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騎遇花蓮(上)盡寫七星潭單車道特色與美景,回憶二年前騎征武嶺行前美好的驚鴻一瞥,二年來花蓮地區整體都有明顯的進步了,我不是在地花蓮人,撰寫各地單車遊記中增長歷史知識與人文經歷,每篇遊記撰寫過程都是時間與毅力的考驗,起心動念的出發點是讓全台灣好朋友都能「看見花蓮之美」。

話不多說,讓我再騎上單車繼續「用力騎遇花蓮」…
四八高地因地形為高聳海階地形,據高海拔四十八公尺,故稱四八高地。

當年是花東司令部訓練基地,處處都有陸軍訓練設施。

高地後方是花蓮近場管制台的導航發射台,設有電波輻射區嚴禁進入。

離開四八高地之後接下來騎往有東部最美燈塔之稱的奇萊鼻燈塔。

民航機從頭上飛過去了…
依航道方向推斷是飛往松山機場。

台灣的燈塔主管機關是財政部關稅總局,專責管理燈塔助航設備,全國計有三十四座燈塔,大部分派有專人看守。

燈塔不讓遊客入內參觀,只能略騎到上方草地拍照。這個角度最美,車友到此,一定會在這個角度留下照片。

當然用力騎也不例外…

奇萊鼻燈塔民國二十年建造,塔高:十三‧四公尺,光程十六‧六海浬。

燈塔是往來船隻避免觸礁的好幫手,引領夜歸船隻進入花蓮港或是參考地標,也是外拍情侶增進感情的好地方。

前騎繞過美崙工業區垃圾山,前方出現無敵海景,這裡原是花蓮市垃圾場,後以垃圾填海改建成環保公園。

親海步道、觀海亭、望海平台,沿途並有涼亭與座椅。無敵太平洋海景在前,單車總是見証情侶真情相伴最好証明。

我很好奇,他們緊抱在一起看什麼?

原來波濤汹湧的太平洋有位沖浪猛男在尋浪,我相信海水溫度很低,真是勇敢的沖浪男。

海濱公園實在偏僻,除了海浪拍打的聲音和耳邊的風聲,實在安靜的有點嚇人,喜歡安靜騎車的車友來這裡享受安靜騎車的樂趣。

太平洋毫無遮掩的呈現眼前,大理石或柏油鋪成的曲徑綿廷無盡,坡地綠草如茵,海邊浪花似雪,整個就是無邊無際。

離開環保公園後騎抵花蓮港區,載運水泥原料的大貨輪正在卸貨。

早期花東因為高山阻隔,交通不便,被稱為「後山」。在蘇花公路、北迴鐵路通車前,花蓮地區對外的交通聯絡工具,只能靠海運,故民國52年9月1日花蓮港開放為國際商港,並成立花蓮港務局。

花蓮港距太平洋主航道僅需二個小時,而太平洋主航道是世界航運最頻繁之航道,就由此可見其重要性了。而花蓮港的存在對於花蓮經濟有著重要的地位,許多位於花蓮的大企業均是因有花蓮港而設於此,如中華紙漿廠、台灣水泥、亞洲水泥及不少的大理石材廠等,足以顯示海洋運輸的便利。

水泥原料卸貨後由長長運輸管送至碼頭入庫產製建築用水泥。

貴金屬等原料由鐵路運輸,送至全台治鍊製廠區。

鐵道並行單車道也是砂石車、拖板車、聯結車一輛輛呼嘯而過,揚起滿天紛飛的沙塵,收拾剛剛輕騎賞景的心情,騎段路一定小心來車,這段程是花蓮單車道交通最黑暗的一段路程。

花蓮港區單車道為舊花蓮港支線臨港線鐵道改建而成,可見進出花蓮港的各型船隻,成為騎賞花蓮港不能錯過的單車動線。

民國九十年成立的內政部警政署花蓮港務警察局。

花蓮港現有碼頭二十五座,年裝卸量可達三千四百萬噸,另有倉庫、堆貨場、臨時貨櫃集散站等,備有港勤拖船艘,港埠設施極為完備。

每艘港勤施船都以花蓮在地名命名,本土意味十足。(萬榮號代表萬榮鄉)

花蓮港車站後騎行上坡遇上鮮紅色景觀拱橋,港濱自行車道暫分為二,選擇右轉騎過略小景觀橋。

景觀橋上方俯視花蓮港車站別有一番風景,火車來去飛快,以運載石灰石及散裝水泥為主,不大的車站顯得悠靜而從容。

換個方向一看,這大水道就是船隻進出花蓮港的主航道,它擔負東部地區產業發展及港埠輸運功能,是北迴鐵路、機場航運、蘇花公路,四大進出花蓮交通方式。

花蓮港一至三號碼頭後線空地港區親水遊憩碼頭,港務局開放業者競標經營露天咖啡座、餐飲、展售等相關休閒遊憩業務,倉庫拓建成維納斯藝廊,港邊置雕刻品。

航道旁二排燈牆就是進出花蓮港的「紅綠燈」,當它對內港亮綠燈時代表「OPEN」可以出港!對進港船隻也是相同義意,要讓誰先進港,就看這面燈牆就對了!

沿著南北濱單車道前進,平坦的車道讓人一整個舒暢。

我終於知道為什麼西部人常稱的花蓮(後山)是養生樂活的天堂,相較於西部氣候、安全,生活環境花蓮都遠優於西部,花蓮的好山好水更是選擇渡假的首選。

一路直騎來到鳥居造型的「江口良三郎紀念公園」。

花蓮港廳第五任廳長江口良三郎,上任後屢次向台灣總督府提出花蓮築港計畫,因長年奔波,竟一病不起。江口廳長逝世後,花蓮地區的民眾感念他對開發花蓮的努力,特地豎立一座紀念石碑及銅像,以示敬意。

江口良三郎石碑的背面記明立碑時間。(照片由Jerryho1209提供)

跨越曙光橋後即可騎往北濱公園,這段沿海單車道一路平坦順暢。

曙光橋上,因為在橋上可以看到太平洋的第一到曙光而命名為「曙光橋」。

曙光橋是位於花蓮市與花蓮港的橋,橫跨於美崙溪上也是花蓮史上漢人登陸的地方。

過曙光橋後,這裡是北濱公園,也是七星潭到濱海自行車道起(終)點。

北濱公園內,花蓮市政府規劃很多涼亭,也是花蓮市區,最接近海岸的地方。

連接南北濱公園的海堤上更是花蓮人舉家騎車共遊的好地方。

騎至南濱公園天色略黑,這裡也是一日騎遇花蓮的終點。

花蓮市規劃完善單車道系統,著名二潭單車道(七星潭至鯉魚潭),起點於七星潭旁德燕漁場→七星潭社區→四八高地→奇萊鼻燈塔→曙光橋→花蓮港→北濱公園→南濱公園→中華紙漿場→舊鐵道→木瓜溪橋→宏卿山莊→鯉魚潭風景區 (終點),總公里數:35.3公里。

南濱公園白天為市民休閒踏青欣賞海景之景點,夜晚則為熱鬧之綜合夜市,燈火通明,別有一番風情。
夜市攤商很多,吃、喝、玩、樂樣樣都有,品嚐著名燒番麥、果汁後我得趕回花蓮市區。

花蓮市中華、中正、和平三大路交叉口總是城市最繁華要道。

三叉路口附近正是著名經國先生生前常到訪的戴記扁食。

人口只有三十五萬的花蓮縣,卻是全台面績最大的縣(4628平方公里),首善之區就是市區花蓮市。

舊鐵道徒步商圈、中華路名產街,二者交會的地區又稱「金三角商圈」是花蓮市最現代、繁榮的地區。

花蓮市約有十萬人口,是東部最大城市,幾乎三分之一的花蓮人都在此生活、工作,中正、中央、中華、中山路口都是車水馬龍。

騎著騎著,肚子餓了。
花蓮市公正街公正包子正好可以讓我吃飽。

來花蓮必嚐的美食很多,公正街的包子。
不是說是「包子店」?怎麼高掛的菜名沒有「包子」?「包子」去那了?

用餐時間或是假日,滿滿的排隊人潮湧進公正街包子街,其實整條公正街幾乎都是包子店,光從排隊買包子的景象就知道那家名氣較大。
每十五分鐘開鍋的包子大家都在等,為了能吃到美味包子、小籠包、蒸餃對客人來說似乎也甘之如飴。

我打聽了一下,原來花蓮公正街包子店已經開業三十年,營業時間24小時不打烊,搶在路口的老店,靠的不是辣妹或宣傳,不變的是對包子的堅持與童叟無欺的用心。

終於輪到我買「包子」了,打開熱騰騰的蒸籠,我很懷疑這是「包子」嗎?
公正街包子店賣的包子屬於略大的小籠包,外形像一般早餐店的包子,但又小顆一點,一顆只賣五元,比起西部貴死人的包子、湯包,真的很便宜了。

公正街「包子」沾上醋汁來吃更對味,店裡還有蒸餃、肉羹、紅茶也不錯。
我吃五個就好飽,建議來美食天堂花蓮一定要少量多吃,才能吃到各家美味。

我吃飽了,還想去品嚐廟口紅茶、德記豆干、熱海排骨、蓮香麵店等花蓮美食的,離開公正包子居然下大雨了…
我想,這就是天意,老天爺希望我下回再來花蓮騎車,再來飽嚐美食。

不請自來的大雨下了一小時,沒帶雨具的我趕緊躲雨,趁著雨勢轉小,我一路騎回出租單車店。
從日正當空出發,在細雨微風中結束「騎遇花蓮之旅」,雖然滿身濕透,相機記憶卡及期待旅程的心卻在歸途時豐收滿盈。

就要坐上火車回家,火車店前有各種名產店。

騎了一下午沒有機會賣花蓮名產,蕃薯餅等小零嘴是最富在地特色的拌手禮。

當然要先買帶回公司給長官、同事,還有家人的花蓮美食,滿足大家挑剔的嘴。

涼爽的秋天、楓紅的美景、台灣的四季均美不勝收,您還在等甚麼?
「騎上單車 旅行台灣 就是現在 」

火車上我再次參考花東旅遊資訊,聰明的車友,您看出用力騎下次要「用力騎遇(趣)」那裡了嗎?

感謝01單車遊記版系統管理員的支持,大家對茁作不吝的指正,騎上迢迢遠遠單車寫作之路,任重道遠,謝謝大家的祝福與鼓勵。

謝謝您耐心看到最後,全文完…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