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台首座矗立於海面的「海上教堂」在2019屏東燈會期間啟用,鵝黃色外觀的教堂建築呈現南歐風情,為大鵬灣增添濃厚異國風情。

從東港市區出發騎往大鵬灣,經過嶄新鎮公所。

昔日東港舊鎮公所大在市區,使用超過五十年,緊臨學校與住宅區,不易停車。(舊照)

新建公所成為縣府聯合辦公大樓,地政、社政、戶政、稅捐處及衛生所合署辦公。

東港漁港獲選「全國十大魅力漁港」之一,公所前地標上有代表大鵬灣的帆船,捕撈黑鮪魚的漁船,歡迎遊客來到「黑鮪魚的故鄉」-東港。

鎮公所旁全國第一座以無形文化資產為主題的「王船博物館」。預計年底完工,明年迎王平安祭典前正式營運!

「王船博物館」保存屏東東港、琉球、南州三大迎王文化和造船匠師智慧讓全世界看見,更要搜集全世界的王船文化。

「王船博物館」完工後將典藏一艘一比一大小的東港王船,除了迎王相關的展示,更將傳統祭儀結合新媒體科技,讓大家不用等三年一科,就能體驗迎王文化與王船工藝的魅力!

騎過台17線來到大鵬灣。遊客中心有多媒體展館、服務台等。南下遊客搭高鐵到高雄,轉搭客運到大鵬灣旅遊後再搭公車到東港,從渡船頭搭船到小琉球。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含大鵬灣域、青洲遊憩區、小琉球風景特定區。車友最喜歡的環灣車道,採汽車道、單車道、人行道三線分離,不同行進方式是最安全的設計。

遊客中心外有「鮪」字立體雕塑。黑鮪魚頭尾方向都有「鮪」字。魚頭指向漁港,代表「大魚入港慶豐收」。

鮪魚立體雕塑標註最佳拍照點。

從大鵬灣單車站出發,環灣一圈約12公里,可欣賞鵬灣大橋、濱海美景、濕地生態等,悠閒輕旅休閒方式。


單車站各型單車都有,各景點距離不遠,慢騎欣賞潟湖與海天一色的美景。

環灣道路遠眺,遠遠看見大鵬灣新地標「海上教堂」。

2019屏東燈會主燈首次不以生肖為主體,以東港特色黑鮪魚為主角,命名為「巨鮪來富」。主燈在燈會後永久保存在大鵬灣!

騎到濱灣碼頭,準備搭觀光遊艇出發欣賞潟湖…

大鵬灣水域平靜從事水上運動,或單車騎遊都是很好休閒遊旅方式。

濱灣碼頭又稱「東港巨蛋」,南下遊覽車團客都會特地來朝聖。

因東港舊名「東津」與「東京」音同,濱灣碼頭被遊客暱稱「東津巨蛋」。

「東港巨蛋」屋頂採耐候性佳的鋁板與彩色玻璃覆蓋,陽光透過彩色玻璃將各種顏色投影於碼頭上,採光良好。

「東港巨蛋」內部寬敞,偶有街頭藝人表演。

碼頭是欣賞潟湖最好視角,經林邊溪及東港溪千百年來的變遷沈積,大鵬灣是臺灣最大單口囊狀潟湖。

碼頭候船室遊客很多,假日一位難求。因為好停車,前往小琉球旅客也改從大鵬灣出發。

候船室出售觀光遊艇售票、鵬琉線觀光遊艇(往小琉球)、仁鵬遊湖、餐飲(咖啡)服務。

觀光遊艇有遊湖、導覽,一票到底。

白色糸雙層遊艇分成上、下船艙,感覺是艘新船 !


船上洗手間非常乾淨,聞不到一般燃油味。

備有冰冰涼涼的檸檬紅茶與檸檬水自取,很適合悶熱的夏天。

也有熱咖啡自取。

冷、熱飲料喝到飽,還有點心、小餅乾享用。

還沒出港,第一個景點參觀高級遊艇,偶有使用光電板的環保遊艇經過。


登船後出發,沒有冷氣吹的客艙,視野最好的上層甲板區。今天風浪小,搭船遊湖好時機。

大鵬灣水域平靜,玩風浪板或划獨木舟等水上活動都很合適。

觀光遊艇導覽員解說大鵬灣歷史與景點,假日加映「開橋秀」的細節…

潟湖獨厚的天然環境,早上騎車、太陽大時適合搭船、吹海風。

船上備有烤架。大鵬灣盛產鮮蚵,船上烤蚵是大鵬灣才吃得到的新鮮美味。

新鮮海蚵洗淨後現烤。

只有船上才能看見「海之女神」的背影與「水上飛機」臨海待飛的畫面。

日治時期日本海軍航空隊在大鵬灣建立水上機場,留下不少軍事遺蹟,「西塔台」是指揮水上飛機起降的塔台。

遊湖折返點是鵬灣大橋。遊程約一個半小時,飽覽景點,避開人潮,再去「海上教堂」。


遠望正夯的「海上教堂」,非假日人潮也爆滿,點餐要等、座位要等、拍照要等,平日來比較好。

從海上才能360度細看「海上教堂」。

船尾浪與遠方藍天交際,一望無際的感覺 !

正值午後漲潮,潟湖裡裝設監控水質的儀器。

鵬灣大橋為單塔非對稱複合式斜張橋,上下引道全長約600公尺,橋上制高點是鳥瞰潟湖最佳地點,亦是環灣道路最重要的地標。

遊船不擔心暈船,大鵬灣通常有風無浪,好好享受難得海上美景。

解說「開啟式景觀橋」。橋面距離水面17公尺,高桅帆船經過時,橋的一小段從中間打開升高橋面,讓高桅帆船能從通過。

平常日沒有「開橋秀」,只有例假日下午才有!

大鵬灣有坡度平緩的潮汐灘地,加上廣闊的潮間帶,正是蚵仔絕佳的養殖場所。

圖片配合解說「蚵殼島」歷史。前方冒出小島就是「蚵殼島」。

目前尚未開放登「蚵殼島」,是大鵬灣蚵民30幾年堆積蚵殼形成,見證了大鵬灣養蚵產業史。

漲潮時隱沒水面的蚵殼島,退潮時呈現,像座漂浮在海面的沙洲島嶼。

昔日能搭膠艇前往「蚵殼島」吃海鮮。(舊照片)

為保護難得「蚵島」,鵬管處建有遊艇外觀碼頭,申請同意才能登島。

返回碼頭,完成遊程,下船了…

騎返大鵬灣國際休閒區。

「水上飛機」下方是超大停車場,前往「海上教堂」停車最方便。

「水上飛機」旁由35萬顆蚵殼打造的「海之女神」。


「海之女神」以鋼材為主另以蚵殼為製作材料,象徵新住民飄洋來台,堅毅勇敢、柔中帶剛,佇立在海上的女神。

女神旁有龜式防空洞與小艇停泊彎道,都是罕見的戰地建築。


經過西塔台直走看到「海上教堂咖啡」招牌。「海上教堂」只有一間洗手間,先在此使用比較不會等太久。

海上教堂咖啡營業時間11:00至18:50,最後點餐時間是18:20,採分批入場、場次時間如下圖:

先走過300公尺海堤才會到全台第一座建於海面上的「教堂咖啡館」。

鵝黃的鮮豔外觀配色有濃濃西班牙教堂風格。刻意平日來踩點,避開人潮。


「教堂」兩側分別是洗手間與尿尿小童的噴泉。

小童噴泉總會被當成「許願池」。

無網路預約,需現場拿取號碼牌。再叫號入場,確保人人都有座位。


先參考菜單,入場依序點餐。

餐點有咖啡、茶飲與甜點蛋糕,鹹的點心有法式鹹派。


有提拉米蘇、千層蛋糕、巧克力布朗尼等蛋糕甜點…


點餐前先參觀四週。外觀視覺裝置很有藝術感。

挑高空間寬敞舒適,四方牆面以質樸的水泥灰為主色。

圓柱栱門設計有羅馬宮殿的氛圍。平日遊客不會太多,用餐或拍照蠻舒適的。

倚海靠窗的座位最受歡迎,蔚藍的海洋光從窗戶透進來…

個人座位窗前有托盤桌,擺上下午茶點,一個人靜靜享受這片海。

櫃檯點餐結帳,拿到呼叫器叫號取餐。

蛋糕與鮮奶油口感不膩,配上咖啡或是茶品都很搭。


能在「海上教堂」喝杯下午茶或咖啡是很讚的享受。

用餐時窗邊出現作業的漁民或是風浪板。

每梯用餐含拍照時間70分鐘,要把握拍照時光!用餐區中央有長型落地窗,眺望戶外無敵海景。

午後來「海上教堂」觀賞日落,享受晚風吹拂…

用餐完畢需自行回收餐盤餐具。

夕陽下帶著滿意笑容而歸,來到大鵬灣騎車邊欣賞潟湖落日,夫復何求..

下午茶若沒吃飽?晚餐騎到環灣道路旁海產店,來吃新鮮又平價的快炒海鮮。

第一道吃時令鮪魚生魚片,不能每次來東港都吃飯湯與肉粿。

熱炒海鮮吃起來就是新鮮。

漁民將櫻花蝦乾燥成蝦乾,餐廳做成櫻花蝦炒飯。

東港三寶之一櫻花蝦,每年限時限量捕撈。

櫻花蝦炒飯上桌,吃到飽的白飯就省了。

再來炒水蓮。水蓮在夏天盛產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宮保松阪豬。

還有咖哩蝦、熱呼呼九層塔蛋,都是家常熱炒菜。


炸蚵酥新鮮又大顆。

雖然下午在遊艇上吃過烤蚵仔,炸蚵酥能吃出蚵仔的好味道。

壓軸是集各種新鮮海魚精華於一鍋的味噌豆腐海鮮湯。

大鵬灣有台灣最大瀉湖,騎單車出遊,搭觀光遊艇遊湖,落日前再探「海上教堂」之美,最後品嚐在地美食口袋名單,每次騎遊東港都吃的飽飽再回家…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