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已廢棄的舊隧道全部串聯活化?太難了~!不過開通三瓜子和三貂嶺舊隧道為自行車步道喊了好幾年,2016-11-01有一則新聞 自由時報 提供參考。舊作整理並貼上,可當宜蘭線舊隧巡禮前篇。宜蘭線計畫是一波三折,肇始於1897臨時台灣鐵道隊調查,再經1906鐵道部改溯南勢溪過雙連坡,最終因瑞芳一帶礦業興起,定案經瑞芳、福隆、宜蘭至蘇澳,此即宜蘭線一頁傳奇。【第一次計畫】源於1897總督府編派五組蕃界鐵道探查隊。第一隊南部線由工兵中佐山根武亮(臨時台灣鐵道隊隊長)率領,探查恒春(恆春)往鳳山至卑南;第二隊中央線自林圯埔至東拔仔庄;第三隊由步兵大尉深掘安一郎率領,探查埔里至花蓮港;第四隊由步兵大尉鯉登行文率領,探查新店屈尺至花蓮港;第五隊北部線由宜蘭或蘇澚(蘇澳)至花蓮港。臨時台灣鐵道隊於蕃界鐵道探查隊派遣同期,鐵道隊隊長於1897-01指派鐵道班員中島守衛以下三人、建築工和測量工各一人,調查台東地方;指派鐵道班員余村松之助以下三人和測量工一人,調查宜蘭花蓮港地方。按「臺灣鐵道史」上卷山根鐵道隊長談話記錄,山根武亮自台北出發,由基隆經海路抵車城,路線自恒春至鳳山,再由鳳山越過蕃地達卑南,此間就恒春鳳山間約56哩,自恒春至枋藔(枋寮)線路較困難,自枋藔至鳳山為容易敷設;自鳳山至卑南約10哩,此間非穿5~6哩隧道不可,殆為絕望線路。自卑南經璞石閣(玉里)至花蓮港之線路約百哩,此間需要短隧道3處、橋樑多處,建築上為中等以上良好線路,惟惜卑南、花蓮港兩港不夠良好,無法發揮鐵道十分價值。其後自花蓮港經海路抵蘇澚。自蘇澚經宜蘭至基隆之線路約60哩,此間蘇澚經宜蘭至頭圍之線路極為良好,但頭圍至基隆需要開通1哩以上長隧道二箇所,有無必要造設如此大工事,當為深思熟慮的問題。以上全程自1897-01-10台北出發,於1897-03-05歸返,費時共54日。關於山根隊長自蘇澚經宜蘭至基隆(宜蘭線)調查記錄,目前尚無法得知,僅能在1906-11-11「漢文台灣日日新報」得知概略路徑。「當設鐵道隊時,已有數次企畫。其所主要,…,於北部,由基隆廳下暖暖街,經瑞芳、牡丹坑附近,貫通蔥嶺(草嶺),過宜蘭廳管內大里簡、頭圍,達宜蘭,約60哩,…」。日日新報所述「達宜蘭約60哩」,理應是到蘇澳,此符合鐵道隊長談話記錄,且可由哩程數合理推論,此已幾可認定即為現今宜蘭線原型。關於五組蕃界鐵道探查隊,其中第四隊探查新店屈尺至花蓮港,因蕃情不穩,中綴而轉往蘇澚。依山根隊長談話記錄,山根隊長認為鯉登大尉所經歷路線,恐是良好線路,將來精密調查為必要。【第二次計畫】屈尺叭哩沙隘勇線於1905-10-02貫通,北部蕃情已顯平穩,鐵道宜蘭線議起,技手川津秀五郎於1906-02踏查復命,鐵道部隨即組織宜蘭線測量隊。鐵道部任命技師笠野英三為宜蘭線測量主任,率技手岩田五郎、坂口亮和書記雇員5名,領日本工夫(測量)及人夫(伐採測量障害之樹木)17~18名,配屬本島人夫35~40名,於1906-05-21實測開始,工務課長新元鹿之助、部長長谷川謹介分別於期間視察測量線,全線於1907-02-27測量完結,費時共283日,所雇人夫於1907-02-28裁撤,測量隊和隨行警部於1907-03-01自蘇澚港起程返歸。宜蘭線計劃自台北站分歧,經金山南路二段一帶(監獄敷地東側)、公館、景美、新店、伸丈板、屈尺、龜山(*)、烏來(*)、信賢(*)、福山(*)、舊卡拉模基(*)(今無相對應地名)、下盆(*)、雙連埤(*)、…、宜蘭、…、蘇澳。上列除龜山較不明確外,地名以(*)標示者,皆明確為蕃界區,且原文註明距台北里程數及海拔高度數,似有隱意,是否即為山區設站地,不得而知。以上第二次計畫即蕃界鐵道探查隊第四隊所埋下種因。【第三次計畫及正式執行】以下請接原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