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版文章
Hannah,目前是個營養師,下班斜槓經營「營養食間」的IG、部落格、PODCAST,主要分享衛教圖文、實行計畫、學習分享、好書推薦,PODCAST經常邀請各界來賓一起來聊聊關於營養、以及他們對飲食的觀點,一起來聽聽他分享下班斜槓創作者與跨界合作的初衷,以及一起來看看常見的飲食迷思有哪些吧!
一般人可能對於營養系或是營養師感到有點陌生,但Hannah說:營養學其實是個很貼近生活的科學,而且可以延伸的範圍很廣,一點都不只局限在大家熟知的減重範疇,比方說:像運動前後營養的補充來促進運動目標達成、孕期媽媽補充足夠的營養讓胎兒順利生長、高齡的長輩也要注意肌少症的預防,這些都跟飲食息息相關。
這也是為什麼Hannah主持營養食間的PODCAST時,會經常邀請各界來賓一起來聊聊關於營養學、飲食的大小事。
因為飲食、營養是需要與很多領域相互配合的,跟健身教練、各科醫生、心理諮商師、物理治療師都有關係,Hannah希望能夠透過節目傳達正確的營養資訊之外,也能讓大家更能理解專業分工,當自己遇到不同情況需要尋求協助時,可以尋求誰的協助,能更快的幫你解決問題。
飲食迷思大哉問!迷思一:熱量重要嗎?
熱量是大多數進行飲食控制的人都會有的疑問,但是飲食是很個人化,每個人適合的都不相同。
不同的飲食方法就像是幫助我們身體獲得所需的工具,而熱量計算也是我們進行飲食管理的工具之一。
如果不知道怎樣的飲食方法適合自己,建議大家可以尋求專業的協助、審慎的身體評估,與營養師討論出適合目前身體狀況的計畫。
飲食迷思大哉問!迷思二:食物有好壞之分嗎?
我們很常聽到大家會說什麼什麼食物很好要多吃、某某東西是垃圾食物不要常吃,但食物真的有好壞之分嗎?
Hannah說:事實上食物是「沒有」好壞之分,在營養學的視角裡,食物的意義大多在於「它含有的營養價值以及能提供的熱量」,所以在選擇食物的過程中,哪樣食物能為你帶來所需?就能知道這食物適不適合你。
營養師一定要吃的很健康?但食物的意義不僅只是營養
大家對於職業都會有種既定的框架在,比方說:營養師不能喝珍奶吃雞排,得吃得很健康?
Hannah笑說:但我愛吃臭豆腐還會喝珍奶喔!其實食物的意義不僅只是營養,飲食還乘載了文化、經濟層面甚至是回憶等方面,營養師會告訴你可以怎樣挑選適合自己的食物,是因為營養師了解食物跟人體的關係,但並沒有要剝奪「吃」的樂趣,就算是營養師,只要找對頻率以及份量,也是會適量的吃一些對我們來說,有著滿足味蕾更飽足心裡的療癒食物,也期待大家不論是在健康食物,還是在療癒食物中都能體會之中的美好。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