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污染物消除網絡(IPEN)的調查,在17國119件食品包裝樣本中,超過一半檢出PFAS;台灣送檢的8件樣本中也有7件呈現陽性,顯示日常包裝中確實可能含有這類物質。這提醒我們,在選擇與使用包裝材料時,仍需保持留意,並透過飲食與生活習慣來降低長期暴露風險。
臨床試驗揭示 燕麥中的β-聚葡萄糖有助排PFAS
那麼,日常生活中有什麼辦法可以減少體內PFAS呢?近期刊登於《Environmental Health》的一項臨床試驗帶來了驚喜的發現,答案就是多吃膳食纖維,特別是燕麥中的可溶性纖維。《Environmental Health》的臨床試驗讓72位膽固醇偏高的男性,連續四週每天喝三次飲品。研究組喝的是含有可溶性纖維、來自燕麥的β-聚葡萄糖的燕麥飲品;對照組則喝纖維含量低的「米奶粉」,這是一種由米製成的植物奶粉,纖維相對少,用來排除纖維干擾。
結果顯示,燕麥組受試者血液中長鏈PFAS濃度明顯下降,尤其是最受關注的 PFOA 與 PFOS。這類「長鏈PFAS」分子結構穩定,因此最容易在人體累積。「短鏈PFAS」雖然代謝快一些,但在兩組受試者中也都有下降,這可能與整體膳食纖維增加或生活作息變化有關。

五點飲食指南 降低體內PFAS濃度 預防慢性病
雖然這項研究規模不大、介入時間也只有四週,但結果仍提供了值得參考的方向。研究發現,可溶性纖維(例如燕麥中的β-聚葡萄糖)能幫助身體排出部分PFAS。原因是這類纖維在腸道裡會形成一種「膠狀物質」,能夠有效結合類似膽酸結構的PFAS,阻斷它們被肝臟及腸道再度吸收,最後隨著糞便排出,減少在體內的累積。因此,如果想降低體內環境毒素,同時又能幫助膽固醇和代謝健康,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 多吃膳食纖維:特別是燕麥、豆類、水果和部分根莖類中的可溶性纖維。
• 每天攝取25–30克纖維,並注意攝取均衡、搭配充足水分
• 少用不必要的塑膠與防沾產品,例如,改選用玻璃或不鏽鋼容器。
• 注意飲水品質:建議使用含活性碳濾芯的濾水器。
• 選擇天然無香料、成分單純的清潔與個人用品,避免過多化學添加。

PFAS 已經是現代生活中難以避免的環境化學物質,其健康風險也逐漸受到重視。這項臨床研究提醒我們,只要在日常飲食中多一點高纖選擇,像是燕麥、豆類或水果,就可能有助於降低部分PFAS的體內濃度。
同時,若想更進一步掌握自身狀況,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的功能醫學檢測「肝解毒代謝評估套組」,可整合檢測環境荷爾蒙與多氟烷基物質(PFAS),涵蓋 PFOA、PFOS、PFNA 等常見項目,協助評估體內負擔,並據此規劃個人化的健康策略,讓「預防」不只停留在觀念,而能落實在行動上。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欣診所院長 顏佐樺醫師
以上資訊由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醫周刊提供
全文轉載自:環境毒素PFAS無處不在?! 研究指出:這一「飲食習慣」可降低毒素濃度!
看更多文章:
➤
➤
➤