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和追求剛性的公路車差很多,
想問一下,公路車和馬拉松同樣是追求耐力和速度的心肺運動,為何裝備的訴求差這麼大?
是因為公路車的輪胎已經有避震的功能了,所以車架不能軟,不然就太軟了嗎?
我的理解是:
公路車的剛性要高,是因為怕出的力被車架吸收掉,
導致力量的損耗,就像帶著拳套打拳擊,會比裸拳的傷害力更低,
那跑鞋怎麼不怕自己出力蹬地時,因為鞋底軟,而把力量的損耗了呢?
當然,跑鞋的廠商不會承認力量損耗了,而是看似軟軟的鞋底,有碳板把力量存了起來,
像是腳踩著彈簧,把彈力位能儲存,等待下次出力就能反彈回來。
但在公路車,就沒有廠商有這種想法,
可能是踩踏板的主流技巧是穿卡鞋踩卡踏畫圓,
比較不是像跑步一樣,單純埀直向後下蹬地的大力出奇跡。
跑步是步頻*步幅,騎車是踏頻*齒比。
一般來講跑步的黃金步頻是180/分,騎車的黃金踏頻是90/分,
跑步主要是在後蹬時出力,有點像是小跳遠,
而騎車則是在踏板12點到6點的位置出力,有點像是爬樓梯,
所以騎車出力時間會多於跑步,這可能也是公路車很硬,跑鞋很軟的原因,
因為小跳遠落差大,跑鞋要軟才能緩衝,
而爬樓梯落差不大,不太需要緩衝,所以車架硬一點才耐摔、耐操。
而且很神奇的地方是,公路車品牌眾多,一場環法就有20個品牌,
但跑鞋的主要品牌就三家,很明顯這三家鞋廠有特殊的know-how,
但公路車和輪組卻沒有哪一家有這種絕對的統治力,
在公路車零件,只有shimano' sram有絕對的統治力,不用就別想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