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漫遊系列第二章,就由愛河中段支流的寶珠溝開始,沿著同盟路一同到愛河中下游,來場,與愛河的逐風之約!
寶珠溝!從有印象開始,從大順路、覺民路口可以開始看到河道,當時,對這一帶地名頗有興趣,至於典故,網路上爬文自然可清楚知道,只是,這樣的文獻讓人浪漫不起來,尤其還穿插了許多數據、歷史、年代就更頭痛,從不是好學的學生啊!
因此,還是願意相信當年聽到的典故,就是有個苦命的放牛小童,有天在的河道裡撿到顆石頭(高雄故事好喜歡用孤苦無依的牧童呀),窮人並不知那是什麼東西,只覺好看就帶回家中,到了夜裡,閃閃發光,也不以為意只當是顆不同的石頭,後來,才知是寶珠來著,所以這條溝渠就叫寶珠溝(誤)!
可是,現在覺民路段已加蓋到正興國中果菜市場附近才露出河道,要探索騎乘,便得從這裡開始。
但,出發到那邊前,先去探勘一處民宅,覬覦已久的一間老厝,三合院的格局仍很標準,每回經過總是看呀看的,但民宅似乎不開放參觀!
合著,今天時運來了,騎單車準備從科工館旁接覺民路,竟見,這裡成了資源回收站及慈濟的社區志工站,此時不去更待何時,打聲招呼,一償夙願!
這裡是莊家古厝,一進四護龍的格局,在市區要見如此古厝,很難得,但右側外護龍可能因分家關係,已被改變有點可惜。
主屋的樑柱以時代來看,應是日據時代興建,尚有些大正時期的建築風格在,而屋後那株檸檬桉則讓古厝更添風味,擋住部份現代建築,不顯突兀。
以五行學來講,它在格局上有相呼應,東方青龍甲乙木,左護龍植了檸檬桉,屋後北方則有寶珠溝河道,屬水,西方屬金,道路將它和科工館停車場分開,可看門道也看熱鬧。
護龍上的馬背及山牆也很精彩,前方是曲型(金),後方為銳角(火),而曲型馬背下的山牆還有一雙螭龍纏繞的鵝頭墜,真真讓自己一償看古蹟的喜悅(轉圈)!

【九如一路590巷】

【莊家古厝】

【三合院】

【曲型馬背與鵝頭墜】

【主屋】

【左護龍】

【右護龍】

【大正時期樑柱】

【主屋】
參觀完莊家古厝,沿著旁邊巷弄騎,一會兒就到今天主角,寶珠溝的上方–覺民路,沿著覺民路開始彎曲的騎乘,有點明白,為何再過去的地名要叫「灣仔內」,這河道好多彎呀!

【科工館後方覺民路】

【出現寶珠溝地名了】
照往常,這時候的正興國中附近該是攤販林立,今天怎麼清清淡淡?是來的時間晚?還是農曆初二,市場休息?總之,到了這裡,寶珠溝的河道便顯現出來(只是水質……令人不敢恭維)!

【正興國中】

【果菜市場】

【民族路口】
寶珠溝到民族路口,穿過民族路下方,從同盟路、孝順街一帶又探出河道來,先不走這裡,騎人行道,從十全路到大港保安宮去。
這一帶,地名叫「大港」,也是有故事的,如果沒記錯,老一輩說在當時船隻是可以航行到這一帶,因為貿易頻繁,水中食物多,便有許多原生種鯉魚(鮐仔魚),所以叫鮐仔港,後來才由鮐港變大港,可是,卻有文獻說這裡是叫烏仔港,當場由鯉魚變烏仔魚,可,我所知的烏仔港是另一處啊(聳肩)。

【大港】
講起保安宮,主祀藥神保生大帝吳真人吳夲,這裡會祀奉保生大帝也是可推敲的,以當時的環境加上貿易頻繁,水土不服或是瘴厲等便需求助藥神的靈藥藥籤來保生!
而廟前的新大港香腸號稱全台銷售量排得了名的,每到下午時分出攤時間,不管王公貴族、販夫走卒,來此,一律乖乖聞香下馬,人手一籤,插了就吃!

【大港保安宮】

【大港保安宮】

【新大港香腸】
沿著孝順街北騎,一會兒就接到同盟路,開始沿著河道的左側騎,這裡不是單行道,這樣騎,河便在自己右側,記錄起來才方便。

【孝順街口】
穿過自由路,河道略彎,往右前十公尺左右再接上,寶珠溝,到這段,準備注入愛河裡,出現的河道距離,約略只有1公里左右,可,這條溝渠在當時可養活多少百姓。

【自由路口】

【寶珠溝】

【寶珠溝截流匣門】

【寶珠溝】

【寶珠溝截流匣門】

【寶珠溝終點】
到這裡,變成愛河中游,左轉,咱們往下游去(右轉的上游探源是以後的事,今天略過),而寶珠溝這名稱一直出現在這一帶,寶珠溝截流匣門、寶珠溝截流站、寶珠溝匣門,這裡的寶珠溝不算是寶珠溝呀?
然後,這裡的自行車道到底是愛河自行車道、同盟自行車道、愛河逐風自行車道?霧煞煞?沒個統一名稱?要介紹高雄難呀?每人講的名稱不同路線一樣?誰懂?

【Love River–寶珠溝閘門】

【寶珠溝截流站】

【愛河逐風自行車道】
前行沒多久,要穿過博愛路,自行車道是走平面道路,但,因為博愛路上有個行人步道接著二側的1號、2號公園,許多人都會忍不住的走上去看風景。
要上去可以,但,請牽車,這裡不是用來練車的,行人優先,要看風景把單車牽上無妨,但在上頭練爬坡及騎車技巧,大可不必了,懂車的人不屑有這行為?不懂車的照樣嗤之以鼻,別當那顆老鼠屎壞了一堆車友權利。
為求風景,自己牽車上去,漫遊嘛,不就是閒散騎,以身作則,不做不良示範!

【嚴禁騎乘】

【嚴禁騎乘】

【博愛路】

【人行步道】

【人行步道】

【人行步道】

【牽車】

【人行步道】
下了人行步道過了博愛路,就是小有名氣的愛河之心,博愛路二側的木棧道一律嚴禁騎乘自行車,要上去,請牽車,行人優先,再度重申。
南部的冬陽讓愛河之心來了些晒太陽的民眾,南部的冬天就是這個好處,還是有暖暖的冬陽,只是單車的導引路線有點不良,指示牌忽大忽小忽有忽無的,連自己都忍不住想抱怨。
目前在假日,有固定班次會航行到愛河之心,只是,很不便的這是單程,得再等回航班次另購船票或其它方式接駁,所以,客源上,這裡沒愛之船的熱門。
行道樹的酒瓶木棉竟還在開?一般它是十月左右花季,怎麼十二月了還有花季,在高雄,木棉有三種,二月開一般稱作英雄樹的木棉;花朵小但棉絮不少的桔梖木棉(市府所在的四維路為代表);十月開的酒瓶木棉,花色粉紅、樹型沒木棉般英挺對稱,所以又叫美人樹;就是來個英雄配美人就對了!

【愛河之心】

【酒瓶木棉】

【愛河之心)

【愛河之心碼頭】

【愛河之心航線】

【造型路燈】

【不明顯的自行車道指標】

【不明顯的自行車道指標】
騎還不到五公里,感覺就亂拍了一堆照,這回?相片要破表了,相本容量啊?唉、唉!
過龍水橋,這段的車道晚上是很多人會騎乘的,自己白天早上來,還沒什麼人,樂的輕鬆騎的漫遊,此時,又被一旁的行道樹吸引,結實累累,但,這是什麼樹?真的不知道!(註:感謝車友Taiwan01提供的資料,這行道樹名稱為第倫桃)

【龍水橋】

【自行車道】

【第倫桃】

【第倫桃】
趁現在沒人,安全優先的練一下單手騎車及單手取景,前拍拍、後拍拍,這段的自行車道怎麼拍怎麼好看。

【自行車道】

【自行車道】

【自行車道】

【自行車道】

【自行車道】
這種城市漫遊就是點跟點距離好近,感覺剛騎車又到下一個點了,客家文物館附的一條橋(名稱不知),它晚上點了燈,總覺像只剩骨骼的昆蟲,在橋的中央還有處可以鳥瞰河面的挖空地板。
一旁有處公廁,去繳個水費,有進有出嘛,剛要進去繳水費,有民眾騎了租賃的自行車也要繳水費哩!

【橋】

【公廁】

【男廁】

【租賃單車】
這附近有幾處景點是連成一串,先是光之塔,在十幾年前,十全路上還是高壓電林立,隨著電氣地下化,開始拆附除沿線高壓鐵塔,而這處是唯一留下來的,繪以彩虹顏色接上太陽能電板,取名光之塔,特別注意的是,塔上有個很粗糙的鳥巢,目視可見,以自己所知的”鳥知識”,這樣大小及形狀,一般是喜鵲巢,不過沒看見成鳥,無清確認,但不會是鳩的?別用來鳩佔鵲巢來炮我……

【光之塔】

【光之塔】

【鵲巢】
光之塔對面即是客家文物館,一旁則有仿造的圓樓及港都藝文推廣中心,對於藝文推廣中心的建築不是很瞭?造型是船嗎?港都的意思?但像翻覆的船呀?
在客家文物館和光之塔間又多了個半月池?曾幾何時,半月池成了客家建築的代表了?池是圓切為對半,一顯一隱,那乾脆做成太極池不就行了,佳冬楊氏宗祠就有太極二儀池呀,做成這樣,一點風水學也沒有!

【客家文物館】

【圓樓】

【港都藝文推廣中心】

【半月池】
回到單車道上往中華路前進,路邊的單車車架,忍不住去試它的功能,這一試?又是一陣失望,是怎樣?設置的人有試過嗎?要嘛架高到一側得把車給抬上才能置放?要嘛前輪高度異常,一直後退,完全的沒功能(聳肩)。

【自行車架,這高度根本卡不進】

【支流】

【中華路口】
穿過中華路,出現更明顯的自行車道,這一段,人車分道,不過,怪的是,走路的人常走單車道上,單車只好騎到人行道。
前行沒多久又是個截流站閘門,但沒名稱也不知它是啥名(喂,你叫什麼名呀),這裡,和美術東路間要做一座新橋,近完工,叫中都願景橋,為了銜接,德旺街也拓寬待命中。

【中華路口】

【太陽能發電】

【截流站閘門】

【中都願景橋】

【德旺街】
該乖乖的只騎單車道的,旁枝末節一多,沒完沒了,十全路底,以前這一帶是原木的貯木池,隨著這行業的沒落,有部份貯木池被納入中都濕地公園裡(講愛河的原木史,會成為另一篇論文呀),而週末、週日這一帶的跳蚤市場也因中都濕地公園的開發而有了變化。

【貯木池】

【中都濕地公園】

【中都】

【中都愛河濕地】
一過九如路橋下方,又是個截流站及下水道系統管理中心,不去漫遊記錄還真的容易忽略,高雄的下水道系統最終是流進愛河裡的,而這些截流站便是監控、調節的重要關口。
下水道管理中心的後方是國定古蹟中都磚窯場,唐榮當時所生產的TR磚是專門用來蓋公共建築物的高級磚(相關故事在台南的台灣文學館裡就有,不再贅述)。
搞不清現在古蹟為何又多了個國定、市定、縣定及歷史古蹟等,感覺好像之前已明定的一、二、三級不再增加,改以這些來分級,其中差異性?非相關行業不想知道。
倒是窯場在國定後又是幾年時光,一點復育的跡象都沒有,二根煙囪的南煙囪在一次高雄地震毁損後,矮了一截!

【九如截流站】

【同盟三路】

【同盟三路】

【下水道系統管理中心】

【中都磚窯場】
同盟路的自行車道過中都橋後再到建國路就算結束,因為路段這裡接下來是河東路,本來這次打算只騎到同盟路就折返,不過,河東路這段其實並不長,就一併給完成了,把愛河的中下游納入這次漫遊中。

【走右側過涵洞】

【涵洞限高1.9公尺】

【中都橋】

【中都橋下涵洞】

【中都】

【力行截流站】

【力行截流站】

【台鐵鐵道】

【涵洞限高2.1公尺】

【台鐵鐵道下涵洞】

【建國路橋】

【建國路橋】
說起河東路,老想起河東獅吼,而河東獅吼呢?就想起獅吼功,獅吼功則是包租婆的絕招,唉,聯想力怎麼那麼好(不會出現獅吼功的升級版–大喇叭吧)。
這裡到七賢路前,幸福川的2號運河由此注入愛河裡,過七賢路,立德棒球場外本來有個「交通公園」,因營運不善拆成了小公園,人行道上還棒球圖騰來呼應棒球場。
河東路、中正路交叉口的台銀在自己印象中,當年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是這面牆啊?難道又印象有錯,那時冒險送國旗是真的游過愛河取鏡的,在愛國情操還很濃的當年,可是非常令人熱血沸騰的。
讀書時,每年的國慶遊行、元旦升旗是學校必參的二件事,而自己則是年年中選旗手,現在?連國歌都可以愛唱不唱的,時代真的不同了!

【愛河家樂福旁河東路】

【幸福川出口】

【2號運河截流站】

【六合下水道展示館】

【交通公園舊址】

【棒球圖騰】

【河東路台銀段】

【台灣銀行外牆】
已騎了二個多小時,公里數才10公里,真真是慢遊啊,可,邊騎邊記錄才發現,真的是老高,許多地方沒透過記錄來回顧,快忘了這裡曾有過的故事。
過中正路,高等法院,每天上演著愛恨情仇的地方,位在大同路上,真是諷刺,一點也不大同,另一側的市中路則是有名的代書街,專為訴訟而產生的行業!
民生路底,高雄第一次辦燈會的主燈,鰲躍龍祥,倏忽一驚?十二年了,轉眼十二年了,明年又是龍年了啊(抖)!

【河東路高等法院段】

【河東路高等法院段】

【愛之船國賓站】

【鰲躍龍祥】

【河東路、五福路口】
總算,可以折返了,再下去就是愛河的出海口,那裡的單車道?有機會就成為下一篇的主題,今天,先至此,過五福路,改走河西路北上,獅吼功?打完收工!

【五福路橋】
這一段,一樣很精彩,有電影館,館前公仔一律叫火球膠卷人;有高雄城市映象,在鹽埕國中前,到了晚上,一拉開又是街頭藝人表演天地;有新樂截流站;有仁愛公園(以前的地下街)。
記得,單車至此自行車道過鹽埕國中改騎仁愛公園上方,且注意指標,因為河西路一側晚上是街頭藝人及民眾空間,禁止騎乘。

【河西路】

【電影館】

【火球膠卷人】

【新樂截流站】

【新樂截流站】

【高雄城市映象】

【仁愛公園】

【仁愛公園】

【仁愛公園】

【二二八和平紀念碑】
過中正路,一側就是舊高雄市政府的高雄歷史博物館,算是空間利用的翹楚,偶而,想到就會來這裡文化美容一下,至於有沒有看懂?既曰美容了只在於假氣質罷了!

【高雄歷史博物館】
到這裡,忍不住又繞出去了,附近的富野路有太多故事可講,只是,這裡何時叫「七福商場」了,不是叫做賊仔市嗎?感覺就像好好一個新興夜市硬是改成南華觀光夜市,一個捷運、一個整治,完全沒落!

【富野路七福商場】

【鹽埕老街賊仔市】
富野路不長,但可講故事很多,賊仔市附近有幾家二手中古單車行,店家整理好,價格不貴,買來代步或練車是很ok的,至於來源?通常建議和店家要張收據,有問題,可自保。
而這一帶和鹽埕區的發展有關,隨著高雄港開發及拆船業的發達,吸引了全台許多人來此謀生,身在異鄉難免思鄉,於是有稱之為台南廟的沙多宮、台北廟的霞海城隍廟(真的有月老喔)及澎湖廟的文武聖殿。

【沙多宮】

【霞海城隍廟】

【文武聖殿】
講一下文武聖殿,主祀關聖帝君,有此一說,關老爺子在儒道佛三教中皆有地位,道就是關聖帝君(北部稱恩主公)、佛是伽藍尊者、儒就是文衡帝君,因為樓上還有祀奉孔夫子,才合稱文武聖殿。
好,繞回河西路,繼續北上,舊市府到七賢路這段,在70幾年的地下街時代是有名的流鶯及綠燈戶所在處,當時不懂,為何綠燈戶要掛紅燈管?
地下街上方有個公車總站,一到假日,返鄉的、旅遊的總讓地下街熱鬧非凡,在還很懞懂的時代,這一小段是很有神秘色彩的!

【河西路】

【七賢截流站】

【七賢截流站】
又出現截流站?有趣極了,如果2號運河的截流站認為是八德路的,而中華路附近是十全路的,現在可是六合到十全截流站全有了耶,哈!
過七賢路橋,這一帶是舊社區,據說,以前曾有個新高戲院在附近,所以舊名叫新高,這一帶的單車路線指引又讓人莫名其妙?且長青會、老人亭特多,總覺得空氣中有股抹不去尿騷味!

【七賢路】

【河西路】

【自行車道路面變了】

【七賢路橋】

【建國路橋】
總算這小小1.5公里的河東、河西路騎完了,為何知道是1.5公里呢,因為明年三月舉辦的愛河長泳及愛河鐵人三項游泳項目,起點便是建國路家樂福游到五福橋折返再回建國路,長泳3公里游二圈,鐵人三項游泳1.5公里一圈。
以為過建國路後,河西路會變個名稱?並沒有,變成河西一路,沿著河邊騎,接近台鐵鐵道下方時?沒路了,指標只叫你下去,但沒引道下去,意謂這是一個有人工智慧的地方嗎?拍照存證先!

【怎麼下去?】
過下方涵洞,鼓岩國小再過中都橋,這一段的單車道做的並不好,時而騎平面道路時而騎裡面,不平坦加上石塊受樹根影響,覺得挺危險的,有誰可以告知這段是已完成的單車道嗎(建議車友還是中都橋轉回同盟路回騎)。
中都橋附近的鄧麗君文物館,平時常見一車一車的陸客過來,過了九如路橋下方,右邊是沿愛河走,左邊是走馬卡道路往美術館、內惟方向去。

【中都橋】

【鄧麗君文物館】
中都濕地公園的正對面,開基太子爺廟–龍水港化龍宮,號稱開台的中壇元帥廟,三鳳宮就是從這裡分出去,但在河北路發揚光大香火鼎盛一直分靈,稱為總廟,二者之間就有那麼點磨擦了(沒回饋啦)!

【龍水港化龍宮】
老實說,河西一路這一段的路況真的不是很好,單車道是舖磚,而這些磚隨著植物根系的變化而有細微的凹凸不平,騎起來頗危險,加上動輒有釣客就這樣樣大剌剌的把座椅給放到車道(人行道?)上來,真得眼觀四方呀!
接近美術東路將完工的中都願景橋附近,這就對了,有指示說前面施工,自行車請改道,這樣?不是很好嗎,難道一定要等出事究責時才講些推諉的官方語言。

【河西一路】

【河西一路】

【自行車請改道】
河西一路過美術東路後,一分為二,右靠河變環河街,那就改騎環河街,過中華路這段是沒有單車道的,是一般平面道路,但用路人不算多,還是適合騎單車。
靠河的一側,行道樹的羊蹄甲開的正好,其實這段路用路人會少,除了是老舊社區外,還有一片墳區,說恐怖其實也還好,無虧心事且光天化日之下,有啥好懼,除了心魔自生外,居民都相安無事了,經過的人哇哇叫豈不可笑?

【中華路】

【環河街】

【羊蹄甲】
到了博愛路?過個馬路險象環生,明明有自行車道,但紅綠燈是沒效果的,這邊的車流量?拿生命開玩笑嗎?還是建議騎同盟路的自行車道,至少要過博愛路時還有”正常”紅綠燈。

【博愛路】

【博愛路】
就想把這段的愛河二側給騎過一遍,過博愛路後,一段新的自行車道,連單車的圖騰都更動態,這是以公路車為表嗎?
來時經過的Love River是寶珠溝匣門,又回到寶珠溝了,可以在這端看到寶珠溝注入愛河的情況,附近,今年剛開幕的好市多北高店。

【鐵馬環道】

【寶珠溝閘門】

【寶珠溝出口】
看到自由路了?右轉,再往同盟路方向去,如果沿這裡上騎,就往愛河上游去,那個?在預計的系列中會出現,不在此次範疇內。

【自由路口】

【自由、同盟路口】
再接上同盟路往孝順街方向去,附近,高雄醫學大學,南部的醫學中心,雖然升格為醫大,但高雄人還是不改習慣的稱為高雄醫學院,以至院方花好多時間去正名已升為醫大了。
好玩的是,它的全名非常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這中和是指創辦家族的大當家名諱,可,老有不知情的非高雄人會問?它是在新北市的中和那裡呀?無言……

【灣興橋】

【高醫大】
接上民族路,過紅綠燈,又回到覺民路上,寶珠、同盟的漫遊也差不多快近尾聲,且……慢,在這附近,還有間傳統的醬園,每回經過總會被空氣中各種醬料味道挑起味蕾來。

【高興醬園】

【高興醬園】
沿著果菜市場外面這段騎,來到加蓋的覺民路上,二側分別是正興國中與民族國小,而民族國中與正興國小又距此頗遠,搞不懂這學區名字是怎麼分配的?

【果菜市場外】

【寶珠溝河道】

【民族國小外覺民路】
根據單車版的不成文規定,景物得有單車入鏡,最好是連人一併進入,但,身為”賭神”(被賭爛的神經病)一派,除了背影外是不能正面入鏡的,因此,派出分身”影武者”來代替(果真是賭爛的神經病)。

【大叔影武者】
約25公里的路程騎了3個多小時,真真是城市漫遊,慢慢遊、漫漫遊,透過鏡頭記錄,去尋回,曾在記憶中的許多小故事,串成,一片風景!
~港都大叔 2011.12.26
後記:感謝諸多朋友的回應,城市漫遊系列就是想透過這樣的方式,來看看週遭的變化(同時也是一種反省,我們又失去了多少),由點進而到線再擴充到面,每人提出一些他所知的典故,那麼,屬於這個城市的記憶就不會消失,它將會在另一種非官方的文案中被記載下來~港都大叔
註:原標題為「寶珠與同盟–一段逐風的愛」,以溝渠及單車道來互表陰陽,自行車之雙輪為風火輪,而易經中,風火為家人卦,最後沿愛河的逐風自行車道回到寶珠溝、同盟路上,用這一段的逐風來隱喻城市與河流間的親密關係,但因玩文字遊戲玩過頭,便在此文後加以註記,以留個人記憶!
◎ 【城市漫遊系列】延伸閱讀:
01.【城市漫遊首篇】發現幸福川。
02.【城市漫遊二章】寶珠與同盟–一段逐風的愛。
03.【城市漫遊三章】愛河探源~九番埤下的高雄川。
04.【城市漫遊四章】心源驛馬~打狗懷舊驛站探尋與臨港線自行車道。
05.【城市漫遊五章】飲水思源~曹公圳。
06.【城市漫遊六章】旗鼓相當~鼓山哈瑪星與旗津雙塔。
07.【城市漫遊終章】迷路原為看花開~萬年縣傳奇。
08.【城市漫遊番外篇】夜的獨白–港都自行車道午夜特輯。
09.【城市漫遊加映場】花信有期–港都自行車道行道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