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屯舊稱西大墩,早期為張廖姓宗親聚落,至今仍有張廖姓家族居住於此。清道光年間,西屯發展形成市鎮,被稱為「西大墩」。光復後改為臺中縣大屯區西屯鄉,1947年併入臺中市改為西屯區 。

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官網曾經報導,依據氣候、景點、美食、藝文活動等城市特色,認為台中是台灣最適合居住的城市。而「美食」是評選標準。西屯有最佳拌手禮太陽餅、來來豆漿、火雞肉飯,連一蘭拉麵都在此落腳,騎遊西屯才能細細品嚐。

光復後臺中的發展逐漸向西移,市政府規劃將西屯從副商業中心變更成新市政中心,2000年後豪宅林立的七期重劃區(西屯),逐漸取代舊市區成為市中心商業區。

臺中市第七期市地重劃區(簡稱七期),屬公辦市地重劃,市府正式名稱:七期惠來市地重劃。七期由前市長林柏榕規劃,後在胡志強13年市長任內奠下基礎。

朝富路與台灣大道交界處有YouBike微笑單車租借點,出發後30分鐘免費,要順遊西屯區景點,或騎往國家歌劇院等景點都很近。

臺中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以臺灣大道等路段設站,再擴展至大里、大甲與豐原等山海屯主要市轄區。

西屯七期的高消費能力吸引1960年創立於日本福岡的一蘭拉麵到此開店!

「一蘭三號店」在台灣大道與朝富路交叉口,附近有百貨公司與秋紅谷公園。

期待能出國旅遊的拉麵客,無法出國的期間,特別想念九州道地拉麵。(攝於九州博多運河城)

回憶九州日式氛圍的拉麵,以豬大骨熬湯製成的豚骨拉麵為特色。

一碗二百多塊的拉麵不是路邊攤價錢。加點鹽味蛋,喝原湯、木耳、薄叉燒,加上越光米,呈現不同的風味!

拉麵滿足了對日本旅遊的想像,把湯喝光,看到碗底與九州店一樣的字 !


離開前人潮排隊中,都與我一樣想念日本拉麵吧?

轉個彎來到秋紅谷生態公園。

秋紅谷生態公園又稱秋紅谷廣場,因建商讓開挖的豪宅地基讓市政重新使用,建設台灣第一座下凹式的大型滯洪池公園。


西屯的城市風貌已是摩天大樓林立的現代都會風。


豪宅特色是標配名車,訪客也是開好車的。

豪宅週邊特色是無死角的監控,任何風吹草動都有紀錄。

秋紅谷僅有人行道可以騎車,公園及斜坡道不可騎車進入。

週邊豪宅眾多,秋紅谷應該是台中最昂貴的公園建地。

秋紅谷走上一圈可欣賞公園的特色景觀。往下方水池走去,還有一窪充滿魚群的生態池。

七期大多是高樓大廈,開窗環覽湖景與綠地,只有台中公園與秋紅谷才有吧?

2.0系統以捷運站、高鐵站向外擴點,預計2023年前全數更換為YouBike2.0,並增設至1300個站點。

PTT版有人提問:「台灣那條路最經典?」,鄉民公認第一名的是台中「市政北七路」,網友還留言:「沒看過那個城市承認自己是北七」。

「市政北七路」是台灣最特別路名第一名,命名由來是為讓路名排列整齊,才規劃市政北一、北二路…才讓音同台語的「白癡」的「北七路」成為多數人過目不忘的路名。

「市政北七路」大名鼎鼎,很多網友調侃「北七」的含義。前市長胡志強任內有民意代表提議改名,但市府擔心改名會被作文章,沿用至今。

「北七路」豪宅緊鄰老虎城購物中心。

老虎城是七期中樓層不高的購物中心,內有美食廣場與電影院,據說看電影的人比較多。

豪宅的標配是進出都有保全站崗。

近上億的豪宅不止有保全,出門拐彎有購物中心,還有綠地加公園。

看到沙漏型曲線的奇特建築是台中國家歌劇院。

歌劇院背面也是沙漏型曲線,讓人一看就忘不了的建築。

外觀鏡面映射對面豪宅,天氣好時非常適合拍照!

歌劇院大部分空間開放民眾參觀,來騎訪這獨一無二的藝術空間吧!

臺中國家歌劇院獲選為世界新九大地標建築,由日本知名建築設計師伊東豊雄設計。

超美的藝術建築與陳展知名的展覽、結合品牌購物,遊客到台中必遊景點之一。

廣場的水池晚上絢麗燈光射出、搭配跳動的水舞,輝煌而動人。

玻璃窗景與水泥牆面打造成酒瓶造型,稱為「壺中居」,代表觀賞藝術讓人酩酊醉心之感。

內部劇院未演出時不對外開放,看看照片先。

國家歌劇院能培養藝術感,內部有冷氣、咖啡廳。

咖啡廳生意很好,大熱天用餐有冷氣。

歌劇院旁有個未完工的建築。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先打造曲牆實體模型,確認工法沒問題才施作,說是臺中國家歌劇院的起點,也不為過。

獨特的試作模型,讓台中歌劇院有地表最難蓋的建築之稱!

實體模型留在這裡,展示國家歌劇院的創建經過。

施作過程有豐富的圖文說明。


外牆留有被稱為會呼吸的氣孔,白天光線注入室內,夜晚屋內黃燈穿透出去,晝夜呈現截然不同的美麗風情。


建築結構複雜,內部毫無梁柱直角,連模型本體也具觀賞價值。

管線有空調、消防、給排水、電力…。管線為建築美觀都會隱藏起來。

指標糸統讓人不會迷失方向,可以快速找到目的地。

國家歌劇院離科博館、審計新村、國美館等都不遠,值得騎遊參觀。

市政路旁是市警局第六分局暨市政派出所。

可能是全台管轄豪宅最多幢的市政派出所。

第六分局前市政路是南、北七期的分界線。

市政路上豪宅及五星級飯店還在建,在地銀行將在此開業。


西屯交通便利,簡稱「臺中環線」74快速道路(起點與終點道路皆國道3號),能北上往北屯與太平,南下往烏日或彰化,連高鐵站也不遠。

朝富路是串連市政路、市政北一、市政北二路到北七的道路。

朝富路有火鍋、燒肉、咖啡、鰻魚飯、泰國料理的餐廳。

NTC國家商貿中心、五星級的The Lin Hotel 林酒店都在朝富路上。



西屯七期離五星級飯店不遠區龍門路口,有座高達五層樓的廟宇「玉興宮」。

七期寸土寸金,傳統廟宇很少,從四樓凌霄寶殿陽台看去,一幢幢豪宅林立的景觀。

中門門聯「太子安邦定國威震四海平」、「元帥哪吒救世萬人廣澤恩」,主祀神明為哪吒太子元帥。

鎮殿太子頭戴金冠、身著官服、身穿鎧甲、容貌威武。

往上走有玄天上帝。

上樓還有觀音殿。

廟簷裝飾有剪貼作品,有天神護國、魚蟹、蔬果,非常可愛。

附近是西屯區公所、聯合辦公大樓與運動中心。

區公所、朝馬國民運動中心都在朝貴路上。西屯有朝富、朝貴路,是大富大貴的好地方。

重返台灣大道,台中沒有捷運時,有BRT公車交通網,搭乘BRT出遊是很好的選擇!

「BRT」中文稱公車捷運系統,是發源於南美城市的新型大容量快速交通方式。

BRT沿途停靠各大景點,往海線到東海大學、高美濕地等景點,無須轉車就能到達!

秋紅谷站走路15分鐘或騎乘YouBike微笑單車可抵達逢甲夜市,往南走則可抵達老虎城。

台灣大道是七期蛋黃區,望去都是豪宅,因為交道便利,全盛時期酒店、理K最多有10幾間。

74快速道路遠遠就能看見海派酒店的招牌。

海七、金錢豹的豪華不減,是台中酒店的特色。男生來開眼界,是見識風花雪月的地方!

離海派不遠,是被嘉義與彰化人當三餐來吃的火雞肉飯與爌肉飯,二樣庶民小吃在西屯佔有一席之地。

主打網路票選名店,24小時不打烊的火雞肉飯,什麼時候想吃都吃得到。

用餐時刻,內用、外帶都人潮湧現。

餐檯有自助餐的風格,青菜不少。喜歡吃的就點,老闆很快幫你夾好上桌。

火雞肉飯沒特別的配料。白飯、火雞肉絲與醬汁加少許油蔥酥。

火雞肉飯起源於美軍顧問團駐紮台灣期間,因美軍感恩節需要火雞而引進飼養。當時一般人要吃土雞不容易,火雞價格遠低於台灣土雞且營養價值高,於是小吃攤將火雞肉絲鋪在白飯上、澆上自製醬汁,從此名揚天下。

加點苦瓜湯,湯濃也去油膩。

每一家火雞肉飯的特色都不同,只是醬料及肉片的味道不同。

火雞肉吃起來油、鹹、香。荷包蛋永遠只是配角。

全台汽車旅館密集度最高、數量最多的城市是台中!無論空間、裝潢、設備都是氣派與豪華。

七期(西屯)汽車旅館一間比一間寬敞、奢華,每家都有特別的風格,房型令人瞠目結舌。

除了汽車旅館外,西屯區特色是路名取大陸地名的路特別多。

像是西安路、洛陽路等都是對岸的地名。


很快來到興建中的西大墩公園。

興建中是活動中心,完建後有完善的休閒設施。


公園旁是74線快速道路,人行道花季時滿開黃花風鈴木,視野開闊交通方便!

西屯的公園不少,逢甲公園拱門入口很有特色。

西屯區公園入口都很氣派,跟豪宅一樣。

林柏榕市長曾任第九屆與第十一、十二屆市長,累計11年的資歷是省轄市任期最長的市長。

逢甲公園附設網球場。林蔭茂密,夏天來乘涼散步不錯。

騎抵與西屯同名的西屯路。

西屯國小創校於日治明治36年(1903年),校址在日治西大墩街。

台中昔稱大墩,西屯位於大墩之西,故名西大墩。日治期間改為西屯庄,光復後屬台中縣西屯鄉,因台中市轄區較小,後將西屯鄉和北屯、南屯三鄉劃歸台中市管轄。

西屯國小建校超過120周年,留下百年樹人的勒石。

西屯路鄰近烈美街上有棟廖烈美大樓。

烈美堂門口原有「大魚池」,民國84年政府徵收,改作公園。為推廣地方文化後更名為「西平大漁池文化公園」

烈美堂紀念來開墾的先祖張廖先祖烈美公,街名以堂名來命名,就被稱為烈美堂。

祖居地前有被徵收魚池改建的公園,現場綠意雅致。

西屯廖姓少女化身萬和宮老二媽的傳奇事蹟。

據廟史記載,清嘉慶8年萬和宮增塑「老二媽」神像舉行開光點眼儀式時,當日有販賣女紅商人經過廟前,遇見西屯大魚池少女廖品娘,受託轉告其父母家門前桂花樹下有龍銀可取出使用,請父母勿悲傷。

廖女父母聞訊發現房間內愛女已氣絕。後廖家人至萬和宮探視,確信廖品娘化身萬和宮老二媽,此傳說演變成農曆3月西屯人迎老二媽回西屯省親遶境活動,民國101年登錄臺中市民俗類文化資產。

華夏巷周邊的胖老爹美式炸雞創始店。

西屯還有名氣很大的漢翔路。

很神祕的漢翔公司,土地面積很大,是國家科技重鎮。

西安街直騎,來到逢甲大樓。

曾聽說逢甲大學命名源自逢甲夜市,那夜市名「逢甲」不會是攤商想出來的吧?

逢甲夜市原稱文華路夜市,後因逢甲大學規模擴大,人潮聚集,改名為逢甲商圈。

1961年為紀念抗日人士丘逢甲先生而創辦的「逢甲工商學院」,目前學生近2萬餘人,校內有丘逢甲紀念館。

校園環境不錯,附近有商圈及夜市。

逢甲大學旁有張廖家廟,因以「承祜」為號,又稱「承祜堂」。

張廖家廟整修中。

張廖家廟始建1909年,耗時三年建成至今有百餘年歷史。建築風格為閩南式,有左右護龍及兩個山門連接而成的立面構成嚴謹的格局。(資料照片)

「張廖」與「廖」是台中大姓,西屯有不少土地都是張廖家族的祖業。

台灣俗諺有「鹿港施(死)一半,西屯廖(潦)一半」,地方大姓都與清初來台開墾的姓氏有關。
「張廖」並不是複姓,而是源於元末明初的一段報恩佳話。

元末明初,一位教書先生張愿仔(張元子)入贅詔安縣的廖家,生下一子,與丈人約訂子孫生前姓「廖」,死後姓「張」,是「生廖死張」說法的由來。

張廖有客家人慎終追遠與晴耕雨讀的精神,後代子孫的凝聚力強。

沿新建的自行車道,往中央公園騎走。

中央公園前身為水湳機場,是台灣面積第四大的公園。初命名為清翠園,再改回中央公園。

公園將水湳機場增植八千餘株喬木,加原水湳基地的1600餘株,全區共有1萬棵樹。

公園指標設在地面,能騎往歷史建築機場營舍與原日軍機槍堡、老樹公園等歷史遺跡。

有西屯最美地標之稱的中央公園,佔地廣闊,適合傍晚或清晨去走走逛逛。


遊客中心內有厠所及全家商店,是目前園區唯一買的到飲料的地方。

遊客中心有志工諮詢及男女化妝室,外有Youbike租賃站,功能俱全。

視覺體驗區有繽紛的玻璃格子,不同時段的光影投射有不同的樣貌,非常適合拍照,是近期熱門的網美拍攝地點!

彩色玻璃組成的迷宮路徑,透過特定波長光線,體驗周遭環境變化。

光線被多層次的彩色玻璃過濾有奇特的視覺效果,帷幕如彩虹分成三個區,第一區包含黃綠色,第二區包含藍橙色,第三區包含紫紅色。

離開中央公園來到河南路。

皇城街大樓林立,有個很響亮的名稱叫「皇城帝寶」。

「帝寶」舊址為陸光七村,目前只保留一戶眷村門宅。

民國五十三年,蔣夫人宋美齡女士為安置軍眷生活,向海外華僑募得款項,在台中市買地興建四個眷村,即陸光七、八、九、十村,共壹千餘戶眷舍,區分七、八村為軍官眷村。

原陸光七村變身大石里,活動中心掛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有穿越時空的感覺 !

大鵬新村(大鵬公園)有在地廟宇福德正神庇祐百姓。

騎往文心路,昔日分隔島上的椰子樹變身為捷運高架。

文心路上路名都是中國西北地名。



甘肅路口保留路橋外,還有一座很神秘的瓦斯燈。

像大型路燈的「瓦斯燈」,由欣中天然氣公司於民國80年從日本進口,是全國第1座「瓦斯燈」,也是台中市街頭的特色景觀之一。

解說板上有瓦斯燈解說,當年文心路埋設天然氣管線時設置的宣傳意象。

台中市在日治時期就有瓦斯路燈。如今瓦斯燈被壓在捷運下方,台中人慢慢忘記它的存在。

櫻花路與文心路交叉口的捷運站。

附近有百貨公司與家樂福,出口有YouBike腳踏車可以騎。

文心路來來豆漿,全年無休,24H營業。是台中人常吃的宵夜之一。

餐點預先備妥,點餐不浪費時間!

現做餐點,現煎就是好吃保証!


有名氣是蛋餅與蔥蛋,還有鍋貼與豆漿。


有名的熱食琳瑯滿目,現點現吃。

豆漿配韭菜盒子就能吃飽。自製餅皮煎酥,淋上辣醬就是消夜美食!

沿文心路騎走,來到市府捷運站。

鄰近大氣雄偉的市政府大樓。

緊鄰環境保護局。

市政府和市議會間有市政公園,地下建有停車場。

市政公園是全台中地段最好的公園,鄰近市政府與台中國家歌劇院。

外觀亮眼是台中市議會。


議會大樓與市政府對望,台中人說中空部分像嘴巴,為民發聲,也有人說像隻眼睛,監督市府認真施政。

大樓前地圖發現「和平區」是臺中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約一萬人)、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區,居民以原住民族泰雅族為主。

重返秋紅谷與台灣大道,還車也結束一下午的西屯「西大墩」騎遊。

太陽餅是台中人的驕傲。來到台中一遊,要帶拌手禮,一定是太陽餅與豆干。

說到台中名產,最先想到是太陽餅,更是揚名國際的名產,深受觀光客喜愛。無論是免稅商店或休息站都買的到。


太陽花學運的意外插曲,意外帶動台中太陽餅業績,吸引民眾搶購。

吃太陽餅最麻煩是餅皮太酥脆,很容易掉滿地,最好是用盤子或碗裝著吃。

台中西屯區熱門景點有國家歌劇院、中央公園、逢甲夜市,景點和景點間的距離都不算太遠,不需要緊湊的行程安排,騎車隨意的在西屯騎走,來趟輕鬆的台中之旅。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