點,腳背往前上方帶動鞋子
我要強調,不要主動的控制腳跟、腳背、腳踝、小腿 (前後都是)
只把意識放在大腿根部,讓大腿上抬,
那麼「整串粽子」就會自然的帶上來,完成 6 ~ 12 點的迴轉過程
0 ~ 6 點的迴轉行程要提前:
在 0 點時腳往前踢,然後往前下方踹
在 2 點時達到最大力矩
4 點過後不再用力出力,滑過去就好
若身體一側有經常性的異常
可檢查車子的零件 (手把、煞變把、龍頭、座墊、輪子) 是否歪掉、沒置中
以及身體的對稱性 (長短腳、骨盆歪、脊椎歪)
超肥壞狐狸 wrote:
小弟騎公路車約3年,一直到最近才上卡
沒上卡時,多是"股四頭肌"(大腿前方)會痠,若久沒練習則可能小腿前後都痠
上卡後,做過基本fitting(只微調坐墊 高低 前後)
高低依據:曲柄在6點方向時,小腿大腿夾角約30度
前後依據:曲柄在3點方向時,髕骨前緣鉛錘線約前於曲柄軸心
鎖扣片時,大拇指球也對準卡踏軸心
目前是發現騎乘下來小腿會抽筋(左較嚴重)。但看了網路圖片,小腿下踩是在接近下死點時才出力
想請問有相關經驗的車友
1.提拉(6-12點鐘)會用到小腿下踩嗎
2.若鞋內空間太大(我覺得鞋稍大,但拇指球有對準卡踏軸心),會造成這現象嗎
3.踩踏方式不對->右腳提拉少,造成左腳多下踩(下踩力量增加時,最後會用到小腿後方)
4.扣片內外八調整?
5.還算正常,需要重新適應,訓練畫圓?
非常感謝大家的回答
騎車是靠大腿在做動力輸出,要抽筋也應該是大腿,小腿只是輔助。
分享一個朋友的例子
上卡前,能一日雙北(總里程200km up)
上卡後,106騎不完(106整段8km左右)
據朋友反應,上卡後大腿變得很痠,我說,那是因為你上卡以前出力的方式不對,
現在上卡後幫你進行出力方式的修正,你的身體正在適應中。
另外,肌肉會抽筋也跟肌耐力不足有關,以上提供你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