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公路車和跑鞋設計訴求完全相反

這次東京世錦賽跑完了,馬拉松跑鞋一雙比一雙軟,
這和追求剛性的公路車差很多,

想問一下,公路車和馬拉松同樣是追求耐力和速度的心肺運動,為何裝備的訴求差這麼大?
是因為公路車的輪胎已經有避震的功能了,所以車架不能軟,不然就太軟了嗎?





我的理解是:
公路車的剛性要高,是因為怕出的力被車架吸收掉,
導致力量的損耗,就像帶著拳套打拳擊,會比裸拳的傷害力更低,
那跑鞋怎麼不怕自己出力蹬地時,因為鞋底軟,而把力量的損耗了呢?

當然,跑鞋的廠商不會承認力量損耗了,而是看似軟軟的鞋底,有碳板把力量存了起來,
像是腳踩著彈簧,把彈力位能儲存,等待下次出力就能反彈回來。

但在公路車,就沒有廠商有這種想法,
可能是踩踏板的主流技巧是穿卡鞋踩卡踏畫圓,
比較不是像跑步一樣,單純埀直向後下蹬地的大力出奇跡。

跑步是步頻*步幅,騎車是踏頻*齒比。
一般來講跑步的黃金步頻是180/分,騎車的黃金踏頻是90/分,
跑步主要是在後蹬時出力,有點像是小跳遠,
而騎車則是在踏板12點到6點的位置出力,有點像是爬樓梯,
所以騎車出力時間會多於跑步,這可能也是公路車很硬,跑鞋很軟的原因,
因為小跳遠落差大,跑鞋要軟才能緩衝,
而爬樓梯落差不大,不太需要緩衝,所以車架硬一點才耐摔、耐操。


而且很神奇的地方是,公路車品牌眾多,一場環法就有20個品牌,
但跑鞋的主要品牌就三家,很明顯這三家鞋廠有特殊的know-how,
但公路車和輪組卻沒有哪一家有這種絕對的統治力,
在公路車零件,只有shimano' sram有絕對的統治力,不用就別想贏。


為何公路車和跑鞋設計訴求完全相反
我沒有經過跑步訓練, 不敢太多解釋跑鞋. 不過你也說了, 跑步時其實是有小跳躍, 所以軟才會彈性佳.

但單車的原理以及目的不同, 單車踩踏基本上你要把它看成腳的槓桿運動, 最重要的目的是傳遞動能而不讓動能損失. 為了要達到最好的效率, 腿部要保持垂直的抽放, 而非旋轉式的轉動. 而腳底要用卡鞋固定在踏板上, 如果踩踏時腳板和踏板之間有"跳躍", 會造成大量的能量損失. 同時, 卡鞋底部要堅硬, 才能有效的傳遞動能下去. 如果是軟底, 動能的傳遞會被軟緩衝吸收, 那就會損失能量.
其實鐵人三項就是很好的解釋了 騎車和跑步雖然都是用腿 但實際的肌群還是有差的
所以才可以騎完車進行高強度的跑步 三鐵車和公路車運用到的肌群更有差 我強度跑隔天要運動 也會改用訓練台 比較沒這麼多負擔
Monte920 wrote:
卡鞋底部要堅硬, 才能有效的傳遞動能下去. 如果是軟底, 動能的傳遞會被軟緩衝吸收, 那就會損失能量.


經過您這麼一說,我才想到,不光車架是硬的,連卡鞋、卡踏都是硬的,
整台車全身上下唯一軟的只有輪胎了。

另外我跑步也是弱弱的,半馬只能跑到一小時半,半馬世界紀錄好像才56分,
我還差很遠. 
alain0219
半馬90分已經PR90了!
85609162
@alain0219 可能台灣路跑是全民運動,所以很多沒有專心練的跑友也常常參賽,而降低了成績標準,不然1小時半真的離高手很遠
胖比逛01 wrote:
其實鐵人三項就是很好...(恕刪)


對,我知道肌群不太一樣,因為我忘記看哪個三鐵youtuber說過,
騎車只是一個游泳過後的休整期,順順騎就好,不要騎太用力,耗盡心肺,
等跑步時再出全力超過對手。

我在猜,這背後的意思是,騎車到一定的速度後,因為風阻的關係,
出再多力也只能快一點,這樣的損耗其實不經濟,
把這些力拿來跑步會比較經濟高效,因為跑步再怎麼快,
風阻的影響始終沒有騎車大。
硬是為了減少功的耗損
軟是為了和緩衝擊
跑步的腳是直接對地,而且時間長的因素下
減少腳踏地產生的反作用力衝擊是首要問題
騎車的腳是在踏板上,踏板基本上是槓桿的端點
回饋到腳上的反作用力小很多
而且單車的減震機構可以協助吸收部分反作用力
相較之下,反而單車騎士反而得在意過多的功都被減震系統抵銷掉
所以會強調硬的部分比較多
公路車跟跑步都是一個把身體產生的力量轉移到跟地板摩擦的過程。
力量的轉移過程中最好是希望直接結實,但是又不會產生衝擊導致身體或是機械受損。

把公路車直接跟跑鞋做類比我覺得不太恰當。
直接對比的應該是跑鞋跟輪胎,而單車+人會類比到為慢跑中的軀幹。

在這個前提下,力量傳遞要直接
所以公路車各部件要有一定的剛性,否則在力量傳遞的過程中會因為變形導致力量虛耗。
就像慢跑的時候,膝蓋跟腳踝故意放得很軟。對於跑步的效率來說也是不好的。

但為了騎乘/慢跑的舒適性,跑鞋厚中底的趨勢跟公路車寬胎的趨勢其實是一樣的。

所以樓主的想法有點卡住,應該是來自於此。
gordonh wrote:
直接對比的應該是跑鞋跟輪胎


有道理,自從基普喬格在2019年參與馬拉松破2挑戰,穿著alphafly完成後,頂級跑鞋有變厚變軟的趨勢。

2020年後,碟煞車的與起,也讓原本選手騎25C的胎,變寬到28C和30C。

跑鞋和輪胎都有舒適性增加的趨勢。
跑步是一個對下肢關節衝擊力很大的運動。公路車不是。
傻的嗎?

軟到像鞋墊樣的車架你騎上去就直接壓扁了吧?

還能騎行?


話說你跑步是一步一步的不斷離地踩地

騎自行車你的腳永遠都黏在踏板上

這能一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