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湖,在Goole地圖上,又標誌著「死湖」,屬於「南澳闊葉樹林自然保留區」,林務局官方網頁介紹得很清楚,目前嚴格總量管制,一天30人,並且要更換雨鞋。(以免攜帶其他物種進入)
經由申請與溝通之後,這次行程安排規劃大致如下:
1、南澳南線林道,可以騎單車,需要入山申請,總長8.7k,這次只騎了3.7K。
2、神秘湖步道,嚴格管制,要換雨鞋步行,需要入園申請。總長1.7K。
這些需要注意的事項頗多,這裡就不累撰。
在完整遊記,記載了詳細的自然保留區的地理、生態特徵:2014.06.27 南澳南線林道前段、神秘湖步道賞生態
這次的旅程,定位在林道騎乘、生態體驗,而整理的完整遊記更加偏向「生態體驗」。
神秘湖管制站,位於宜蘭南澳金洋部落的南澳南線林道3.7K處(南澳南線林道可通行總長約8.7K),神秘湖步道入口,就在管制站旁邊,神秘湖步道總長約1.7K,
因此路線區分成三段:
Line1:南澳南線林道柵欄(0 K)-神秘湖管制站(3.7K處):這段3.7K、爬升280公尺、可騎單車、要辦入山申請、無人數限制。
Line2:神秘湖步道:1.7K、高度約略下降、須申請入園、更換成管制站雨鞋步行(不能穿自己鞋子)
Line3:回到管制站,續騎南澳南線林道(3.7k~8.7K)這5K路(前3.4K是爬坡295公尺,後面1.6K是約略緩下),不過後來因為時間因素,放棄這5k。
完整遊記有申請注意事項,路線、時間規劃:2014.06.27 南澳南線林道前段、神秘湖步道賞生態,
若有興趣前往的朋友,可以參考這些申請經驗。
為了八點能到到達柵欄口,這次三台車早上七點約在蘇花公路南澳的武塔派出所匯合,再進入金洋產業道路。
過了金洋部落,在金洋產業道路旁可以看到這神秘湖的指示牌(點選照片有GPS位置)。
這裡要特別提醒,左邊這個叉路上去之後,有不少很高的路面隆起設計,路面狀況比較不適合低底盤車輛,需要高底盤車輛。

南澳南線林道柵欄口的空位不多,頂多停兩三輛汽車,所以我們將車停放在隱藏在路邊的這塊空地,這個水泥路出去,左邊就是上來的路,右轉約20~30公尺路就到達柵欄了。
在這裡裝車、整理裝備。(照片點進去有GPS位置。)
南澳南線林道

停車位置離柵欄口非常的近,整裝完進入柵欄口,差不多08:45,不過還在時間範圍內,只要十點左右到管制站報到就好。

一進入柵欄沒有多久,就遇到一大片柳杉人工林。一路上去,這樣的柳杉林區大約有兩三區,所以一路很多樹蔭,不會太過於炎熱。

會有柳杉人工林,這裡過去也曾經當作林場吧!所以才會有這樣寬敞平整的雙線林道,這樣的林道,騎車起來很舒服,有一點點羅山林道南線的味道,只是羅山林道南線海拔高一點,比較涼爽,南澳南線林道這裡的海拔大約接近900m。

一道陽光灑下來,Jakee抓緊時間折返拍照,可惜我沒拍好,臉變黑了。

推糞金龜!
大家一起注意,果然幫助很多,
Hughes在路上看到這兩隻蒼蠅正在和堆糞金龜搶那團糞,搶糞大作戰,哈哈!
還沒有進入神秘湖步道,我們已經在路邊看到許多昆蟲、動物,眼尖的賴老師在葉子上發現這隻樹蛙。
這到底是面天樹蛙還是日本樹蛙?著實讓我傷透了腦筋,這裡有當時的討論:面天樹蛙?日本樹蛙?
Lai老師覺得可能是面天樹蛙的理由,是四肢旁邊有著白色顆粒狀,而日本樹蛙比較沒有這樣的顆粒,而且面天樹蛙的嘴比較尖。
而我覺得是日本樹蛙的可能性較大,原因是面天樹蛙背部會有X、H型紋路,即便面天樹蛙因為環境因素呈現淺灰色,X、H型紋路還是會清楚,而日本樹蛙的紋路比較淺,膚色呈現淺灰色之後,會比較不顯著。
在Gios大那邊的「四崁水夜拍青蛙」網誌請教這個問題之後,Gios大提出一點,就是習性問題:日本樹蛙通常喜歡待在淺溪水裏面,面天樹蛙則是喜歡待在樹葉上,
體色或許會因為環境角度而難以分辨,但是習性就很難改變了,這是面天樹蛙機率非常高。
這之所以難以分辨,是因為我們都沒有拍到蛙腹,面天樹蛙的腹面有著大量黑斑,這點是在外表上,和艾氏樹蛙、日本樹蛙最大的差異點。
(面天樹蛙的資料說明,1987年以前,面天樹蛙都被當作艾氏樹蛙,直到1987年由台灣學者和日本學者,由腹面黑斑和產卵習性,才將面天樹蛙獨立成一個台灣特有種樹蛙,「面天」指的是臺北面天山區,是當年採集面天樹蛙的區域)
看到這紅色鐵欄杆,就是快要到達神秘湖管制站了,不知道這個柵欄平常會不會關起來?
神秘湖管制站(南澳工作站管轄)
隱藏在柳山林中的木屋,就是管制站了,這樣看起來真是漂亮,
我們邊走邊觀察,花了一些些時間,到達管制站,已經10:20,
還好我們在半路就遇到騎機車上來的管制人員,管制人員已經知道我們會到達的時間。
神秘湖步道入口就在管制站左邊廣場,如果不進入神秘湖,南澳南線林道則是往管制站右邊方向繼續前進。
昨天事先以電話知會南澳工作站,告知大約上來的時間,所以管制人員就在估計的時間到達等待我們。
管制人員是一位很年輕的原住民朋友,比對一下申請名冊,管制人員就開始說明一些事情,
本來應該要看一下影片說明的,不過,今天管制站沒有電,所以只能以口頭說明注意事項。

要進入神秘湖步道之前,我們都要換上雨鞋,以防止我們自己鞋底攜帶其他地區的物種進入神秘湖。
這真是很細心的保育措施。(管制人員的機車好酷啊!)
神秘湖步道
這裡精簡不少生態觀察照片,完整遊記有比較多的生態:2014.06.27 南澳南線林道前段、神秘湖步道賞生態。

神秘湖步道入口就在管制站左側廣場這個牌子旁。
進入前,管制人員要幫我們拍照記錄一下進入時間與人數。
順便請他幫忙拍一下合照。

南澳闊葉樹林自然保留區的告示牌,這應該是以前公告用的牌子,
現在有了嚴格管制措施,這牌子功能性也比較小了!
一踏入神秘湖步道,很快就感受生命的顫動,啟動了今天的生態之旅!
Lai老師將大家的發現彙整成神秘湖搜秘得臉書相簿。

又看到一隻推糞金龜,這隻比較謹慎,我們駐留在旁,反而讓它卷曲保護自己起來。

Hughes和賴老師好像是第一次見面!!

好專心在上課!
神秘湖步道景觀,其實和一般中級山步道非常相似,像是[url=http://2014.04.xn--13%20--185jy36dvz4a7dkd3xi5g5n7cv4dw3m/]熊空-紅河谷越嶺步道[/url],或是巴福越嶺古道,
但是沒有柳杉人工林,有著較為原始的林相,所謂「原始」,其實就是有著較多種類的樹木,而不會是單一林相,視覺上來說,也比較雜亂,拍照起來沒有那樣好看,
但是,這樣的雜亂反而是飽含著豐富生態。
剛剛接觸登山健行活動的時候,還有個誤解,以為會參與登山健行活動的人,應該是想要享受大自然的豐富樂趣,不過後來才知道,還是有不少登山者,其實是比較喜歡競速,不想多停留一點點時間關注身旁的生態。
追求速度、時間、距離,一向不是自己的重點,是比較喜歡邊走邊東張西望的,希望可以很幸運的看到沒看過的小生命。
(或者更直接地說,工作上總是在競賽,實在不想在興趣上,也追求競爭啊!不論是和自己競爭,還是和別人競爭)得以享受到這一路的生態趣味。

眼尖Jakee發現這躲在草叢之間的「雙色皮竹節蟲」,若不是驚動到它,根本無法發現啊!
幾次將重心轉向生態的經驗發現,
觀察生態就像福爾摩斯那樣觀察、推理,
沒有基本知識,去察覺小小的差異,就無法發覺事情的真相,
每一次觀察到的疑問,經由搜索、請教、對比、釐清,都像是一個解謎、推理過程,
而每一次的推理成果都會成為下一次觀察的基礎,
這樣的過程不只是在現場的觀察,還包含之後的推理過程,這實在太有趣了。

邊走在步道上,Lai老師提醒我們注意一下這路邊的小蕨類「稀子蕨」,
一般蕨類都是利用有性生殖方式的孢子繁衍族群,
但是這「稀子蕨」還會在葉脈之間長出一個「不定芽」(就是照片中那個像佛手一般,不固定在哪個部分長出來的芽),當「不定芽」成熟掉落,就會生長成新的植株,
這是無性生殖的方式。

變異渦蛛 Octonoba varians Boes.et Str
以前就注意到有些蜘蛛網又著奇妙的圖案,曾經聽過變異渦蛛的網會呈現螺旋狀,而且只有變異渦蛛會這樣織網,這種特殊性一直吸引著我。

乍看到這昆蟲,還以為是樁橡,Lai老師告知才知道原來是「叉斑陷紋金龜」。
很漂亮的花案。

我們行進的相當緩慢,因為邊走邊看,到這裡花了30分鐘,還走不到一公里。哈哈

不小心驚動到這隻,才看到它巧妙地躲在樹葉之中,
本來以為是和Jakee拍的蛇目蝶是同一隻,
[url=https://scontent-a-pao.xx.fbcdn.net/hphotos-xpf1/t1.0-9/q71/s720x720/10464392_753944017977475_1228767991166088316_n.jpg" imageanchor=1]
[/url]不過前翅那個玉帶和大大的眼,應該不是蛇目蝶,後來也曾經懷疑是也有多重目的蔭蝶,
後來想到,這隻休息的時候,翅膀是張開的,這比較是蛾類習性,蝶類喜歡閉合翅膀,
這應該是白線魔目夜蛾 Erebus gemmans !

Jeff、Hughes拍攝樹幹上的真菌。

在這裡看到三四隻小樹蛙,這和之前看到的應該是一樣的樹蛙,
既然都喜歡在樹葉上,應該是面天樹蛙的機率比較高。

很好奇這條小溪流,水面相當清澈,也保持相當的水流量,
來之前所查到的資料,並沒有這條小溪流,是因為雨量多,產生的新溪流嗎?
不過,現在雨量又不大,怎麼維持的呢?
當然,Google地圖上是不會有這條無名溪的資料與名稱。

更正:鼎脈蜻蜓 Orthetrum triangular,
本來以為是常見的灰黑蜻蜓 Orthetrum melania,有溪水的地方也容易看到它。
經由建仁兄的提醒,原來這是鼎脈蜻蜓 Orthetrum triangular,兩者差異在於身體顏色,
鼎脈蜻蜓 Orthetrum triangular身體是黑色,灰黑蜻蜓 Orthetrum melania身體是藍灰色。

石牆蝶 Cyrestis thyodamas formosana雌性(雄性是黑線邊),又稱做「網絲蛺蝶」,
它的幼蟲也很有趣,身體姿態模仿樹刺,來欺騙鳥類。
我是在地上看到這隻,一動也不動,還以為它快要成仙了,
用手包起來之後,發現她的翅脈還很完整,並沒有破損,應該還不會太老,
不知道為何飛不動??亦或是剛剛羽化、翅膀尚未乾燥呢??
不過,這樣就很方便讓我們近拍了,在這裡又花了不少時間拍這隻石墻蝶。
神秘湖

終於看到神秘湖了,
可以看得出來這湖面很淺,但是也許湖底下有很厚很厚的淤泥,和陽明山夢幻湖真的很像,
這種溼地形態的淺湖,生命最豐富了。
資料上說,這裡有稀有的水社柳、水韭,實在沒時間慢慢找就是了。
從步道口到這裡約1.7K,我們從10:45走到12:02,時間都在步道中尋尋覓覓。

站在神秘湖的澳花溪出水口,這裡是狹長的水道,左邊方向還有一條小路可以進去,可以看到一個觀測設備,不過,今天沒有太多時間可以去探險。
看過去水面上都是水毛花,看不清楚是否有台灣水韭,夢幻湖那裡也是水毛花數量多於台灣水韭。

Jakee走過去的方向,就是安置探測設備的地方,不知道前方有什麼?不敢進去冒險。

這是澳花溪出水口,過去就注入和平溪,聽說下游就是澳花瀑布,不過,一樣在Google地圖上,看不到這條溪流。
這附近都沒有樹蔭可以遮蔽吃乾糧,我們就坐在這溪流裡,吃Mayi的雞腿,和大家的麵包。
本來還覺得坐在溪流裡面很涼爽,這時候,Jeff發現我的膝蓋窩有隻螞蝗吸得飽飽的,
我趕緊拿出鹽巴驅趕,這時候又發現淺溪裡面有隻肥大螞蝗正努力的匍匐扭轉前進,
正在好奇它要去哪裡,就發現這肥大螞蟥突然轉彎,轉向我這裡,
同時間,又看到左邊的溪裡面,還有兩隻,也正在往我這方向爬行,
我的雨鞋上也早已爬上一隻螞蝗,
哇,看到四隻螞蝗同時往我這方向爬,沒看到的不知道有多少??
大家嚇得趕緊回程,哈哈,太匆忙了,應該把這個盛況拍下來。、
回程
回程,大家走得很快,是因為答應管制人員兩點前要回到管制站。

回程路上,看到這被真菌包覆的枯木,還蠻好看的。

12:50回程,回到管制站,大約14:00,還在答應返回的預定時間,
等大家沖洗好雨鞋,也差不多14:30,管制站已經起霧,(在1000公尺海拔的地區非常容易起霧)
管制人員希望我們不要再走南澳南線林道後段的五公里,
想想這留待下次再來就好,不急於這一時。
所以我們在管制站前合影,讓管制人員做個記錄,就下山。

下山的3.7公里,其實很快,路面又是雙線道,非常暢快,
這時候山嵐已經滲入柳杉林間,非常夢幻。

隨著海拔快速下降,山嵐神秘地突然消失,回到清澈的林相。

離開南澳南線林道前的合影。
沒有帶自拍的腳架,相機歪歪斜斜的,哈哈。
或許,南澳南線林道的林相,與其他林道相比較,並不是十分特殊,
或許,我們還沒有品嘗到南澳南線林道後段5K的美麗,
不過,今天還是大滿足,林道體驗到的旺盛生命力,讓人十分快活。
享受完神秘湖的生態饗宴之後,不免想起浸水營的經驗,
有些登山團體以「保育生態」為藉口,施壓公部門禁止單車進入,
卻毫不限制登山健行人數,動輒帶領百人商業團進入浸水營,
這樣的人數數量,就算是用走,對生態影響傷害,絕對大過十台單車。
這種以運動形式來區分,卻不考慮數量對生態的傷害,根本自欺欺人,
若真的要考慮生態保育,絕對要像神秘湖步道、磺嘴山保育區這般,
限制進入人數(不論是不是用走的),限制禁止這些登山團體的商業帶團模式,
才能真正做到生態保育。
最後,放上夥伴的生態照片集,大家拍到的東西都有點差異:
1、Jeff的「南澳神秘湖生態之旅」:拍到皺足蛞蝓。
2、Jakee的「神秘湖生態篇」。
3、Hughes的「20140627 再訪南澳林道南線進入神祕湖」(這相簿在臉書,可能有鎖權限)。
4、Lai老師彙整成的臉書相簿:「神秘湖搜秘」。
完整軌跡、時間、照片記錄,請看:2014.06.27 南澳南線林道前段、神秘湖步道賞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