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力騎是無黨無派的理性中間選民,選舉前細觀選舉公報,很遺憾三組總統候選人都沒有提出與單車相關的政見,讓我很難下達決心要選給誰?
國際媒體均對中華民國總統候選人有極高評價,CNN稱讚台灣總統候選人的高學歷與完整從政經歷,甚至以國際間「前所未有」來形容三組正副總統候選人。

詳閱公報的同時,我驚覺好久沒去東港了,距上次騎訪東港黑鮪魚觀光季「神遊幸福海」祈福單車之旅已有七個月時間,「幸福屏東」期刊裡驚覺東港改變甚多,讓我鼓起前往一騎的意志。
屏東縣政府推動東港水都風華再現,向交通部觀光局爭取區域觀光旗艦計畫,以提升東港、大鵬灣、小琉球旅遊服務品質為主要目標,東港鎮公所力行東港溪畔周邊環境的改善,逐步達成東港水都「懷舊歷史探遊」及「人文海洋文化度假」主題,期能打造東港成為人文生態交織的河海觀光門戶,發展南部海域觀光遊憩產業。

騎往投票所完成神聖「送票入軌」任務後,我騎上單車,快樂騎車去,至於誰當選?那要下午四點後才會揭撓。

溫暖的冬陽及對東港小鎮的思念讓我加快速度疾騎在台27號道上,過新園烏龍後,即將抵達東港。

新東港大橋仍在趕工中,為減少民眾交通不便,重建橋梁工程分兩部分進行,新、舊橋各於工期維持單線雙向通車,避免塞車情形發生。

工程告示牌預告嶄新風貌的新東港大橋將於六月完工。

即將完成時代任務的舊東港大橋身影依舊,橋頭高掛路標讓人懷念它曾經肩負南北交通重任的歷史定位。

東港大橋歷經多次改建,上次改建於民國七十二年,一直到新橋完工才卸下重責大任,舊東港大橋是來往東港、新園兩鄉鎮主要通道。

舊東港大橋位於屏東縣新園鄉台17線公路與台27線公路之交口,往南沿臨海路現有舊東港大橋跨越東港溪至東港鎮之沿海路,總長度800公尺,包括乙座長385公尺之六跨連續鋼結構箱型樑,總用鋼量約6,500噸。

新橋已開始通車,對向車道橋體亦開始施工打椿,完工可期。

新東港大橋將於今年通車啟用,舊橋因鎮公所無力養護計畫封閉,且有影響新橋使用壽命危機,將另按計畫擇日拆除。

伴隨東港人四十多年記憶的東港大橋即將消失在東港溪出海口,今天是最後一次騎上舊東港大橋,三年來伴我尋尋覓覓「東港騎透透」的東港鎮入口地標、稅捐稽徵所將隨舊東港橋走入歷史,心中五味雜陳。

沿海路右轉往頂新里東港溪堤上騎行,回頭再看一眼新舊並列的東港大橋,歷史的新舊交會總是不停在迭替,人總要持續向前用力騎行。

東港溪堤岸上在週邊里民用心經營下,有著全新的風華再現。

今天帶著新到手的600D到東港拍照,我用心記錄,賣力騎行,更想拍下每天都在改變進步中的東港小鎮。

出發也不是隨興說走就走,必須用心計畫路線與拍攝目標,最後才能寫成一篇精彩動人的遊記。

準備好了,騎上單車,騎向東港,大聲告訴:「東港,用力騎又來了!」

從觀景平台眺望遠處進德大橋,長虹臥波,美不勝收。

東港鎮因臨海,地勢低窪,颱風季節飽受淹水之苦,為改善淹水災害,在光復路、成功路等二處排水幹線出口各設置一座抽水站,每座抽水站經費1億元,總經費2億元,讓五萬多東港鎮民不再有淹水之苦。

若逢大潮及暴雨同時發生,為防海水倒灌,地面閘門關閉,市區降雨無法即時排水時,成功路抽水站設有三管超大馬力柴油抽水機,可立即將市區積水抽出,避免發生災情。

快過年了,東港街上戶戶開始大掃除。
過年大掃除是二岸三地華人傳統習性,有「除舊迎新」的意義,全家一起動手,把過去一年的霉運通通掃除掉,迎接新的一年開始 。

看到街上掛起臘肉與香腸,濃濃年節氣味也近了。

台式香腸完成灌製後須風乾,主人的狗狗守護著香腸,就怕被偷了。

不啻是香腸臘肉富有年味,當代寫春聯及販售春節飾品的小店熱賣,東港街上的年味更濃了。

騎下河堤岸道,驚覺東港真的不一樣了!
沿著防汎道路前進,路旁出現整排熱帶植物及涼亭,鎮公所將招商引進國際知名咖啡店及行動咖啡車,讓濃郁的咖啡香和流行音樂在此相遇,營造浪漫氛圍。

緊接著步道上出現二座全新的鋼構天橋。

東港溪美綠化工程已完竣,讓東港「水都風華再現」,展現新風貌的東港溪畔,多了三處觀景眺望台,可瀏覽河景全貌,艷紅的進德大橋映入眼簾,提供鎮民及遊客新去處。

這裡是遠觀東港溪視野最好的地方,拾級而上,推車再上堤防,出現景觀平台和波浪形的人行步道。

觀景平台上可遠眺進德大橋,紅色橋身宛如東港天然地標。

騎下觀景平台,寬敞的步道還能讓製香工廠曬香材。

在陽光普照的日子,就是滿地成排放列的線環香最好的曝曬環境。

河堤旁居民趁著難得的冬陽現身,把衣服拿出來曬。

家戶裡準備過年期間享用的烏魚子拿出來曬太陽,確保品質口感俱優。

計畫前往第二零售市場,經過東港溪畔著名的手工麵線店,天氣不錯時,就會看見路邊就在曬麵線喔。

東港現在僅存二家手工麵線工廠,這是東港王姓家族世襲家業,第一代製麵線師父王老先生與婆婆正賣力拉動手工麵線。

只要天氣好,太陽大的日子,就是太陽與手工麵線約會的好時機。

阿媽重重包護著頭巾斗笠,我靜觀捕捉她專注工作的眼神,阿媽仔細挑開略濕重疊的麵線,努力製作出高品質,好吃的東港手工麵線。

阿媽告訴我,一般市面上買到的機器製作麵線大小一致,口感上實在無法與手工麵線相提並論,要吃一定要吃粗細不一的手工麵線。

太陽更大了,阿公快八十歲了,依然堅持手工現拉,拿出手工編排成濕軟的麵條,小心翼翼掛上路邊曬麵線的木架子,每個曬麵架看起來就是很有歷史的感覺,我不知道它有多久了?

東港名人美弄大說,他從小經過河堤邊時,就看到曬麵線的木架一直矗立在路邊了,推算每個木架都最少有四十年歷史了。
阿公先調節濕麵線糰的彈性度,準備開始拉動麵線。

先是倒退幾步,然後運用腰力及上臂力量使勁往下一拉,阿公說曾有新手來拉,拉動一次斷八成,每個動作都是累積四十年以上的經驗。

在力量與彈性到頂點時,順勢往上一帶,利用作用力把麵線拉長至適當距離。

重覆幾次拉動流程,最後退到原先預計麵線拉長的最終位置,整套手工拉麵線的距離與粗細都在這一刻完成。

製麵線王老闆說,經過太陽光的曝曬與東港海風的風乾,使得麵線特別有嚼勁,在不添加防腐劑情況下,放在陰涼處也可以保存一年呢!

阿公細心調整曬麵線的間隔,天氣好時就要曬麵線,一盤一盤待拉曬的麵線端出來現場製作,只要天氣好就要這樣搬來搬去,手工拉製麵線這行真的不好賺。

當陽光透過曬架,麵線影子投射在地面,讓我想起常看到的新埔曬柿子的照片,有異曲同工之妙吧。

飛快熟練的製麵線手法,家庭工廠沒有招牌,在河堤咖啡附近,只要天氣好的時候就會現身,可依家庭需要的數量現場購買喔!

河堤上十分寬闊,也是小朋友玩鬼捉人的好地方。

河堤也是情侶約會的好地方,男生釣魚,女生玩平板電腦互有所鐘,各有所好。

不止成雙成對,也有落單身影在此出現。

東港溪河道寬闊,不時有低空飛掠而過的水鳥,還有開著膠筏的漁民穿梭忙碌著,進德大橋串連起東港、新園二地鄉(漁)民的濃厚情感。

順著中山路騎往第二零售市場。

位於中正路中山路交叉口的第二零售市場,除了雙糕潤外,手工麻糬也很有名,市場裡面有數不盡好吃的東西,東港在地新鮮魚貨更是老饕選購的首選。

往往隱藏在傳統市場裡的,都是道地、傳統的古早味,也是當地人才知道的巷弄美食。
通常八點開賣,不到十點東港有名的小三寶之一雙糕潤就賣完了,任憑如何詢問,守攤老闆總是說:「歹勢,明天請早」!

我騎那麼遠的單車來到東港買雙糕潤,卻要空手而回,熱心且善於助人的東港人特別割愛一盒,讓我回家交差。

東港的人情味處處上演著,這就是我認識熱情又好客的東港人。
雙潤糕,其實就是用糯米與黑糖做成的糕點,會如此稱之,據說是由「雙哥論」這詞美化而來的,昔日有二位兄長碰到妹妹要出嫁,疼妹妹的哥哥們為了要讓妹妹風光出嫁,於是二位兄長商量嫁妝,一再討論之下,做出來的點心就被稱作「雙哥論」。後來名詞美化就變成今日所謂雙潤糕。
終於「買到」一盒雙糕潤,我女兒就不會失望生氣了!

手工麻糬也是第二零售市場另一特色的東港小吃,吃完雙糕潤再試試新鮮現包的麻糬,二種民居美食真的都很讚。

一顆大大的麻糬裡面可供選擇餡料超多,有白糖、香濃的綠豆、芝麻等,外層沾上一層花生粉,咬上一口真是口齒留香。

東港延平老街素有「東港第一街」美稱,街頭巷尾裡有好多老建築歷經歲月洗禮依然挺立不搖。隨著時間流逝消失不復見往日風華,延平老街老建築也在經濟壓力下開始拆除。

東港延平老街貫穿東港漁村與商業區,曾經是東港最繁華的街區,隨著若干房屋老舊,開始拆掉舊房子,真是可惜呀!

屋主拆掉的舊建物,馬上搭起鋼製鐵皮屋。

老街家屋轉眼變成精品華屋,這樣拆下去,不知最後東港老街還能剩下什麼?

中山路直騎,看見東港著名黑鮪魚雕飾,代表來到黑鮪魚的故鄉-東港。
東港漁港建於民國48年,已有50餘年歷史,係台灣南部最具規模之近海漁業漁港與鹽埔漁港同列第一類漁港。地理位置靠近巴士海峽,附近海域漁產豐富,為台灣最具發展潛力之漁港。

主跑東琉線交通船公司大發利市,連停車業者也樂的荷包滿滿,適逄選舉交通運輸大日,一天營業額可抵平時一個月收入。

東琉線交通船班班客滿,遊客仍是絡驛不絕前往候船室,準備搭船前往小琉球。

小琉球鄉民趕著坐上船,小夫妻不忘帶著禮物回去投下神聖一票。

新建的華僑市場尚未啟用,主體二端分別是黑鮪魚頭和魚尾,鮮明港市意象很醒目。

為迎接絡繹不絕的遊客登船造訪海上明珠小琉球,候船室內部改善及週邊綠美化已納入水都風華再現第二期工程,為不影響過年期間返鄉民眾,將於年後擇日開工。

接著朝隆路,穿越鹽州路,中央分隔島有「全國十大魅力漁港」標示,以及黑鮪魚裝置藝術,東港漁港就到了。

東港漁會存款總數在全台漁會中名列前茅,為方便漁民下船後提款,漁會在華僑市場外設置提款機。

東港鎮位於海線,討海兄弟有豪爽、直率天性,東港被視為屏東海線民主聖地,長年來因地方派系、家族勢力交相運作,東港鎮總是「綠大藍小」的政治生態。

上述條件支持下,在野黨在東港接受度高,處處可見旗幟風揚,坐實民主聖地之名。

漁市拍賣場上冷凍芭蕉旗魚正在進場待拍,東港遠洋漁船在世界任何漁場捕撈,漁獲在去頭剖尾後立即零下60度超低溫冷凍,成為一根根白色超硬「冰棒」,回復常溫後口感就像現撈的一樣。

旗魚拍售時總會吸引漁業商家及海產街店家前來競標。

拍售時漁會由專業拍賣員來監理全場。

開賣前先告訴大家等一下要標售這條魚,請買家鑑定好壞,決定價格。

買家個個都有專注的眼神與專業態度,唯恐錯過真正高品質的漁獲。

漁會標售員主持喊價競標,起標價後標售員以參與競標者才聽的懂的報價數字由各家開始競標…

由喊出最高價者得標,標售員身邊有專人送上得標者商家專用章,大力蓋上戳章記以示得標。

貼上商家專用標記後,代表這尾魚已經找到新主人了。

在東港除了漁市看到的魚外,在港口附近街道上,都可以看到漁民載著大魚到處跑。大魚運送回家後各家依產品所需製作漁產品,有魚鬆、魚丸或剖解成生魚片等。

東港不止外籍漁工眾多,打魚郎長年奔波海外尋偶不昜,大多透過仲介公司尋得外籍配偶相伴一生,目前東港街頭外籍配偶下一代子女逐漸增多,漸成東港特殊人文現象。

第一期的觀海樓改建工程及河堤道路美化工程,已於去年九月完工,配合即將啟用的東港華僑市場,東港漁村已呈現全新風貌。
跟著我的單車,一起去瞧瞧吧!

在港口右側,填海造陸的長條新生地盡頭,圍牆內建有一座二層樓的圓形亭台,因視野遼闊,可遙望琉球及整個海面故命名為「觀海樓」。
東港漁市觀海樓,位在東港溪出海口,可遠眺海景及漁船在海面作業,但觀海樓年久失修,且禁止進入,讓遊客失望。

東港鎮公所推動東港水都風華再現,舊觀海樓拆除重建,未來遊客據高觀賞海景可更加舒適與安全。

景觀台前身為觀海樓,曾經是許多遊客的共同回憶,因年久失修,去年拆除,主結構體打掉的水泥塊,回收再利用,採夯實、再覆土後,以咾咕石堆砌成一道道護牆,土丘表面植裁綠化。

直徑四十多公尺的觀景台二側,各有一條步道環繞,逐步攀升至頂端,是日本設計大師福田繁雄的作品「黑鮪魚紀念雕像」放置於上,從各個角度看,有不同設計意涵,魚頭指向東港漁港,象徵「大魚入港慶豐收」。

「海之坵」的設計是象徵漁網豐收,黑鮪魚塑像放在上方,代表漁民收入蒸蒸日上、大尾漁獲進網平安返航入港。

「海之坵」頂端是東港漁市最高建築,可遠眺所有漁船進出港。

來到觀海樓舊址,望著茫茫海天,只是伊人不再,徒留感傷。

當年舊觀海樓與防波堤也是解決三角習題的好地方。

「舊觀海樓」旁我認真懷想熟悉的老東港,我的思緒源源不斷如海水滿潮。

在「海之坵」旁防波堤就能目送漁船出海,也能等待親友滿載豐收期待的漁船入港。

有人說初戀的滋味最甜美也最讓人難忘,那種「我可能愛你、可能不會愛你的感覺」,不論歲月悠悠都是令人難忘的甜美。

觀景台的另一面,只有一條階梯可以走,走回地面時回頭看觀景台,頗有馬雅金字塔的氣勢。

「海之坵」也許設計的不能盡如東港人所望,防波堤倒成發洩情感的畫布。

在此寫上給「那些年,用力追東港女孩的祝福」,如果她有來過,一定會知道我有多懷念她…

四年一次總統大選東港漁民都不願錯過「做總統頭家」的神聖機會,投票日不遠千里開船回來「一票選總統」,大小漁船停滿港區內、外港。

東港的漁業雖然發達,但由於工作辛苦及少子化問題,願意從事漁撈工作的人也越來越少了,政府開放外籍漁工申請之後,幾乎每艘漁船都顧有外籍漁工,這些年在東港街道上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外籍漁工。漁工工作繁重,只能在漁船靠岸運補的日子放假,打通電話問候家人,或三五好友一起分享故鄉生活照以解思鄉之情。

東港漁業能維持至今外籍漁工的貢獻居功厥偉,海上討生活十分辛苦,遠渡重洋到台灣來賺錢也為東港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勞力,如果沒有外籍漁工,恐怕東港有一半以上的船會開不出去。

外籍漁工聚集於專賣外籍商品的港邊小店,看著屬於自己國家的電視節目(小耳朵或錄影帶播放)以解思鄉之情。

有別於外籍漁工的寬鬆待遇,大陸漁工則多了幾分「安全維護」的考量。
大陸漁工不能任意上岸,遇到颱風來臨,大陸漁工則集中上岸住居在東港安檢所旁「大陸漁工岸置中心」。

大陸漁工岸置中心為防止大陸漁工「臨時起義不假外出」,每個窗戶都改設鐵窗確保萬全。

漁船抵港繫泊後,先以特製木板滑梯卸下漁貨及雜魚。

最後就是每艘漁船主要的漁獲登岸。

看指揮卸貨中船長的表情就能略知入港卸漁貨量好壞。

將漁獲從船艙搬到魚市場拍賣,以前都是靠人力搬運,所以在東港漁市衍生特殊行業「扛魚郎」。




卸運鮪魚一定要使用天車吊掛避免高級鮪魚碰撞影響品質,鮪魚吊起後交由「專業扛魚郎」扛運。

扛魚郎的工作就是將數十公斤到上百公斤的鮪魚,一尾一尾用人力扛到魚市場,這可不是一般男人可以勝任,非得有強健的體魄不可。





以前扛魚郎都是跑單幫採論日計酬,為求專業與速度漁市裡成立「扛魚郎團隊」,以雨衣顏色以為識別,每天扛運團隊也不同。

扛魚郎把新鮮鮪魚排好,再由漁會人員上冰覆蓋以為保鮮。

東港漁市每天從淩晨開始忙碌,除了到海上討生活的辛苦漁民(工)外,東港碼頭所有勞動兄弟不向命運低頭的天性,造就旺盛漁鄉強大經濟力,在東港漁市處處都有淋漓盡致的展現。

趁著交昜空檔我自告奮勇來試試「扛魚郎」好不好當?
我挑一尾能扛起的小鮪魚,不要看小鮪魚就很輕,這尾鮪魚超過三十公斤,加上全身冰凍的感覺,「扛魚郎」真的不好當?

剛才扛魚時不小心就被銳利的魚牙割到手,真的「隔行如隔山」,我還是乖乖騎車就好。

東港漁市也不是全年無休,交昜場張貼過年休市四天的告示,這四天東港漁民都會登陸休息放假,放鬆一整年認真打漁的精神。

早上進港漁船約在半夜就出港作業,漁民進港後已是午後,投票前先滿足腸胃,碼頭旁的快餐總是高朋滿座。

打漁是勞力付出很大的工作,白飯配上簡單菜色補足一夜未眠的精神,打漁郎桌上一定有魚肉佐餐,不管怎麼吃,就是不能把魚翻過身來吃,因為這犯船家大忌的。

油魚子為東港三寶之一,外型較烏魚子大而厚,經醃漬過後,壓實晾乾就是年節最好的送禮佳品。

鮪魚季一過,東港大街不見代表七角頭的迎賓七彩掛燈,取而代之是各候選人布條,豐漁橋上滿佈布條,真是兵家必爭之地。

東港碼頭放不下的漁船就會轉停到豐漁橋下,後寮溪又稱「牛浦溪」是一條貫穿東港鎮內的重要河川,早期是運輸木材及貨物至內陸的重要河道,在東港歷史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今後寮溪雖已無運輸功能,沿岸紅樹林景觀已不復見,不過卻依然能感受到濃濃的漁村風情。

一路直騎到鎮海宮,廟前階梯中央橢圓水池,有石龍雕飾,內置方形、八角形水池都是遊客到鎮海宮必看的景點。

鎮海宮下方開設投票所,這是離港區最近的投票所,方便漁民上岸後立即前來投票再返家休息。

鎮海宮廟前粉紅色,象徵「桃花朵朵」的七彩掛燈已拆除,取而代之是漁船上裝置的聚魚燈,更增漁鄉風情。

很多人都以為東港只有漁會,因東港可耕農地不大,東港農會長期以來被邊緣化,甚至很多東港人都忘記在東港鎮船頭路(屏東客運東港旁)低矮倉庫就是東港農會。

東港鎮農會於民國三十六年四月成立,除朝陽路信用部仍運作外,舊址成為農會倉庫,陳舊的設施淪為農會超市倉庫。

受重漁忽農的大環境影響,東港與崁頂鄉交界的三西和地區部份農地重劃後改設建地住宅區,不僅擴大東港發展腹地,也讓辛苦農民一夕致富。

東港街頭遊騎,農民將農地賣給建商,待完成重劃後建成豪宅出售,冠上媲美屏東市精華區的房價,外地投資客炒作轉賣,房價越來越高,讓在地東港人望而生畏永遠買不起。

東港少見的農地只現身在溪畔或部份供水不昜的畸零地上。

隨著農曆過年將近,東港、新園交界一帶盛產芹菜管遠近馳名暢銷全台各地。


王爺廟是東港的信仰中心更是每到東港必到訪之處。

王爺廟是在地東港人習慣的稱呼,很少叫說東隆宮。

今年適逢東港王爺廟三年一科(壬辰正科)迎王祭典及燒王船活動王船祭,將於10月14日至101年10月21日(農曆八月二十九日至九月初七)舉行,活動計八日,每天都有不同期程:
十月十四(星期日)舉行請水
十月十五(星期一)遶境北區
十月十六(星期二)遶境南區
十月十七(星期三)遶境中區
十月十八(星期四)遶境農區
十月十九(星期五)轎班拜王、王船法會
十月二十(星期六)遷船遶境東港
十月二十一(星期日)最後燒王船儀式

迎王活動到來前,王爺廟搭起巨型預告,提醒大家,迎王又到了。
迎王祭典及燒王船活動舉行時,我一定會騎車再來參與台灣宗教盛會。

王船停放在王船廠裡,等待王船祭一到帶領信眾走遍轄區二十三個里,總面積達29.4635平方公里的東港鎮。


東港光復路是一條寬敞且美麗的四線道路,已成為東港主要聯外道路之一。

光復路河堤植滿小葉欖仁、中東棗樹等,漫步其間,景觀優雅,令人怡然自得。

東隆國小投票所略為冷清,各方人馬互據一方,在選舉投票最後一刻,以人情攻勢影響投票意願。

曬烏魚子壓製前的烏魚子加粗鹽後經多日曝曬,再壓平,工法繁鎖須週而復始才能製作出高品質烏魚子。

完成壓平且具賣相的烏魚子看來就有豐收的感覺。成排的烏魚子曬架成為小朋友騎車穿梭的遊樂場。

共和社區裡生活環境很棒,道路寬敞以井字排列,房屋整齊馬路二側綠意盎然。

共和社區處處都有標語,這是傳統眷村最常見的風格。如今只有抗議標語高掛…

社區高大的廣播塔,儘管高大如昔,也擋不住歲月潮流及國家政策的力量吧?

東港鎮立游泳池前就是眷村改建的大工地,目前正在施挖地基工程,將來這裡將建成幾十棟社區大樓。

共和社區裡家家戶戶都有庭院,紅色小鐵門取代昔日竹籬笆,很多房子都是已人去樓空了,徒留告示牌。

家戶前小黃箱該是施挖地基工程的監控設備。

施工圍蘺上告示牌說明整個工程完工日期就在明年十一月十一日,就在那一天,東港「共和社區」就成歷史名詞。

完成新建後的「共和新村」將完全脫胎換骨,臨海河而居的嶄新風貌與昔日老舊眷村大不相同。

共和社區處處都有標語,這是傳統眷村最常見的風格,隨著住戶爭取權益反而處處是抗議標語,東港最缺綠地與公園,連東港最後綠地也變成建地,東港人爭取一座完整公園的夢就更遠了。

眷村籃球場週邊榕樹成蔭,斑駁的籃架見証過往人聲吵雜的歷史。

共和里社區活動中心,當年可是天天熱鬧的很,如今人去樓空很多房子都是斷垣殘壁。後方空地將蓋起集合式大樓,這些尚存的眷村文化歷史,不知還能存在多久.....

一日東港行,滿足了二十年來久懸心中的期待,雖然結局不甚「圓滿」,至少滿足二位小朋友思念東港好滋味的胃。

隨著開票速度加快,台灣深耕民主化的進程再次邁向新紀元。

兒子十分關切選舉結果,他何其有幸,十歲就能見識台灣多元民主洗禮,台灣選舉在熱情中展開,選舉結果揭撓後平和落幕,是最成功民主教育。

總統大選結果在晚間揭曉,尋求連任的 馬總統在確定獲得約689.1萬票後(51.6%)歡喜宣佈當選。

尋求挑戰政黨再輪替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得到609.3萬票左右(45.6%)宣佈接受人民決定。此時天空下起大雨,台下「小英女孩」哭成一片大喊:「不要走,留下來」的景象讓人感動。
宋楚瑜堅持到底敗選亦雖敗猶榮,台灣民主社會尊重人民共同選擇,選舉激情過後,大家仍然要生活、過日子,期盼未來的四年,台灣人民會過得更好!

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順利公平、公正完成,顯示民主機制及台灣人民展現成熟民主素養,並獲得國際社會高度讚譽與肯定。

選舉是國家賦予公民直接行使政權的方式,我的單車遊記與政治沒有關連,總統是誰?跟我騎單車沒有關係,請大家不要聯想政治立場問題,「選舉」只是用力騎寫遊記的機緣而已。
謝謝大家的包容,全文完..........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